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减政策发布后,多处补课机构停课整顿,学校也在不断给学生减负减压,但因为双减政策只是对于学科类的管制,对于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并没有多做要求。
因此,在学生的周末以及寒暑假,很多学生的家长都会给学生报一些非学科类的补课班,一方面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全面发展,拥有更多的技能。
为培养学生技能,丰富课后生活,家长给学生填报多种非学科类培训课程
双减政策顺利实施后,学生课后作业减少,课后时间也多了起来,周六周日也可以回家休息,寒暑假也不用再频繁的回学校或者被假期作业困在家里。
家长们看到学生的课后时间多了起来后,为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很多家长开始为学生报一些非学科类的培训班,例如古筝、美术、小提琴等兴趣班。
这些兴趣班可能是学生自愿的,也有可能是家长看学生整天待在家里或者去外面玩,强迫给学生报的,事实上把学生减掉的负担又加了回去。
很多学生上兴趣班,并不是只上一门,而是同时上好几门。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已经被这些兴趣课程排满。因为同时学好几门兴趣课,很多学生仿佛又回到了双减政策前,每天都在学习新的内容,没有课后休息的时间,也没有自己的时间。
由于学生学习多门兴趣课,很多时候对于这些兴趣课程的内容,都处在于一个了解的过程,他们没有时间去专门学习一门,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的结果就是,东西都学了,但没有学会。
上完兴趣课之后,家长还会要求学生在家里练,很多时候,这个练习的过程都是枯燥乏味的,再加上家长时不时地训诫以及监督,让学生对兴趣课的热情也逐渐消耗殆尽。
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利用家长心理,大肆提高价格,引起部门注意
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看到家长要求学生上兴趣班这一情况后,很多培训机构利用家长想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这一心理,开始大肆调整课程价格。
一些培训机构为吸引家长报班,推出了一些低价套餐,例如学生上课的时间越久,这课程的价格就越便宜,或者按季度购买会有更优惠的价格,还会有一些赠品。
家长们看这些套路看得眼花缭乱,经常分辨不出哪个机构更好或者怎么购买课程更便宜的时候,就糊里糊涂地买了课程。
有的家长看到上课的时间越长,价格就越便宜的时候,会想到,一般情况下,兴趣课程都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有的时候一冲动,就购买了一年的课程,甚至更多。
有的培训机构将价格调低,还有的培训机构将价格调高。大部分家长在看到价格时都会犹豫,但这些机构都会哄骗家长,说机构里的老师都是名师,或者说学艺术就是要肯花钱。
一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咬咬牙,就为孩子购买了昂贵的课程。但其实在这些机构中,有很多老师甚至连资格证都没有,家长心里一直在考虑孩子,也忽略了这些问题。
三个部门联合发声,严格监管非学科类培训课程,保护家长与学生的利益
一些监管部门看到培训机构随意调整价格后,便开始紧急处理这一现象。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声,严加管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
首先,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必须有资质才能收取费用,这些培训机构的老师必须拥有相关证明才可以给孩子上课。这一要求避免了一些人为赚取利益,没有相关资质或者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人直接上岗教学。
其次,这些机构不能一次性收取三个月或者超过60个课时的费用,避免一些培训机构教得不好,但因为家长一次性交了长时间的学费,学生不得不一直在同一个培训机构学习的情况。
家长也需要注意,在学生学习兴趣班时并不是学习的越多越好,同时,还要注重学习的质量,精通一门技能比了解的多要重要。
其次,除了学艺术的同学,其他同学上兴趣班并不会帮助他们升学,反而有可能因为花费大量时间在这些非学科类的课程上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家长将兴趣和真正需要学习的课程本末倒置了。
今日话题:你认为应该给学生报大量兴趣班吗?
(图片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