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和高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初中成绩优秀,高中未必就能保持下去。除了高中的课业比初中更繁重的原因以外,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本来就存在着较大问题。
小王就是这么一个典型。在初中,她是无可争议的学霸。成绩稳居班级前二,在年级里也能排到前10。她念的可不是普通初中,而是上海某区的顶级民办初中。
她的初中老师对小王的学习方法却相当不以为然。多次要求她改进学习方法,然而都被小王忽略了,甚至还和老师有过小小的不愉快争论。
她的学习方法简单说就是两招,一招是背,不但文科背,理科也背,背各种公式和题型;另外一招是上补习班补课,通过重复学习的方法来加深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不能否认她确实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学生,但学习方法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尤其是理科方面,不太注重解题思路和逻辑思维,更注重刷题和那些典型的题型。
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小王中考如愿考入了上海顶级的四大名校之一。但到了高中,事情有了极大的改变。
理科,尤其是数学,她完全跟不上学校的节奏,高中的课业繁重,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上补习班,高一下半学期,小王数学赫然出现了不及格,且还不是一次。
这在她的学生生涯中还是第一次,对她的打击极大。但她的初中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却毫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
为何初中的学霸,到了高中,努力程度依旧,成绩却一落千丈呢?主要还是由于学习方法上出了大问题。一般而言,高中成绩严重下降的不外乎这么几种情况。
l 初中凭借天赋在学习
部分学生,由于本身天赋较高,记忆力和理解力都相当强悍。这类学生在初中学习完全不吃力,随便应付一下就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
到了高中,这类学生的成绩通常都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过程。一个原因是这些学生大部分都能考进一流的高中,高中同学的水平和初中完全是两个等级。
其次,高中的课业远比初中要繁重,不但知识点多,而且难度大大增加。仅靠天赋已经不足以应付局面,也必须付出相当的努力,尤其是在一流学校更是如此。
不过这类学生在高中吃了苦头以后,一般都能正视问题,他们的能力足以适应高中的学习,只要态度端正,很快就能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
l 基础不够扎实,小问题太多
也有些学生,在初中,考试成绩上下浮动很大,能考到年级前几,也能掉到班级中游。更关键的是他们自己也无法把握自己的成绩。
这类的学生,在知识点的掌握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小问题很多,考试成绩如何完全看出卷老师挖的坑多不多,只要有陷阱,除了典型问题,他们十之八九会掉进去。
其背后的原因还是基础不够扎实。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思虑不周全,解题思路方面存在明显的漏洞。
这类学生到了高中多半也要出问题。能否改变要看他们能否端正态度,把欠缺的基础补上,尤其是思维的缜密必须要加强。高二之前如果能完成这项工作,则还有救,如果不然,最多也就是个中游水平。
l 初中完全靠努力,但学习方法有大问题
有些学生的学习,完全凭借的是自身的努力,当然这是好事。但努力也会掩盖住一些问题,比如思维能力的训练和逻辑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知识点相对简单,很多时候对逻辑能力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甚至通过简单刷题的方法,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前提是足够努力。
但这种学习方法隐患极大。比如数学,初中数学以几何为主,非常直观,图形就在那里,辅助线添在什么地方,题做多了,也就有了套路。
但高中不行,高中数学以代数为主,是抽象的,需要相当的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初中记忆加刷题的方法来应对高中的学习,必然会出现大问题。
显然,小王也是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致命,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连锁反应下,成绩下降是必然的。
更麻烦的是高中的学业非常紧张,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给这些学生来调整学习方法。如果这些学生没有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依然沿用老办法,到了高二,基本上就无力回天了。
因此,最晚在初中阶段,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对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训练必须加强。比刷题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解题思路和整个的逻辑关系。
如果不具备这个能力,即使成绩再好,到了高中,必然会出现大问题,轻则给高中学习带来极大的麻烦,重则就此一蹶不振,再也难见昔日的辉煌。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文章末尾为各位家长分享一本好书,都别错过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话来说:
想要让孩子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来,这就需要父母在辅导孩子数学题的过程中,陪孩子多读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玩一些数学游戏。
然而,攀登数学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也认为数学很枯燥,但一看到刘薰宇的数学书,感到很惊讶。你还能像这样学数学?”
杨振宁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能够认可的数学老师刘薰宇是不会错的。
刘薰宇又是谁?
刘薰宇与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相比,并不出名,因为他的精力主要在数学教学和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
刘薰宇一生写过很多数学方面的书,最有名的便是这三本:
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第二本是《数学趣味》,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这一册就有点难度了,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级的娃,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同事把这书拿给孩子看,平时孩子也补习数学,有时候觉得上补习班有点枯燥。可孩子看这个书,却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还能把他在补习班学到的东西运用过来。
一看就看了个把小时还不觉得累!家长:实在是难得的好书!
对于刘薰宇先生编著的这套经典数学科普图书,家长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家长表示“这套丛书总体上有一种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感觉,语言特别有说服力”
可以说,熟读这套书,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就不用担心了。
这套经典数学丛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们蕴藏起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们爱上学数学,许多家长表示《数学三书》是难得的好书,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