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的一天,北京大学招生办的老师来到了浙江诸暨。他们此次前来,是要找一个高二的学生叶珈宁。叶珈宁是个学霸,才17岁,就已经在全国信息学联赛、亚洲信息学大赛、国际青少年科技大赛中多次斩获第一名。
老师来到叶珈宁家中,对叶珈宁母亲俞浚开门见山。“您的儿子很优秀,我们北大愿意为叶珈宁降200分录取!”俞浚欣喜若狂,叶珈宁则淡定许多。
那么叶珈宁是否会签下这个协议呢?叶珈宁又是如何成为天才的呢?
叶珈宁和录取通知书
父母言传身教,成长环境优秀
1999年,叶珈宁出生在浙江诸暨。他的父母在银行工作,每天的工作都很单调,所以叶珈宁的出生让一大家拥有的新生活。
白天,父母会出去上班,叶珈宁就由姥姥照顾。晚上,父母会把孩子抱到他们的大床上,陪着孩子一起闹一起学说话。
叶珈宁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得和其他小男孩儿不一样了。他不喜欢小汽车,也不喜欢模型枪。每次爸妈要给他买玩具时,他都特别有主见地选择益智类玩具。魔方、华容道、拼图,这些都是他的最爱。
华容道玩具,玩法比较复杂
有时候,姥姥在做家务,他就搬个小凳子坐在姥姥旁边玩玩具。一旦用心了,叶珈宁就特别专注。姥姥起身离开,他也完全不知道。姥姥说过几次:“小家伙真的好聪明,而且注意力特别集中。不过我有点担心,他是不是太文静了?”
姥姥希望他像其他小孩儿一样出去疯跑疯跳,但妈妈却很能理解他的状态。俞浚告诉自己的母亲:“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不管是安安静静自己待着,还是出去和小伙伴儿一起闹。只要他能感觉快乐,这就是很好的状态。”
叶珈宁不仅安静,还很严谨自律。吃饭的时候,他一定要确保碗里的每一粒米饭都吃干净了;帮姥姥浇花的时候,他会注意照顾到花盆的每一个角度;晚上看动画片的时候,就算再着迷也会按时睡觉……俞浚不止一次感叹:“咱们家这是来了个报恩的小天使啊,也太省心了吧。”
认真学习的叶珈宁
其实,叶珈宁之所以会养成这样的性格,和俞浚夫妻的言传身教离不开关系。俞浚和丈夫都在银行工作,每天都在和数字打交道,所以他们做事情自然而然就非常仔细严谨。同时,两口子也不沉迷于手机电视,儿子也就学着他们自律的生活方式。
另外,俞浚还很喜欢看书。家里的书柜内容非常丰富,经史子集、科学著作、社会研究、志趣小说……各种类型的书籍,叶珈宁都跟着妈妈看过,所以叶珈宁小小年纪,阅读量就已经非常高了。他的知识面很广,也就决定了他的眼界比同龄人更广。
热爱奥数比赛,父母全力支持
叶珈宁上学之后,就变成了老师同学眼中的小学霸。每次上课,叶珈宁都特别专注,从来不跟小伙伴说小话。下课之后,就安安静静地待在座位上看书。他常常会从家里带一本有意思的课外书去学校,空余时间他就会掏出来看。
有一次开家长会,老师对俞浚说:“小珈宁也太乖了,特别认真努力。而且他从来不给我惹事儿。待会儿,请您上台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育儿秘诀哦。”
老师这一出,倒把俞浚整得不好意思了。她在讲台上“凡尔赛”了一把。“这孩子我们还真没怎么操心过,也谈不上什么育儿经验。就是让他顺其自然地成长,尊重他的兴趣和生活方式就好了。”
叶珈宁上三年级不久后,全国突然就掀起了一股奥数热。当时还有政策规定,奥数成绩好可以享受中考加分。那时候不少家长为了加分政策,都会硬逼着自己的孩子去学奥数。但叶珈宁不同,他主动向俞浚提出:“妈妈,我想学奥数。同学们都在学,我看了他们的书,好有意思。”
俞浚没想到叶珈宁会这么要求,但她还是遵从了孩子的决定。上了奥数课之后,叶珈宁就更快乐了。每天放学除了作业之外,他还得做奥数题,但他一点儿也不觉得累。“我觉得做奥数题,就是一种放松的方法了。”
这股全民奥数热,并没有维持多久。后来加分政策取消了,但叶珈宁还是留在了奥数班里,因为他觉得奥数很有意思。俞浚虽然再次感到诧异,但儿子的决定她都支持。
2011年,叶珈宁小学毕业了。以他的成绩可以选择市里最好的中学,但他目标很坚定,要去浣江中学。虽然浣江中学的综合实力不是最好的,但这里的奥数实验班是最牛的。叶珈宁看中的,就是这一点。
叶珈宁把自己的想法和决定告诉父母之后,父母也非常支持。在他们看来,儿子有主见有头脑,已经比大多数人优秀了。
浣江中学的校徽
奥数学习升级之后,叶珈宁发现自己对奥数信息学更有兴趣。在与老师交流之后,叶珈宁把自己的学习范围缩小到了信息学上。初三那年,他代表学校参加全国信息学联赛,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自此,叶珈宁名声大噪。与此同时,浙江各所高中开始关注他。在中考以后,许多好高中都找上门来。他们开出了减免学费、生活补贴等各种条件。最终,叶珈宁选择了绍兴一中。
进入高中以后,叶珈宁继续着他的信息学大赛的征程。他也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长期霸占校园男神榜单。不过这里毕竟是重点高中,所以好学生太多太多,叶珈宁的综合成绩并没有排到年级前三。
叶珈宁的部分获奖证书和奖牌
他的数学很好,连带着数理学科都非常优秀。但是,他的文科成绩不是那么理想,语文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难关。不过叶珈宁也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他所谓的成绩不好,只是在跟年级前十比。
北大降分录取,提前适应大学生活
叶珈宁高二那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信息学赛事,他又拿了第一名。这次比赛,是他参加过的最有含金量的比赛。
这项竞赛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解决算法问题,每个国家最多可选派4名选手参加。要想代表国家参赛需要历经层层选拔,而拿到世界冠军,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叶珈宁再次上演了奇迹。
比赛结果出来以后,叶珈宁立刻引起了国内许多高校的注意。这么优秀的人才,谁都想收入囊中。
很多学校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提前录取他。北大的领导和老师更是亲自找上门来,当年与他交谈。
2016年11月的一天,叶珈宁去了图书馆看书。看完书回家,他却发现家里多了一些客人。母亲俞浚告诉他,那些人是北大的招生老师。
老师说:“叶珈宁,我们北京大学非常诚挚地邀请你来就读。我们承诺,可以给你降200分录取。你要相信,在我们这里,你的特长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我相信北京大学培养人才的能力,不过冒昧一问,北大为什么会选择我呢?”
“你在数字学科上很有天赋,尤其是你的信息学相关方面。我们北大正准备创建计算机领域的新型实验室,为中国计算机领域填补空白,我们非常需要你的加入。”
一开始叶珈宁不屑于北大降分,因为凭借他的实力,他可以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可是为了早点报效国家,叶珈宁毫不犹豫地与北大签下了协议。老师们回北京之后,又给叶珈宁寄了一份《预录取通知书》过来。
北大的降分录取承诺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多讨论,叶珈宁也进入了公众的视线当中。有人觉得北大的做法很明智,提前锁定人才;也有人觉得降分录取不公平。
叶珈宁的预录取通知书
面对质疑,北大也给出了回应。他们说,近代以来,有多少文人学者都是严重偏科的“患者”。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人才。叶珈宁也是这样,他的发展方向正是社会所需要的方向。
虽然拿到了降分的特权,但叶珈宁并没有飘飘然。他仍然正常上学,念完了高中。
2017年开年以后,叶珈宁去了北京。他提前找了一家信息学领域的公司实习,同时还熟悉了一下北大的校园环境。在公司里,叶珈宁发现了信息学实际运用当中的诸多问题。他也在思考,信息学研究如何与实践进行更好地结合。
在公司里,他是最年轻的血液。前辈们都非常照顾他,他也跟着大家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世的小技巧。在这里,叶珈宁得到了阶梯式的成长。离开的那天,前辈们都送了他小礼物。而他自己的那本实习笔记本,也成了他最重要的收获。
叶珈宁
北大顺利录取,成为父母向导
2017年6月,全民紧张的高考来了。叶珈宁考得非常好,即便没有降200分的特权,进入北大也没有问题。考完试,叶珈宁就带队去日本参加比赛了。俞浚留在家里,数着日子等着儿子的录取通知书。
通知书下来那天,俞浚兴奋到无以复加。看到寄件人那儿的北京大学,再看到收件人那儿儿子的名字,俞浚的骄傲快要溢出来了。她一改平日的稳重,对打招呼的每一个人说着儿子被北大录取的消息。
相较于母亲的兴奋,叶珈宁就很淡定了。他从日本回来以后,母亲告诉他通知书下来了。叶珈宁也很开心,但他没有太激动。“妈,平复一下情绪。北大的录取这不是咱们早就知道的结果了吗?”
叶珈宁的北大录取通知书
虽然面上装作平静,叶珈宁当天晚上还是偷偷开心了好久,差点儿失眠。
休整了几天以后,叶珈宁提出,要带父母去北京看看校园。于是,一家人出发前往北京。动身之前,俞浚还担心旅途不顺利。因为她没有提前做攻略,也不太相信儿子那句“带你们吃好喝好玩好”的承诺。
不过,俞浚这次是真的多虑了。叶珈宁就像一个尽职尽责的导演,带着他们两口子穿越了北京的大街小巷。那些藏在角落的美食,他全部发现了。那些景点背后的故事,他已经烂熟于心。那些老北京的风味,新北京的时尚,叶珈宁都摸了个透。
与母亲一起爬山
在游览北大校园的时候,叶珈宁的情绪高涨了许多。他一边走,一边向父母介绍各栋楼的作用。他说:“这里是我即将度过4年的地方,是会使我长足进步的地方,这里也许会成为我的第二个家。”
俞浚一路上看着儿子在前方带路的背影,心里面感慨万千。她对丈夫说:“我现在都还记得他刚从我肚子里出来时候的样子,一转眼他都这么大了。今天看到他头头是道地给我们介绍北京,真是又惊喜又难过。儿子成长了,是不是就不需要我们了。”
丈夫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拍着妻子的肩膀。他在用行动,安抚妻子作为母亲的那一颗敏感的心。
很快,迎来了叶珈宁的18岁生日。在成人礼上,俞浚对儿子说:“妈妈希望你能在大学得到更好的成长。但是,妈妈也希望你的时间不要全部被学习占据。去享受更精彩的生活,去谈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妈妈的话,让叶珈宁哭笑不得。
他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对所谓的感情也不强求。提升自己的能力,顺其自然地迎接惊喜,这就是最好的安排。
大学全面发展,留在北大深造
进入北大以后,叶珈宁感觉到达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不过,叶珈宁可不是个书呆子。他没有把所有时间花在专业学习上,其他精彩的生活状态同样吸引着他。他会跟着志愿者协会去做公益,也会跟着校团委的同学参与学校的大型活动。不过他最喜欢的地方,是新闻社。
新闻社是一个信息纵横的地方,通过采访、拍摄、撰稿,叶珈宁得到了学习之外的乐趣。在这里,他有了更加全面的发展。他也在尝试创新,把新闻社的工作与自己研究的信息系统做结合。
更重要的是,新闻社让他有了牵挂。无心插柳柳成荫,叶珈宁没有刻意去想过谈恋爱的事情。而新闻社的一个学妹,却因为工作交流成为了他的女朋友。
谈了恋爱的叶珈宁,完全不像是一个天才了。他和其他男生一样,会因为纪念日送什么礼物而纠结。他也会因为多喝热水的直男语录,惹女朋友生气。两个人约会的时候,也像其他人一样,会去咖啡厅、电影院。
叶珈宁与同学
不过,学霸情侣还是有不同的。他们聊天的时候,话题会不知不觉地拐到研究课题上面去。他们也会因为对某一个研究结论发生分歧,而吵架冷战。他们的恋爱,成为了个人成长的催化剂。两个人都成为了对方的动力,也都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2021年,叶珈宁本科就毕业了。谈到对未来的规划时,同学们都劝他出国留学。同时,也有不少知名企业向叶珈宁发放offer,邀请他入职。不过,叶珈宁自己的选择是留在北大。
他这个专业,继续深造是必然的事情。北大是他成长的沃土,他也愿意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深耕。对于叶珈宁来说,留在国内,可以让他更清楚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
叶珈宁的荣誉证书
他的初心,是为中国计算机领域做贡献。留在北大深造,是他创新计算机科学的重要一步,也是他向梦想继续迈进的重要一步。
结语
哪里有什么天才,天才的汗水才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东西。就像叶珈宁,人人都夸他是天才,人人都看不见他背后的自律和努力。信息学的研究那么难,叶珈宁也遇到过让人沮丧的难关。
不过从小养成的自律坚韧的性格,让叶珈宁遇到了困难也不会轻言放弃。所以,他可以比别人走得更久,走得更远。
叶珈宁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要改变中国的计算机科学。”这是少年的豪言壮语,也是中国最美好的未来。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骄阳万丈光。少年的力量给了中国成长的力量,因为有了这些少年,中国的未来便有了更多的希望。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够考出好成绩,但是,成绩就是有差距,怎么办?
应广大家长的需要,给大家推荐这套对标中高考要求的技巧套装——《等你在北大清华》,这套书有两本,分别是《等你在清华》、《等你在北大》,通过这套书,可以让孩子们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套书是众多学校和名师以及各地高考状元推荐孩子必买的最好书籍!这套书一经问世就好评不断,一个月全国销量更是突破100000+!
一、奋斗篇:由上百名精英教师和学霸总结了各个科目的学习技巧以及学习心得,让孩子从中找到学习自信,让学习变得得心应手。
二、青春篇:分享了各地高考学霸们的学习心路,以及如何克服学科短板的方法,具体分析了各个学科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针对中高考考点逐个突破。
三、技巧篇:这篇都是实打实的技巧教学,整理了最常考的考点、难点分析,以及总结了各个科目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技巧,进行了详细划分,让所有知识点变得简单好记,可以快速提高学习成绩。
有了这一套书籍,可以让差生找到自信,3个月跻身学霸行列,可以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特别是中高考在即,这套书籍很大可能是突破学习的关键,也是高分成绩的制胜关键,众多学霸都在看的书籍,真心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