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木
一个人能干什么?自己觉得力量不小了,或者在一地界能呼风唤雨,就觉得伟大了。错了,一个人只能干身边的事,影响身边的人。世界那么大,不是一人组成的,不管干什么,爱好是本钱,即使是冷门,只要存在自然有他的道理。
每年高考毕业,选什么热门专业,成了千万家长的难题,为了孩子,自己努力去尽力,有的借力,随即出现了高考报考指导中心,专职服务。不管解决什么问题,首先了解自己的因为这个问题而产生的根源,比如高考,喜欢什么专业,有什么特长,自己想干什么,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也要了解自己,才能找到下一个节点。指导老师说的是热门,自己如果不喜欢也是白费。有的学科是冷门,比如哲学,可偏就喜欢,明知道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有点不合流,但起码存在,在一定领悟,还有他的位置。我建议就学,俗语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冷门里能有建树也一样的力立足于社会,养活自己一辈子。
人习惯于“随波逐流”,保持清醒的头脑,还是被一涌而上的东西,冲昏了头脑,哪个东西好,哪件事对自己有用,才是目的,要保持清醒的自己的立场,就要心中有数。不是自己的,拿不走,对自己没用的,再便宜也不要。从有了自己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就要从群体中分离出来,建立自己的智能库。有时感觉孩子大了,越来越不听话了。实际上不听话就对了,说明了孩子懂事了,有了自己的见解,而自己成了孩子发展的束缚,如果再像孩子儿时用带子揽着他走路的思想去教育他,社会也就没法向前发展了。人要进步,不光是孩子,自己也要随着时代发展要学习,思想不要掉队。这也是唯一和自己孩子还能保持距离的关键,多远的距离,不是孩子说了算,而是自己,时代属于孩子,自己时刻有掉下去的危险。
“心静自然凉”,烦躁往往使人不安,难耐,想太多了,没有用,想今天要干的,明天要用的,不要太贪,人就轻松了。欲望不能没有,它是每个人干什么的动力,但不要太高,取自己有用的,做自己能做的。
作者简介;李先峰,笔名三木。山东泰安人,喜欢文学尤其是散文,哲学,服装设计。中学时代是梁山小作家协会会员。踏入社会后,曾被聘为宁夏吴忠日报特约撰稿人。现就职于服装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