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民办教育到底如何发展?很多人一头雾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用16个字对“十四五”期间民办教育自身发展总体态势做了总结与展望,即增量降减、结构巨变、转型加快、光明在前。
文 | 安欣
编 | 天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
“双减”“民促法”等一系列新政实施以来,一路高歌猛进的民办义务教育突然急刹车,集体陷入沉寂……
民办义务教育从野蛮生长到急刹车,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增量如何减?结构如何变?而转型的方向又是什么?顶思结合政策以及两会期间的重要声音做了一个系统的复盘。
01
营利性民办义务教育
野蛮生长终结
在义务教育阶段加速“内卷”的背景下,“抢民办”成为一线、沿海等较发达城市家长群体中近十年来的一种现象。
无论是在房产群还是育儿群,在大众的认知里,优质民办学校的重要性已经超过医院和大型商业配套,排在了第一,而优质民办学校资源不仅让孩子的升学更为稳妥,房产价格更是出现了隔条马路单价贵一倍的荒诞景象。
也正是这样的“利好”,让很多人觉得这是一场有“利”可图、无风险、无输家的游戏,于是资本、地产商、老牌名校、大学资源坐上了同一个牌桌,合力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大肆扩张。
于是,除了通过堆积教学软硬件、掐尖招生的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后,各类“公参民”、大学附属的办学模式开始走俏,这两股力量并行,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这样的局面也导致一些地方“民强公弱”的局面,教育资源失衡,义务教育公平性被打破的局面也随之上演。但归根结底,优质的民办学校依然是稀缺的,这也产生了民办学校在收费上屡屡刷新记录,一年数十万的学费成为筛选生源的新门槛。
另一方面,家长新的焦虑打开了新的教育需求,敏锐的资本们用热钱快速地砸出了学科校外培训这个“内卷”大坑,费用更是水涨船高。当然,更不可思议的是,可观的利润催生了一个接一个的巨型教育集团,并登陆资本市场。
面对优质学校资源的稀缺,家长们对通过校外培训实现升学助力的依赖性也越强,几乎所有人被“卷”了进去。
环环相扣,义务教育的结构被打破了,本质被改变了。显然这是有悖于教育公平的,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重塑义务教育阶段的结构,扼制资本的无序扩张,让教育回归本真变得十分重要。
02
民办教育被定调
增量降减、结构巨变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教育成为重大改革中第一个被动刀的,也是力度最大最猛的一个行业。从民促法实施条例到双减,我们看到了国家对让义务教育回归本质、重塑生态,实现教育公平的决心。
两会期间,“双减”、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仍被摆在教育突出位置。
根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提供的数据,2020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8.67万所,比上年减少4820所,占全国比重34.76%;在校生5564.45万人,比上年减少52.16万人,下降0.93%。从数据不难看出,事实上,对民办学校的削减早已经开始。
2021年,一系列新政加速落地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被冰封,“公参民”学校也将在今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独立民办学校未来也将是“只减不增”。
去年五月,新修订的民促法实施条例出台,9月1月正式实施,随后多地陆续出台政策,停止审批和设立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与此同时,多地也发布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严格控制在5%以内的限令。
除了5%的红线以及民办学校的“只减不增”,多地还下“军令状”——确保今年年底完成“公参民”学校治理等各项民办中小学治理任务,意味着“公参民”学校走到了尽头——要么完成六独立,要么转公办,要么停止办学。
背后的逻辑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清退资本,不再让资本力量渗透到义务教育领域;
二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都要遵循公益性这一原则;
三是均衡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实现教育公平;
四是最重要的一点,也即重建义务教育阶段的结构,让公立学校成为主流主导,民办学校承接细分教育需求成为义务教育的有益补充,这也是社会要求教育公平和完善教育法规制度体系的必然结果。
刘林也表示,“允许营利性民办学校存在并不代表着鼓励民营利性民办学校全面发展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占全国民办学校的主流。这是个方向性的问题,与中国的国情、社会制度是相符的。”
他还指出,过去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野蛮生长,来自于对立法精神的误读。
“2016年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对民办教育实行营利性民办学校、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方针。社会上有一种误读,认为这是传递出一个信号,就是要全面鼓励营利性学校发展,所以导致前一个时期民办教育领域里出现的投资热、上市热的现象,实际上这是对立法精神的一种误读。”刘林进一步解释。
当然,结合一系列密集的政策,以及刘林会长近期的言论,关于民办义务教育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至少可以认为,资本力量催生的民办学校过去本末倒置抢了公立学校的地位,但在未来,这一情况不能出现了,义务教育办学模式的结构聚变已经拉开了帷幕——那就是坚持公益性。
03
资本撤退、“公参民”退场、收费完善
让教育回归教育
资本退场、义务教育回归公益性,重建教育公平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校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