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诗词大会》舞台上
一首母女合诵的《将进酒》让人感动落泪
一位听障女孩进入大家的视线
铿锵有力的诵读
乐观开朗的性格
和快要溢出屏幕的满满元气
让我们记住了这个特殊的女孩
她叫王逸玘
是南京市聋人学校的一名高二学生
“用古诗词教会她说话”
王逸玘一出生就伴有听力障碍,一岁多时,她被确诊为神经性耳聋,是妈妈用唐诗中的平仄韵律培养她的节奏感,用古诗词来教会她说话。
王逸玘妈妈说,学古诗词要把所有的拼音都学会,“一个音也许七天就会了,一个音也许一个月才会,还有一个音最艰难,她用了整整12年才学会,那就是一个‘g’。”
王逸玘回忆,当她学会“g”这个音时,妈妈立刻带着她去见了外公和哥哥。当王逸玘清晰地叫出“外公”和“哥哥”时,大家都激动坏了。用12年学会一个音,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是妈妈日复一日的坚持和王逸玘坚韧向上的力量,让我们在今天看到了一个不寻常的17岁闪光少女。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刚见面时,王逸玘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表现力特别强,一点不怯场,落落大方。”班主任徐青青这样说。后来,在学校组织的古诗词大会中,她发现了王逸玘在古诗词上的积累量和悟性,朗读力和表现力都很强。徐老师说:“每次领读,我都让她上台。她很乐意表现自己,也发自内心地喜欢古诗词,她对古诗词的热爱体现在平时的点滴当中,课间,我们经常能听到她背诗。”
班主任徐青青
从2021年11月开始准备《中国诗词大会》,其实留给王逸玘的时间并不宽裕。虽然王逸玘的诗词量已经达到500首,但她仍不放过任何可以利用的时间。“有时她去洗手间,都能听到她背诵古诗词的声音。”徐老师这样说。
王逸玘表示,在诗词大会上诵读的《将进酒》是她最爱的一首诗,诗人李白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但对未来仍然充满了自信。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让王逸玘产生了共鸣。“虽然我有一点特别,和大家不一样,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也可以和李白一样伟大!毕业后,我想去师范大学当一名老师,去教和我一样比较特殊的学生,鼓励他们,去迎接自己光明灿烂的未来。”
“一颗古诗词的种子慢慢发芽”
舞台上,站在王逸玘一旁、作为手语翻译的陈燕老师,是去年《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二期节目现场百人团的一员。在节目中,她脱颖而出,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闯到擂主争霸赛。
陈燕是南京市聋人学校的高中语文老师。陈燕老师说:“去年我的参赛是一个契机,学生看见老师出现在电视节目上,这带给他们的精神鼓舞是巨大的。”就这样,一颗古诗词的种子悄悄在孩子们心中发了芽。
陈燕老师班上的学生万宏力也参加了这次诗词大会的录制。万宏力说:“将来,我想做一名特教老师,我希望把诗词的文化教给听障学生,让他们也对诗词产生热爱。”
自信勇敢的声音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