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考研心经(24):没必要惧怕导师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2-03-11 16:55:14

如今这一代的考研人基本都是2000年左右生人,可以说出生在成长在一个好时代,打小就不缺营养和关怀。

个子普遍都很高,性格也很开朗,私下里都很活跃。但是要说面对导师的时候,一个个就怂了,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浑身不自在。问题是你初试可以不联系导师,复试的时候不得不联系。这就让很多同学无比纠结。

那么,为什么会对导师心生畏惧呢?

第一,身份权威。

人类是群居性动物,整个社会存在着等级,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等级意识已经存在了基因的记忆中。下级对上级天然的就存在着敬畏之心。导师作为我们的上级,很容易对我们的心理产生压制。

第二,知识权威。

你现在还是一名本科生,导师早就经历了硕士、博士、博士后、讲师、副教授、教授,甚至杰青、长江学者、院士的阶段,在博士阶段和工作之后,会有很长的时间皓首穷经,可以不客气地说“导师读的书,可能真的比你吃过的盐都多”。当你面对导师的时候,你不论说什么,你会发现,导师们都懂,而且懂得比你多,高度比你高,视野比你广。这种知识的不对称,很容易就让你产生畏惧感。

第三,你有求于人。

对于导师来讲,可以从好多个学生中做选择,但是对于你来讲,目标导师基本就是你唯一的或者说最佳的选择,这很明显不对等。

也就是说对于你来讲,行不行就是一锤子买卖,你只有一次机会,你发自内心地想导师只选择你。这种情况下你肯定是无比纠结,任谁也是如此。

但是这种纠结实际上仅仅是一种情绪上的纠结,对于事情的发展和结果是没有任何影响。

导师不会因为你的纠结就改变对你的看法,导师压根就不知道你内心翻江倒海的过程,他也压根不在乎。

意识到这一点,那你其实就没有必要有这么多内心戏了,感动自己也好折磨自己也罢,压根就没有什么用,那你还自我表演个啥?

你唯一能够把控的就是做好和导师联系前的准备工作,这才是理性的做法,也是有助于提高你的沟通效率和取得你想要结果的正确方式。

第四,小时候的“阴影”。

在我们三四岁的时候,懵懵懂懂中就上了幼儿园,在成长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老师们陪着度过。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很多学生被老师收拾过。绝大多数家长也通情达理,不断给孩子灌输“好好听老师的话”的观念,甚至拿告诉老师来吓唬你。李老师小的时候,我爸妈都是跟老师说“孩子不听话,就使劲揍,往死里揍”。还有的老师,当着你的面,狠狠地揍某个孩子,给你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种深入灵魂的战栗,至今想起来还瑟瑟发抖。

第五,你怕得到否定的结果。

这可能是你惧怕导师的根本原因,就是担心导师直接把你拒绝了,岂不是所有的努力和心劲都白费了?进而,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我倒是很理解大家,谈恋爱不敢表白也是一样的道理,其实就是怕对方拒绝了自己。拿谈恋爱来讲,你告诉当事人其实人生还长着呢!勇敢去表白,即使这个不行,总有一个适合你。

但是你是接受不了这个理性看法的,你已经喜欢的无法自拔了,假如对方拒绝了你,你想死的心都有了,很难去承受这个痛苦。

很多人暗恋一个人,折磨了自己好多年,多少的青春耗在了一个注定不可能的结果上,兜兜转转,死去活来,悲喜交集,最终结局打开,结果就是那个你早已经知道的结果。

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也找到了你的另一半,当你回看你这段故步自封的岁月时,除了对自己心疼,是不是还得说一句自己真傻。

联系导师给你的精神震颤远没有恋爱这么强烈,最理性的做法就是早摊牌,导师给了你积极地回应,我们肯定是心满意足,然后继续准备下一关。

如果导师给你了否定的答案,那也得谢谢导师,收拾一下心绪,赶紧去找下一个,不浪费彼此的时间,主要是不浪费你的时间。这才是理性的做法。

最怕的就是暗恋,自己纠结地抽空了自己,最后导师告诉你很遗憾,中间就白白浪费你的时间和其他的机会。

第六,尊师重教的传统

中华民族除了极个别的历史时期,还是非常非常尊师重教的。前年的时候我还专门去曲阜拜谒了孔子,在孔庙正殿中,皇帝手写的牌匾,都没地方挂,孔子塑像的上面就挂了三个,为了争个好位置,皇帝们真是绞尽了脑汁。这种传统,也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个中华儿孙,我们当然也不例外。

惧怕导师的原因有这么多,让你一下子不再惧怕导师很难,但是还是要尽量给你减减压。

大家接触的导师少,害怕源于神秘,我接触的导师就多了,实际上我周边主要的接触对象就是导师。导师也是人,和你一样,也有七情六欲,也会骂人,也会纠结于工资待遇,也K歌,也光着膀子撸串,也想着去逛逛街,也追着一样的剧。而且绝大多数的导师要比一般人还要nice,毕竟是读了这么多年书,人格修养还是相当不错的。

最理想的状态是你把导师看成鲍勃·杰索普口中的“同辈中的长者”,也就是对导师肯定有必要的尊敬,但是没必要惧怕,导师本质上还是和你是同一个层次的人。

物理学家惠勒说过一句:“大学里为什么要有学生?因为有老师不懂的问题,要学生来解答。”

读研究生是你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的过程,将来你俩是要一块做学术搞研究的,本质上是双方的一种合作关系,只不过导师占主导地位。

也就是说导师们也是内心希望学生和自己联系和自己亲近的,试想如果你是导师,你的学生们都躲着你怕着你,你会是什么感受?

综上,大家没有必要把导师当做妖魔鬼怪,导师也是普通的人,没必要搞得自己压力很大,但是和老师联系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也把你的精力放到准备上。

挑战300天300篇原创,这是第127天第127篇

原创不易,望关注望转发,祝顺利上岸

相信坚持的力量,做时间的主人

更多文章

关键词: 绝大多数 准备工作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