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 聚焦 财经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 > 国内 >

封面评论 | 反思政务号烂尾,杜绝削足适履闹剧

来源:封面新闻    发布时间:2021-10-15 20:22:53

数字化、智能化,正在成为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最受重视的关键词。各地政府发力“数字化基建”,可谓各显神通。不过,在一波接一波的“App热”“大数据热”过后,不少基层干部抱怨“繁琐的数字化让大家更累了”。比昙花还短命的政务公众号、打了水漂的种种政务新平台不在少数。(半月谈)

有多少曾经意气风发的政务号,最终都惨淡收场?近年来,以数字基建为大旗,很多职能部门、地方政府都大干快上一窝蜂发展各式各样的政务新平台。只可惜,一哄而上往往的结果就是一哄而散。

电子化政务服务“村村冒烟”,几乎成为标配。这其中,固然有“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服务型政府”大势驱动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基于基层跟风盲从的羊群效应。“别人有我也要有”“既要,又要,全都要”,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没有需求创造需求也要数字化。由此,所引发各式各样“削足适履”的闹剧,让人啼笑皆非。

从某种意义上说,各种脱离实际、华而不实的政务号、电子政务平台,已经成为新形式的形象工程。这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烂尾工程”,极其难看。在这轮热潮中,有些“数字化基建”急着上马、赶着上线,产品很多“不实用、不好用、没人用”,最终闲置浪费,大笔资金打了水漂。更有甚者,有人浑水摸鱼,项目招标、服务外包充斥猫腻。

大潮退去,理性回归。让人眼花缭乱的数字政务平台,很多已被证明是不必要、不成立的,或许至少可以说费效比极低的。治理乱象,一方面要求收紧前置立项审批,约束政务号大跃进的冲动;另一方面,也要强化项目招标采购流程规范,尝试采取打包集中采购等方式压缩成本。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04326号-5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52 86 831 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