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史氏曰】同新疆地区某学校的同仁人分享班主任的角色、责任与能力的话题。我觉得尽管班主任的角色是多方面的,责任也是相当重大的,能力固然也应该是多方面的。但基本工作无非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夏洛特·梅森在《学校教育:完善我们的课程体系》中说得很有道理,“人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形成习惯和吸收思想 可以说,以前建立起来的任何联系都在大脑的神经组织中留下一个有机的记忆。在一个思想或者一个经历进行生理登记的时候,或者说当对一个经历记忆或思想记忆进行登记的时候,所依靠的就是习惯。我们的生活有90%是按习惯规律进行的,因此为了教育,我们必须了解一些有关习惯养成的心理历史和生理历史知识,以便知道这种习惯是如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总之,人在受教育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做两件事——形成习惯和吸收思想。”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是否是有目的,有系统。其核心就是帮助学生认识与他人、自然、社会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一个能与方方面面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才可能是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自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人一旦学会了与方方面面建立起某种联系时,其认知与行为就可能有无限的拓展空间,但如果没有节制,则可能误入歧途。班主任的责任重大也在这里,如果在这一点上没有系统地谋划,这个行当不要也罢。这也是我曾经在一个场合说过我主张废了班主任的原因之一。
班主任圈子名师颇多,其特点不外乎抱团取暖,造势宣传,著作等身。但仔细看看他们的言论和行为,很少看到其背后对教育的理解,如果从课程的视角去审视,不少等身的著作是经不起推敲的。除了经验之谈还是经验之谈,但那些经验,有不少就是反教育的。譬如,让学生些几千字的“说明书”,动辄晒自己怎么怎么的与学生“打成一片”,怎么“爱学生”的等等。用心的班主任必须思考要帮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形成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在如何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化的活动帮助他们形成这些习惯和人生观、价值观动脑筋。而不是想到什么干什么,更不能看到别人怎么干就这么干。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但花心思系统思考,用气力扎实推进,则有可能从中收获幸福。因此,班主任更应该懂一点教育理论,而不能凭直觉去蛮干。
我再一次用《学校会伤人》这本书提醒各位朋友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伤害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醒自己少伤害学生。对任何学生而言就如维吉尼亚·萨提亚(《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的作者)所言“人类的一些痛苦是无法避免的。我看到过两种痛苦:一种是识别了问题的痛苦,另一种是指责的痛苦。我们无法避免第一种痛苦,但可以避免第二种。我们可以将努力的方向放在改变我们能改变的事物上,并努力找到创造性的方法与我们不能改变的事物和谐相处。”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面对的学生千姿百态,各种状况随时可能发生,加上学校工作的千头万绪,常常然我们身心俱疲。任何一位班主任,都要有充分的准备,以耐心和毅力对待班主任工作中的琐琐碎碎,对待个别学生的反反复复。要学会情绪管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平常心看待学生的“错误”,要认识到学生的许多“问题”并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生理”与“心理”使然。所以,想要干好这个勾当,建议各位读点书,读点关于人的心智与身心发展的数,而不是读那些名班主任心灵鸡汤式的东西。班主任有班主任的一套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界定了班主任的角色、任务与工作特点,要从这些界定出发,研究班主任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与能力要求背后的基本素养。
从学校角度看,要重视班主任工作的系统化课程化指导与培训,不能停留在想到什么请个人们人来忽悠一下,譬如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的阶段性、持续性、反复性,是需要系统规划,在实践上不断完善的。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系统全面的谋划,如果只是命令式的统一要求,势必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伤害学生。所以说班主任工作,不仅需要艺术,更需要科学。需要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需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相机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