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专家共议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课程是核心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2019-04-17 14:40:53

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发展转型,已经达成普遍共识,那么转型的痛点和关键在哪里? 4月10日下午,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的第十三期应用型高校课程建设研修班上,我国高等教育学奠基人、99岁高龄潘懋元教授莅临研修班名师圆桌论坛,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问题与来自全国各地应用型高校的近百名教师作了互动交流。

与会专家针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发表了看法。潘懋元认为,不能用精英型大学的标准来衡量大众化的、应用型的高等教育,也就是用清华、北大等研究型大学的质量标准来看待高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质量。当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往大众化教育发展的时候,教育质量体现为多样化。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理事长曹勇安教授认为,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在解决了上学难的同时,也带来了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同时,还引发了高等教育“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等结构性错位问题。“同质化”现象的根源在于同一层次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区分度小乃至趋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而产生结构性错位的原因是专业设置与产业脱节。而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关键在改革,核心在课程。

那么,课程改革又该如何起步?在潘懋元看来,应当建设“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技术课程”。谈到应用型高校课程建设,潘懋元对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改革实践表示赞赏,比如该校数学课程将抽象难记、难应用的定理和公式转化为以项目为载体的真实职业环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教、学、做合一;车辆工程专业基于工作过程,根据不同岗位进行课程体系重构等等。曹勇安教授分享了该校所提出的“四真三化”应用型课程建设模式的内涵,即真实职业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受到在场专家的好评。

与会专家还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材、教案问题作了探讨。潘懋元谈到,过去的精英教材不适用于应用型高校的学生,需要同应用型、职业型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材。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主席姜大源研究员认为,应用型课程教材既不应是学科理论知识复制的集合体,也不应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叠加的集合体,工作过程的生命性,赋予了课程的生命意义,所以课程才是教材的生命之源。潘懋元还认为,课程和教材总是一般的,还必须结合实践活动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制定自己的教案,才能更好地实现“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设计有差异的课程,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 应用 转型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