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关数据上来看,202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超过了450万人,而就在2021年时,有考研想法的同学也不过377万人,一年80万的增幅,足以见得“考研热”正在持续升温。
其实学生之所以一窝蜂地涌入考研赛道,将“学历提升”视为本科毕业后的首选,除了部分考生是因为“跟风”外,大多数选手还是为了增添自己的竞争力,希望在就业市场中掌握选择权,认为研究生身份可以在寻找理想工作时助自己一臂之力。
不过,硕士上岸或许并不意味着学习生涯走到了“尽头”,因为即便是研究生毕业后,同学们依然要面临着抉择,是抓紧时间找工作,还是继续在学科内深耕。
工作or申博,硕士生在分岔路上犹豫不决
众所周知,硕士研究生分为专硕与学硕两种,前者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与对口工作接轨且更注重实践,因此也成为了职场人的不二之选。
而后者的教学安排更偏向于理论性知识,主要培养的是教学和科研型人才,这就意味着大家在研二期间会面临一道选择题,是毕业后全力以赴找工作,还是抓紧时间申请博士。
说到读博这件事,不少学生都戴上了“痛苦面具”,毕竟攻读博士学位的路实在是“道阻且长”。
一方面,如今申请博士流程复杂,需要学生将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全部科研成果、获奖经历、论文发表状况都整理成册做成“简历”,随后再附上教授、导师的推荐信发给目标院校,经历层层筛选、面试才能够顺利上岸。
另一方面,读博也就意味着科研任务更加繁重,每天都需要窝在实验室里跑数据、准备开题报考、为论文积累素材,整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以至于“延毕”两个字都成了博士生字典里的常用词。如果情绪稳定性不佳或者抗压能力不强的同学,实在是难以坚持下来。
然而在工作和申博这道单选题上,研究生导师们却显得异常坚决,甚至有些硕导没事就劝学生读博士,那么这样奇怪的行为背后,到底是为人着想还是另有玄机呢?
“一言不合就劝学生读博士”,硕导们看似奇怪的举动,背后理由却很简单
导师作为研究生阶段的“领路人”,往往能够凭借着过硬的见识与学识为学生指点人生的方向,那么作为“前辈”,在明知道读博之路并不轻松的情况下,为何如此倾向于让大家继续深造呢?
◆导师有自己的“私心”
站在导师的立场上分析,他们作为项目的“领头人”,自然是希望能够在科研过程中获得强有力的“帮手”。
虽然外来的博士生实力也不弱,但自己一手带出来的研究生早已磨合多年,对彼此的性格习惯十分了解,相处起来比“新人”顺畅的不止一星半点,这就在无形中加快了工作速度与效率。
另外,自己带出来的“崽”,不管是研究理念、目标都趋于一致,很多任务不用多交代就能顺利布置下去,科研成果自然更具备连贯性,同时侧重点也不会跑偏。
更何况能够成为研究生导师的教授,一般都有爱才之心,他们认为与其放任有天赋、有能力的学生过早进入社会被磨平棱角,还不如再花费一些时日,将自己打磨在学术方面颇有建树的“钻石”。
◆读博对学生而言更有益处
在内卷盛行的情况下,高学历意味着更多的选择。
那么博士生稀缺到什么程度呢?从公布的数据上来看,在2020年共有6.1W博士生顺利走出校门,乍一看人数似乎并不少,可同年本科毕业生数量却达到了874万人,两相比较下来就足以见得博士生的“珍贵”。
在这种情况下,博士生毕业后基本不用担心求职问题,不管是起薪还是发展平台都会高一个档次,反而更符合自身发展方向。
读博时间“宝贵”,建议同学们早做准备
高学历人才更容易获得企业伸出的橄榄枝不假,可读博同样没有回头路。
特别是当大家好不容易熬到毕业才发现,同龄人都已经结婚生子、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而自己才刚起步时,那种落差感不是一句两句就能形容得出来的。
因此大家一旦分析好利弊,下定决心考研,就要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在读研期间积极参加竞赛、争取国奖和学业奖学金,努力发表论文,这些都能为申博增添筹码。
毕竟申请读博的流程一环套一环,时间相当宝贵,没有时间给学生自暴自弃或者懊恼自己曾经不努力哦。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文章末尾为各位家长分享一本好书,都别错过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话来说:
想要让孩子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来,这就需要父母在辅导孩子数学题的过程中,陪孩子多读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玩一些数学游戏。
然而,攀登数学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也认为数学很枯燥,但一看到刘薰宇的数学书,感到很惊讶。你还能像这样学数学?”
杨振宁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能够认可的数学老师刘薰宇是不会错的。
刘薰宇又是谁?
刘薰宇与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相比,并不出名,因为他的精力主要在数学教学和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
刘薰宇一生写过很多数学方面的书,最有名的便是这三本:
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第二本是《数学趣味》,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这一册就有点难度了,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级的娃,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同时把这书拿给孩子看,平时孩子也补习数学,有时候觉得上补习班有点枯燥。可孩子看这本书,却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还能把他在补习班学到的东西运用过来。
一看就看了个把小时还不觉得累!家长:实在是难得的好书!
对于刘薰宇先生编著的这套经典数学科普图书,家长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家长表示“这套丛书总体上有一种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感觉,语言特别有说服力”
可以说,熟读这套书,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就不用担心了。
这套经典数学丛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们蕴藏起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们爱上学数学,许多家长表示《数学三书》是难得的好书,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