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地处福建省漳州市南部沿海,建县于唐垂拱二年(686),
历史悠久、物产富饶。
明万历年间,泉州进士何乔远撰写的《闽书》中记载:“漳浦旧有金名焉,谚谓之金漳浦,银同安。”
因此,漳浦便有了
“金漳浦”之美誉。
本组图片摄于1902年,为当时在漳浦的传教士所拍摄。
养正女子学校的学生
养正女子学校创建于1892年2月6日,是一所寄宿学校和日间学校二合一的教会学校。创办者为
英国长老会的妇女传道协会的
单身女传教士
安玉瑜
,当地人尊称她为安姑娘
。本图所呈现的是漳浦
养正女子学校的学生正利用课余时间做女红。
洗衣服的女孩
养正女子学校的校工多为
基督教徒的遗孀,但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自己亲自动手,让她们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图中的
女生们正在井边洗衣服,井台边摆放着木桶和木盆。两名小女孩因为年龄小,正合力搓洗着衣物。为了拍摄效果,摄影师安排一个小女孩往上提水,另一名小女孩坐在井沿上,虽然不合常理,但画面效果极佳。
晚餐时间
养正女子学校的小学生们正围坐在一只方桌前吃饭,八人一桌。从她们坐的位置来看,之前摄影师同样做了安排。
幼儿班的孩子
早在1892年,安姑娘和同伴就在新路尾创办一所“启蒙堂”,招收4-6岁的女童入学,开漳浦幼儿教育之先河。图中为1902年的幼儿班正在上课,一名中国女子正在教孩子们
学习闽南白话字拼音
。
两名官太太
这两名女子是东山的官员的太太,她们不幸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为了戒除烟瘾,她们被送到漳浦的源梁医院就医。
四名仆人
图中的四名男子年龄仿佛,神情各异,他们都是源梁医院一名洋医生的仆人,负责照顾这名医生的生活起居。
高牧师一家
一位高姓牧师的全家福。三个大人和五个孩子。此时正是风雨飘摇的清代晚期,很多地方生活贫困、民不聊生,但从照片中人物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当时漳浦人的生活相对比较富足。
一对老夫妇
漳浦的一个平民家庭,夫妻两个都是基督徒。老爷子手里拿着长烟袋,可能有点紧张,鞋子都没穿好;老太太裹着小脚,膝盖上摊开一本书。
老牧师
一位白胡子老人的坐像。他在当地德高望重,也是当时漳浦地区最为年长的牧师。
从事信托业的男子
信托最早起源于英国,已经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了。最初,这个机构主要负责打理教徒们捐给教会的财产,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增设了受托帮助个人理财以及发行债券等业务。
漳浦知县
知县取““知县事”的意思,由朝廷直接委派,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话虽如此,其实的当时一个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了。
苏姓老人和她的家人
老太太坐在最中间的,表情严肃,孩子们围绕在她周围站立,只有孙女被允许坐在小竹凳上依偎着她,可能是她最疼爱的。
在漳浦的洋人
一群洋人的合影。拍摄地和前图一样,都是在教堂外的草坪上。前排边上可见一名中国姑娘,她的英文名字叫艾玛,是洋人孩子的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