首页 新闻 国内 聚焦 财经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 > 财经 >

旷视科技科创板IPO成功过会 Al四小龙上市第一股之争白热化

来源:资本邦    发布时间:2021-09-10 11:33:43

Al四小龙之一的旷视科技成功通过审核,同时近日,商汤科技港股上市申请披露,伴随着旷视科技的过审和云从科技的提交注册,Al四小龙上市第一股之争进入白热化。

以四小龙为代表的头部人工智能行业共同面临着高估值、高投入、持续亏损商业化落地慢的窘境,投资市场不再“独宠”Al赛道,BAT巨头的挤压下,Al四小龙急迫谋求上市求存。

旷视科技科创板IPO成功过会

9月9日,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第66次审议会议召开,当日审核会议上,迪哲(江苏)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旷视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审核。

其中的Al四小龙之一旷视科技值得关注。

旷视科技是一家聚焦物联网场景的世界级人工智能公司。凭借业界顶尖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公司以物联网作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载体,通过构建完整的AIoT产品体系,面向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核心场景提供经验证的行业解决方案,实现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落地。

财务数据显示,旷视科技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8.54亿元、12.60亿元、13.91亿元;同期亏损金额分别为28亿元、66.43亿元、33.26亿元。

2021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为66,860.14万元,较2020年1-6月的34,956.22万元增长91.27%,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主要来自于公司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的收入的快速增长。

同时,2021年1-6月,公司净亏损185,837.77万元,公司解释主要原因系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研发费用金额较大以及股份支付费用较高所致,其中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导致的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92,549.47万元、研发费用金额57,600.92万元及股份支付费用11,218.21万元。

会上,上交所要求发行人代表结合主要客户不稳定,集中度不高,且为非行业龙头的情况,进一步阐述公司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前景。

同时要求发行人代表说明如何保证发行人对境内投资者的保护不低于境内法律法规及证监会相关要求。

谁能争得“Al四小龙上市第一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Al四小龙”均进入上市程序,到底谁能争夺Al四小龙上市第一股呢?

今年8月底,商汤科技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宣布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招股书显示,商汤科技是一家赋能百业、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主要利用软件平台,协助客户提高生产力、激发创造力、提升其经营效率。基于专有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SenseCore为客户开发并提供具有模块化灵活性的标准软件平台,包括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个方面。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软件平台的客户数量合计已超过2400家,其中包括超过250家《财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119个城市以及超过30余家汽车企业,同时公司还赋能了超过4.5亿部手机及200多款手机应用程序。

商汤科技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公司软件平台的销售,其中包括软件许可、人工智能软硬一体产品及相关服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报告,公司的收入已在2020年位列行业亚洲第一。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三个财政年度和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53亿、30.27亿、34.46亿和16.52亿元人民币(下同);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34.33亿、49.68亿、121.58亿和37.13亿元;该期间内,商汤科技分别投入研发资金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17.72亿元,投入不断加大。三年半累积研发投入70亿元。

云从科技在2020年12月3日闯关科创板IPO获受理,拟募资37.50亿元,同年12月31日进入“已问询”状态,在今年7月20日迎来上会成功通过上市委会议,2021年8月4日提交注册,目前待注册结果出炉。

云从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致力于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和各行业智慧化转型升级。作为业内“四小龙”之一,公司是知名的AI“独角兽”。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云从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84亿元、8.07亿元、7.55亿元;归母净利润-1.81亿元、-17.08亿元、-6.90亿元。

会上,上交所要求发行人代表:(1)选择报告期内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各一项典型业务,用浅白语言描述终端客户及其应用场景、技术要求、发行人核心技术在其中的运用方式及效果,说明发行人获取该等业务的方式及过程,包括是否通过中间商或系统集成商获得该项业务,是否与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对手发生直接竞争,是否采用了第三方软硬件,是否存在外购硬件产品由厂商直接发给终端客户或由客户自提等情形;(2)综合以上描述,说明发行人的核心技术先进性及竞争优势。

同时要求发行人代表:(1)结合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对比情况,说明发行人集成商客户在交易中承担的职能,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集成商客户是否实为代理;(2)说明发行人如未被明确告知终端用户具体信息,如何结合终端客户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的安排,如何安排硬件和软件的安装调试;(3)说明发行人存在多起与直接客户的销售内容及金额与最终用户招投标内容不一致、物流单未妥善保存、验收方式及进度与合同约定不一致等情形,是否构成内部控制缺陷,发行人是否已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上交所要求云从科技代表:(1)结合境内外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最新情况,说明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发行人在数据来源与数据应用等方面存在的合规风险,发行人业务是否将因适用该等法律法规而遭受重大不利影响;(2)对于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说明发行人是否能够远程获取数据信息,是否存在远程获取相关信息的情形;(3)说明发行人如何有效保证相关内控机制的有效执行,保证客户个人数据信息安全和公司规范运营。

在Al四小龙中,依图科技可以说是最先披露上市计划的公司,其在2020年11月4日科创板IPO获受理,同年12月1日进入“已问询”状态,期间因主动要求中止审核和财报过有效期一度两次中止,在2021年2月10日回复首轮问询,时隔四个多月,公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上交所终止对其的科创板IPO审核。

可以说,在Al四小龙冲刺资本市场的赛跑中,依图科技原本最有希望夺得“Al上市第一股”的头魁,却最先倒在资本市场的“大门口”。

不过,此前有消息称,科创板失败后的依图科技正在考虑赴港上市,拟寻求40亿美元估值,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递交申请。

Al企业迎上市高峰

其实除了Al四小龙纷纷谋求上市,人工智能领域还有格灵深瞳、第四范式等公司先后谋求上市融资。

为什么人工智能企业纷纷谋求上市呢?

事实上,对于Al赛道来说,融资畅通可以说是Al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对于未上市的企业,在自身未商业化变现只有通过持续的外部融资支持自身的发展。

目前在腾讯、阿里巨头分食的情况下,Al企业融资也越加困难。2014年-2018年,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融资事件及融资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出现首次回落,并显著下滑幅度达到45%。

在融资难的同时,Al企业又面临不断烧钱的窘境。

旷视科技2018年、2019年、2020年亏损金额分别为28亿元、66.43亿元、33.26亿元,三年合计亏损超127亿元;云从科技同期归母净利润-1.81亿元、-17.08亿元、-6.90亿元,合计亏损超25亿元;已撤回上市申请的依图科技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亏损11.66亿元、11.61亿元、36.42亿元、12.99亿元,合计亏损72.68亿元。

刚披露港股上市的商汤科技2018年-2020年三个财政年度和2021年上半年对应的净亏损分别为34.33亿、49.68亿、121.58亿和37.13亿元;合计亏损超过240亿元。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AI四小龙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们集体谋求上市的背后,和人工智能创投热潮的起落息息相关。

此轮Al企业相继上市与背后的资本推动有莫大的关系,从融资周期来看,国内的头部Al企业已到了必须上市的阶段,VC基金周期一般不超过八年;从财务来看,这些企业估值已经很高,加上持续亏损,确实需要上市到二级市场募资来支撑自身的业务和研发。

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行业已经经历了五六年的早期爆发期,现在则正处在“死亡之谷”的泡沫期,“淘汰出局”将是所有不能带来真实商业价值的公司的最终结局。投资人也不希望他们的投资有朝一日打了水漂。所以,上市募资成了它们活下去并继续发展的必须选择。

不过,市场也有看好Al行业发展。

据IT桔子统计显示,Al行业2020年投融资金额回复42.5%的增长,不过据巅峰时期的2018年仍有差距,投融资数量仍有下降。

国金证券分析认为,资本市场早期对于人工智能行业回报周期过于乐观,以及市场对当前创业型AI公司商业落地和变现模式存疑是近两年资本市场遇冷的主要原因。

不过,其进一步表示,Al发展进入深水区,场景落地和商业变现是主要发展瓶颈,但长期来看市场空间广阔、目前多因素推动下,行业拐点将至。(墨羽)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04326号-5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52 86 831 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