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评论|对“留学生失联”不宜单向度归咎于缺乏安全意识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2-03-21 14:37:15

在一些案例中,相比于常态化的寻人机制,更应该去打破留学生们与外界交流的“次元壁”

近日,一名爱丁堡大学中国女留学生黄若欣与家人失联19天事件引起网友关注。3月20日深夜,中国驻爱丁堡总领事馆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已与学生本人及家长确认,当事学生平安。黄同学本人朋友圈显示,“闭关”写博士研究计划,手机关机很久没看到。

人已安全找到,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梳理类似留学生在国外失联的事件,不乏有诸多相同的经历和案例可循,有因感情受挫,情绪不稳定希望找个角落“安静”一段时间的;有外出旅游遭遇意外的……再到如今的因为闭关写博士研究计划手机关机。

过去对于类似的失联事件,人们往往会强调留学生要多学习海外安全知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站在这样的角度,很容易将失联事件归咎于留学生安全意识不强、不适应国外生活环境以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等。但问题果真如此吗?其实多数时候,留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未必要比其他学生差,在出国之前,来自学校、培训机构、家庭的教育,都会要求留学生们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反复叮嘱他们提高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对于交通、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普及,都已经是一个常态化的流程。

只是,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从主观上讲,确实存在部分留学生缺乏社会历练、身心不成熟的情况,比如他们到了异国他乡,因为对外接触程度不够等因素,会缺乏处理复杂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从客观上讲,目前也存在留学低龄化的情况,表现出来就是留学生成为了一个大群体,一些意外情况也随着增加。

但对于留学生失联、失踪的问题,不应该通通简单归咎于来自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很明显,对于一个失踪19天乃至更久的留学生来讲,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担忧值得理解,发动亲朋好友、媒体和大使馆去寻找也无可厚非。可如果某些失联的留学生,是“主动”失联呢?换句话说,如果他们是因为与家人朋友沟通存在“温差”和隔膜,对一些问题暂时难以解决,希望以“失联”的方式,来与这些环境、这些人保持距离呢?

需要强调,在一些案例中,相比于常态化的寻人机制,更应该去打破留学生们与外界交流的“次元壁”,现在的科学技术和社交模式,要找到一个失联的人,并不会太难,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经验和方式值得考量:比如,每个人对于亲密关系的解读,可能千差万别,一般的标准也许和不同人群的生活环境存在差别。因此,对于一些留学生失联事件,不应以一种单向的“缺乏安全意识”去解读,情感问题、心理问题以及其他现实的因素,也有可能导致他们“失联”。不可否认,人们帮助寻人的善意值得尊重,但在此过程中,尊重当事人、避免隐私过度泄露、厘清寻人边界也值得思考和讨论。

作者 克凡

编辑 官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 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关键词: 安全意识 突发事件 生活环境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