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嘴 大嘴读史
欧阳修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霸主。
欧阳修22岁科举出道,从此声名鹊起。
但就是在这一年的考试中,欧阳修作弊了。
我们知道,所谓作弊,抄人家得利的,是作弊,给别人抄的,同样也是作弊。
有的时候,作弊被抓,学渣学霸哥俩好。
欧阳修就是那个大公无私急公好义舍己为人兼爱无私同情心泛滥的作弊学霸。
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
有李郎中,忘其名,是年,赴试南宫。
将迫省试,忽患疫,气昏愦。
同试相迫,勉扶疾以入。
既而疾作,凭案上困睡,殆不知人。
已过午,忽有人腋下触之。
李惊觉,乃邻座也。
问所以不下笔之由,李具言其病。
其人曰:
“科场难得,已至此,切勉强。
”再三言之。
李试下笔,颇能运思。
邻座者乃见李能属文,甚喜,因尽说赋中所当用事,及将己卷子拽过铺在李案子上,云:
“某乃国学解元欧阳修,请公拆拽回互尽用之,不妨。
”
李见并怀若此,顿觉成篇,至于诗亦然。
是日程试,半是欧卷,半是欧诗。
李大感激,遂觉病去。
论策二场亦复如此。
榜出,欧公作魁,李亦上列,遂俱中第云。
说是在天圣八年,也就是公元1030年,有个姓李的考生进京参加省试。
只要过了省试,就是进士,就算是熬出头了。
可就在万里长征最后一程的节骨眼上,小李生病了,全身乏力,昏昏沉沉,这状态怎么考试啊!
如果是武汉考生,说不定就要被隔离了。
小李强打精神进了考场,勉强支撑,可是脑子一团浆糊,根本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
看着考题,想着想着,小李趴在考桌上,睡过去了。
也不知睡了多久,忽然,有人碰碰小李的胳肢窝。
一看,是邻桌的考生。
这位考生问小李,你咋回事?
放弃了?
怎么就睡上了?
你的心也忒大了吧!
小李说,我特么也不想睡啊,这不是生病难受吗?
邻桌考生说,几年等一回,错过这一次,下一次又是好几年,坚持一下吧!
邻桌看见小李开始动笔了,也为他高兴,干脆开始碎碎念,把考题中有关的观点、论据啥的,一一告知。
到了后来,这位热心人,干脆把自己已经做完的试卷,放在小李的面前,我是欧阳修,前不久国子监的选拔考,哥们第一,你看看,随便抄,放心大胆地抄,稍微改动一下,换个次序啥的就行。
小李看了欧阳修的试卷,自己的思路也有了,修修改改,复制黏贴,大功告成。
小李觉得神清气爽,心情愉快,感冒的症状也好了很多。
第二场考试,照葫芦画瓢,学霸加快手欧阳修做完卷子,大方地继续给小李“借鉴”。
等到考试结果出来的时候,欧阳修高中第一,小李的名次也很靠前。
欧阳修,你原来是个作弊的学霸。
故事的真实性让人很是犯嘀咕,这监考的人都是死人啊?
同一个考场的考生就没有举报的?
要知道,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踹下去一个是一个啊!
话说回来,这事在北宋初年,还真是有可能。
那时候,整个科举制度还在形成和调整中,还没有固定的体系和程序。
这事要是在明清,一人一个小棚子,一对一的士兵监视,还有巡场,欧阳修想当热心人都没法当。
后来,小李进入仕途,当到了某部的郎中,应该也算是司局级干部了。这位倒是不忘当年的恩情,把欧阳修的画像,挂在家庙里,“事之等父母”,把老欧当爹妈一样供着,还说“以获禄位者皆公力也”。
想不到,以做学问认真、文章扎实的欧阳修居然还有这么档子事情。
不过,谁没有年轻过呢?
年轻的时候高调一些、做事出格一些,无伤大雅。
更何况,欧阳修也已经为自己的锋芒毕露付出了代价。
在省试之后的殿试上,欧阳修没能乘胜追击,最终只列在第十四名,才是二甲进士。
据欧阳修的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回忆,欧阳修没能当上状元,主要是锋芒过露,考官们想挫一挫他的锐气,让他以后好好做人。
年轻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