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十二年学习生涯里,中考和高考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考试了。
其中作为多年学习的“首秀”,中考的成绩非常重要,毕竟重点高中、普类高中与私立之间教学质量差异明显,因此这个结果很可能会影响未来生活和工作走向。
中考“55分流”意味着学生将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
初中三年的学习时光如何度过,影响着学生能否考上一所好高中,特别是最后的关键考试——中考,它的成绩甚至直接决定了考生将来的层次。
因此,基于中考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门也在寻求改革和创新,比如规定中考录取比例为“5:5”,按照成绩进行“分流”,这样一来,大家在初三毕业之后将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那么什么叫作“分流”呢?简单解释一下,就是成绩稍差的初三毕业生,将会因为没能达到高中录取分数线而被“分流”,只能去中专、技校或者职高念书。
当然,一部分学生会认为,不上重点高中在将来也能有未来,但是更多的学生还是怀揣上名牌大学的梦想,希望自己能够实现逆袭。
虽说有梦想是好的,可面对中考成绩“不达标”的现实,很多学生只能感叹自己要与重点高中擦肩而过,但其实这类考生也有翻盘机会。
中考成绩如果“不达标”,意味着将会与重点高中擦肩而过?
新的政策必然会对升学带来改变,但是对于应届的学生和家长来说,这本身并不是一个坏消息。
比如过去,一些中考成绩不达标的考生,是没有机会就读所在城市的重点院校,只能委屈迈入普通高中的校门,这对于一些所处教育水平较差的学生而言并不公平。对此教育部下发了一项新通知,就让他们有了翻盘机会。
教育部针对中考的新方案中提出,计划在2023年要实现100%指标到校,也就是通过指标到校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增多了,这对绝大多数初中生来说绝对是个喜讯。
“指标到校”名额是什么?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就是每所重点高中都有招生名额,各学校会把这些名额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所有不同层次的初中,然后初中再按照成绩分配给学生。
也就是说,即使考生本身的中考成绩没有达到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但是如果在分配的入学名额中,也会被重点高中录取。
所以客观上来讲,教育部提高了指标到校的名额比例,也可以让更多考生有了上重点高中的机会。
此外,提升指标到校比例也是为了更好让教育维持平等
虽说提升指标到校比例,确实在录取时较为麻烦,但这项政策的实施,在本质上也是为了维持教育平等分配,增加普通学生上重点高中的机会,帮助他们离梦中的大学更近一步。
每个努力的学生都有了到重点高中读书的机会,让他们在更优秀的环境下成长,而新的政策带给学生们不只是好的校园,还有更好的师资力量以及教育资源。
另外,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些学生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并不是中考的成绩不理想,而是自己学校的名额太少了,就这样就会出现成绩虽然不低,但是仍然没被重点高中录取的情况。
一旦增加指标到校比例,会让更多有能力的学生进入高校进行学习,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小贴士:指标到校本身也有一定限制
虽说新政策确实给了不少“中等生”机会,但指标到校本身也有一定的限制,需要符合以下两点基本条件。
★对户籍有所要求:想走指标到校名额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除了要通过初中毕业考试,还必须是当地户籍,如果是转校生就要提供两年以上的户籍证明,避免出现中考“移民”等情况的出现。
★对成绩有机本上的要求:使用指标并不意味着院校对考生的成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需要达到年纪前10%才有机会,因此使用这一名额,优秀的成绩单是必须的,毕竟重点高中的录取人数有限,也需要择优录取。
笔者有话说:
有人认为高考对人生有重要意义,但事实上,中考开始已经是教育分层的考试了,学生的命运就此发生转折。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中考必须重视起来,不管政策怎么变,对好成绩的“追求”不能变。
要知道,考上好的高中才有机会上名牌大学,才会在未来求职竞争中取得优势。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其实指标到校的意义并不高,他们即使没有名额,靠高分一样可以考上理想的高中。所以与大家在将视线放在研究改革内容上外,对成绩也不能够忽视。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文章末尾为各位家长分享一本好书,都别错过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话来说:
想要让孩子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来,这就需要父母在辅导孩子数学题的过程中,陪孩子多读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玩一些数学游戏。
然而,攀登数学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也认为数学很枯燥,但一看到刘薰宇的数学书,感到很惊讶。你还能像这样学数学?”
杨振宁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能够认可的数学老师刘薰宇是不会错的。
刘薰宇又是谁?
刘薰宇与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相比,并不出名,因为他的精力主要在数学教学和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
刘薰宇一生写过很多数学方面的书,最有名的便是这三本:
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第二本是《数学趣味》,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这一册就有点难度了,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级的娃,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同时把这书拿给孩子看,平时孩子也补习数学,有时候觉得上补习班有点枯燥。可孩子看这本书,却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还能把他在补习班学到的东西运用过来。
一看就看了个把小时还不觉得累!家长:实在是难得的好书!
对于刘薰宇先生编著的这套经典数学科普图书,家长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家长表示“这套丛书总体上有一种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感觉,语言特别有说服力”
可以说,熟读这套书,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就不用担心了。
这套经典数学丛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们蕴藏起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们爱上学数学,许多家长表示《数学三书》是难得的好书,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