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订单大幅缩减,经营不善。受此影响,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考验,很多学生不得不面对毕业即失业的窘境。然而,就在如此困难的时期,不少高校却依然为了自己那一点统计数据上的光环为难着毕业生,引来毕业生们频频抱怨吐槽。近日,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终于出手了!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核查工作近日,教育部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核查工作。针对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争取尽早掌握客观、准确的情况,总结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并尽快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
其中,教育部向高校提出的“四不准”要求成为最大的亮点,也是毕业生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主要包括:
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二、高校毕业生:早该如此!对于教育部的最新通知,高校毕业生们都炸锅了,纷纷“举双手赞成”,表示:早该如此!此前,已经有不少学生在网上留言抱怨称,学校强迫其与任一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如果没有落实工作合同,就扣发毕业证和学位证。
仓促签订的就业协议往往带有一定虚假的成分,或单位和职位不理想、非学生本人所愿,只是为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贡献了数据,却没有实际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如果不签工作合同,学校不发毕业证和学位证,导致毕业生在就职时愈发陷入被动。理应提供审核的材料原件却拿不出来,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教育部的措施可谓正当时,迎合了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需求,戳中了问题所在。而对于高校来说,也不应过度在意,疫情影响下就业率普遍下降恐怕是各所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考核机构也一定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考虑并调整指标要求。尽早反馈实际情况,也有助于尽快拿出解决方案,为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提供服务与帮助。
高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服务于大学生未来的事业和发展,而不是给学校装点漂亮的数据,千万不可本末倒置。
关键词: 大学毕业没发学位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