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上海著名的赫德双语学校发了一个公告,正式公告,学校将改名。
具体我们来看内容:
公告里指出,从今以后,“赫德”将改为“赫贤”。是什么原因呢?内容里只提到:经上级要求。
留言区里,立马有人问:“上级咐要求?可明示嘛?”
学校回答:学校名字不能和国外名字有关联。
我们特意查了一下。
“赫德”二字,与英国的赫德公学是重合的。两者是不是有关联呢?我们翻了网上各种资料,看到这样一段资料:
上海赫德双语与英国赫德是姐妹学校。
不过现在中国很多学校,包括公办学校,都与国外学校结成组妹学校,学校与学校之间结成姐妹学校,城市与城市之间结成姐妹城市,共同交流,这应该合情合理,也合规。
但是名字这块,从2021年5月起,却有新的规定。
这里面提到,对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1)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世界”,“全球”等字样。
2)不得包含公办学校名称或简称。
3)不得含有外语词,外国国名,外国地名。
4)不得使用国外教育机构专用名称命名等。
而目前我们知道的几项改名事件,主要有:
1)“赫德”改“赫贤”,主要是违反了第4条规定,用了国外教育机构专用名称合名。
2)嘉定华二改名为“华曜嘉定初级中学”,主要是为了避免与第二条相冲突。
3)昆山华二改名为“昆山狄邦华曜学校”,与嘉定华二一样,与上面第二条规定冲突。
这样看来,后面我们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些双语学校在改名的路上:
“美达菲”,“阿德科特”,“克莱顿” “卡迪夫” ---这些都能在国外找到相同名字的学校,不过这些学校都非民办义务制。学生集中在高中,这些学校估计没有改名的必要,是在规定之外的学校。
“帕丁顿” ”诺德安达“---这些K12的学校,都与上面第三条的不得含有外语词多少有点关系,那么会不会改名呢?让我们再观察一下。
“WLSA“新竹园----名字里含有英文简写,如果改名了,也不值得惊奇。
当然我们大名鼎鼎的世外,全名是“世界外国语中学”,与第一条规定相冲突,这不得不让我们对”世界外国语“这个名号能保持多久,多了一份担心。
不过,就像赫德今天的公告里说的一样:
其实名字变化,真的是最小的变化。而最根本的是,其他一些变化。
从去年开始,民办学校需要整顿的问题,被屡屡提起。特别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更是有要求。
名字,只是最小的变化。还有就是对于公参民的学校,要求进行整顿。并要求民办中小学招生规模不超过5%。
上海最出名的是张江集团从民办改为公办。
为了国家对民办学校的招生数量符合5%的要求,相信很多学校将会相继民转公。
1. 您来找一找,还有哪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校名,
与国家规定不符?
2. 新改后的名字,您需要多长时间来适应?
大家可以在留言区里写一下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