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泸定县泸定桥小学的劳动课上,三年级三班的学生们扛着锄头、铁锹、耙子、水壶等农具,兴奋地来到校园的菜地里,锄草、挖地、收割、浇水……大家挽起袖子,干劲十足,俨然一个个小“农夫”。
为响应国家“双减”政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泸定桥小学将校内的一块荒地打造成15块菜地,开展一系列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提高动手能力,在劳动中陶冶情操。
这片菜地是泸定桥小学师生们的“红娃开心农场”,也是室外劳动实践基地。在这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农耕,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激发劳动热情。
“红娃开心农场”划块分到中队,根据时节种植青菜、白菜、豌豆、蒜苗等蔬菜,品种丰富,搭配适宜。学校各中队的老师分配到各中队担任劳技指导员,许多有农耕经验的家长也义务参与其中。
“萝卜菜一定要间苗,每一蔸留三四株,将来才能长出很大很大的萝卜。”菜园里,一位老师正指导一群学生学疏苗。一旁的白菜地、青菜地里,也有师生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正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红娃开心农场’里的这些漂亮栅栏全是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绘画的,每个中队还为自己的菜地取了不一样的名字,我们中队就叫‘绿芽放歌’中队农场,平时我们还要精心照料它们,一起平地、种菜、施肥……吃着自己种出来的菜,觉得香在嘴里,甜在心里。”正在和同学一起收割青菜的三年级三班学生晋格可浬告诉记者。
这里不仅是师生的劳动实践场所,更是该校师生自给自足“绿色食品”的得意之作。这个春季,菜地也迎来了大丰收。校长祝锡容向记者介绍,目前学校的菜地采摘了青菜和白菜。早上,同学们一起收割后,就把菜送到食堂,中午就吃上了自己种的菜,吃得既放心又开心。
据了解,泸定桥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实施课后服务,学生劳动实践的时间更充裕,学校不断拓展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开辟“红娃开心农场”劳动实践基地,师生人人栽种适合本地生长的蔬菜,要求学生了解种植蔬菜的适应条件、生长等特征,写观察日记。春天,学生们来到这里挖地、种菜,劳动中,心情得到了放松,身体得到了锻炼,还学到不少知识。
祝锡容表示,泸定桥小学将学校的“红娃开心农场”创建成劳动实践基地,让“红娃开心农场”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成功“试验田”。
记者:周燕 /文 图片和视频由泸定桥小学提供
编辑:岳诗蕊
责编:白马
审核:黄良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