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则《后浪》的演讲视频刷爆了朋友圈。短暂的几分钟视频,展示出青年一代的昂扬状态,让人心潮澎湃。但是,看似风光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难题。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据BOSS直聘网站数据,今年的应届生人数是去年的1.5倍,而金融专业的招聘比例却下降了50%。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与智联招聘也对100万家公司进行了调查,并发现第一季度的空余岗位比去年下降了30%。也就是说,今年6月,创历史新高的9百多万大学生即将走出校园,但他们面对的将是新冠疫情之后惨淡的就业市场。
面对疫情,不仅市场惨淡,更有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发布的相关通知——在疫情流行期间不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加剧了就业难问题。在此双向难题夹击中,微信、抖音等平台相继推出了2020春季人才微信直播招聘会、2020抖音招聘节等平台招聘活动。招聘市场由依赖“单位制”转向依赖“平台制”。
为更好地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为求职者提供精准岗位信息,我国多地人力社保局不断拓宽宣传阵地和线上服务渠道,创新求职就业服务方式。例如,多地政府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云招聘”活动,开通“人力社保局”抖音号,并启动2020抖音招聘节,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起一个全新的对接平台。多地企事业用人单位更是开启了微信网络招聘会专栏,搭建一个能与毕业生有效沟通、双向选择的平台,从而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
微信、微博等信息平台招聘渠道的开拓,成功打造了“弱单位,强平台”的新型招聘模式,求职者也可在视频中了解企业特色、招聘岗位等信息。此趋势背后隐藏深层次原因的是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基本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七八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基层组织制度和社会秩序主要依赖于“单位”和“单位体制”,而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单位”体制还是单位内部权力结构都发生了变迁。以“单位制”为主的招聘模式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特点,因为转向新功能齐全的“平台制”招聘模式,这也将是中国乃至全球就业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破解”就业难题,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毕业生正视问题,审时度势,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中国的中小微企业、企事业单位、乃至国家机关、高校等,都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利用好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资源。
毕业生就业难是牵涉到各领域、各层面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就业更是处在老问题突出、新困难凸显的尴尬境地。
这就需要政府及时调整政策,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推出更多促就业举措。例如提供政策扶持,为破解就业难创设良好社会环境;与时俱进、加强自身的招聘平台建设;多平台入驻、扩大自身影响力;同时,国家可辅助实现人际网络的建设、避免信息不对称。为“后浪们”增加就业机会,解套毕业生就业创业难问题。
而企业也应有所担当,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实习及就业。疫情催发的诸如社区、养老等行业的企业对员工需求有所增加。对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一方面为国家分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就业难的形势下大浪淘沙,选拔优秀人才,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实现双赢。
高校应该瞄准社会需求,更新专业设置,创新发展路径,从培养、输送人才的源头破解就业难题。在疫情期间,一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时代亮点。在线教育系统、数字化教学资源、云服务等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电商直播、网红经济以及5G时代带来的商机给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和发展空间。因此,破解就业难题从根本上来说,需要高校顺势而为,顺机而变,要瞄准未来的市场需求去培养人,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
另外,学生也应认清形势,自立自强,提升核心竞争力。多项调研数据表明,企业不是不需要人,而是招聘不到合适的员工。所以,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毕业生自身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综合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后浪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