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顺利结束,而随着考试的结束,考试的成绩也成了考生和家长关心的事情。孩子能够考上哪所大学,到哪一个城市读书,高考的分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考结束之后,考生并不能够快速的知道自己的成绩。
而高考每一个科目结束之后,网上也会随之公布相关试题的答案。就会开始校对答案,对自己的成绩进行估分。通过估分,考生能够提前了解自己所在的批次,而后开始进行学校和专业的筛选。
而这次高考结束后。网络上很多考生都表示高考全国卷一超简单,人均估分高达600多。对此,很多的网友却表示:曾经我也把自己的分数估这么高,成绩出来就哭了。
实际上,每一年很多考生自己的估分和实际的分数都有差距,而且这并非个例。之所以估分和实际分数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差值,主要是和以下的三个因素有关。
影响估分准确率的因素:一、"过松"或"过紧"
有些考生对于自己的分数有高期待,在估分过程中,遇到一些记忆模糊的题目,都会大几率的算它是正确的。而这种"过松"的评分方式,就会导致自己估计的分数偏高。相反的,有的考生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每一个题目都会估少一两分,这种"过紧"的方式来估算自己的分数,估算的分数就会比实际的分数要低一些。
二、被平时成绩左右
很多考生在估分的时候,容易受到自己平时成绩的干扰。像是估计语文作文分数时,有些考生会使用自己平时的分数,如果每一个科目都或多或少的被自己平时的分数左右,那么最后的估分与实际分数相差就会比较大。
三、特殊因素
高考试卷会经过电脑扫描,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考生的笔迹会比较模糊或者是看不清,所以这个时候老师给的分数就可能会不太乐观。有的考生在涂卡时还可能出错,但自己没有察觉,所以估算分数时就会不准确。
掌握估分"策略",分数更加准确想要更准确的估计自己的高考分数,避免与实际分数悬殊过大,就要掌握几个估分的"小策略"。
一、越早越好
为了保证对题目有较为准确的记忆力,所以考生想要进行估分,就要越早越好。在全部科目结束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估分。否则等到记忆模糊了,这个时候再来估分,那么分数的准确率就会变低。
二、了解评分标准
高考中不同科目的估分评分标准不同,像是语文试卷的主观题是按点给分的。而数学试卷中,如果学生的步骤正确,答案错误,也占有一定的分数。而步骤错误,答案正确,一般都不会给分。所以考生在估分之前,要注意详读高考评分标准。
三、实事求是
每一场考试学生的状态不同,再加上高考带来的压力比较大。有的考生会超常发挥,有的则会发挥失常。所以在估分的时候,要注意实事求是,不要过多的去考虑自己平常的实力。
估分是为了让考生知道自己大致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成绩的排名。高考分数没有正式公布之前,估分只是一个参考标准。所以估分过高,考生也要保持正确的心态。估分过低,也不用太过灰心。
关键词: 新高考全国一卷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