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幻想停止,不能盲目跟风“间隔年”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2-03-12 19:23:27

□李俏娜(北京大学)

全国两会期间,潘向黎代表提议设置高校“间隔年”,即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或毕业工作前到异地做临时工作和旅行,开拓视野、学习生存技能、增进自我了解,从而明确人生规划。想起谷爱凌在自己的gap year参加了冬奥会和刚刚跑过的考研考公大军,我不由得产生了共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步调和节奏,间隔年或许是个可以了解世界和提升自我的好机会。

幻想停止,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钱包,费用是第一难题,我知道它里面寥寥无几。用父母的钱去旅行?但凑够将近一年的旅行费用似乎不容易;然后我想到自己“宝贵”的应届生身份,校招和很多职业岗位需要它……被现实打败的我意识到间隔年不能盲目跟风设置。

规划人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发挥积极主动性。其实在我还不了解“间隔年”的时候就产生过类似的想法:在大一结束后放假调整一年,这样学生们可以在感受过大学生活后,去了解事物和规则,结合亲身经历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但其实我们本就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关于本专业规划的信息,接触各种专业的人。况且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不同的人生和文化,只要有意寻找,获取的信息不比旅行少。平常的生活中不能明确的目标,旅行一年就能明确吗?

人生选择往往是通过排除法作出的。了解自己需要尝试更多,而这样的尝试,不应该在大学。上了大学以后,每个专业有不同的科目、方向,有些同学也会找实习,了解自己更想做什么和不适合做什么,目标会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清晰。如此看来,高校间隔年的概念真的有必要提出吗?青少年大多在大学选择专业之前感到迷茫,对大学和各种专业的不了解,才是人生规划最大的阻碍。

要想运用好间隔年,不能只靠学生个人,简简单单地放一年的假。英国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参加了远征,表达王室对间隔年的认可,并且在英美会有一些企业和机构向各个年龄段提供间隔年项目机会,学生们可以申请延期入学或在毕业后进行。而我国现有的社会环境对间隔年包容度较低,尤其在毕业后工作前的关键时间节点。说走就走的旅行,回来以后恍如隔世,与同学们断了联系;旅行费用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得了;校招作为主要的招聘途径,有应届毕业生身份的要求;简历上工作履历的间断被面试官重点提问……潘代表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在提案中也提到要建立机构,循序渐进,但事实表明问题并不是一两句方案就能够解决的。

我认为间隔年的意义在于我们去感受世界是什么样的,更加了解世界的多样化,在这个世界中我们自己想要以什么心态自处。如果是为了学习生存技能,明确人生规划,这样的间隔年不设也罢。

关键词: 生存技能 盲目跟风 未来的方向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