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流调曝光北京一小学生7天上23个培训班?拿什么拯救“双减”下家长的焦虑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2-03-24 07:24:16

近日,除了吉林、深圳、上海等地,北京也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确诊病例。

随着北京各小学的排查,有两张调查表迅速在各群里刷屏,并被网传为“一小学生7天上23个培训班”。

后来经过辟谣,网上流传的表格为确诊孩子班级所有学生填报的行程表。

那么,这个孩子真正的流调信息是什么样子的呢?

中国新闻网发布到了相关报道:东城区确诊小学生的流调显示,他只去了一个游泳课、一个钢琴课。

虽然“一小学生7天上23个培训班”已被辟谣,但是,北京的流调却“意外”地发现孩子们都还在上着校外培训班。

今年年初,教育部提出2022年继续把落实“双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双减”也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度极高的话题。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原来的12.4万个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14%;原来的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也压缩到34个,压减率为87.07%。中小学生的作业总量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

从北京小学生的流调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这些学生没有参加学科类的培训,但是还是参加了许多非学科类的培训班。

为什么父母会拼命挤压孩子的课余时间,乐此不疲地把孩子送往非学科类的培训班呢?

很大一个原因,是社会竞争压力大,“内卷”严重,引发家长对教育的焦虑。

在部分父母看来,与其让孩子自由生长,还不如让他们多学一些实用的才艺,以后升学和找工作可以多一份机遇。

毕竟,老话说得好,“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不管孩子学习成绩好不好,学有一技之长,就多了一份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以后走到哪里都吃香。

但是,这些“技艺”对于学生的升学影响力或将逐渐变弱。

不久前,教育部、中央编办、民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新修订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要求“从严控制、严格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

曾经,名目繁多的竞赛不仅被用于评价学生学科特长能力,而且还成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在中小学“择校热”现象中,就经常伴随着名目繁多的各类竞赛的影子。生参加有偿性培训,有的只是形式性地报名,就能拿到获奖证书。这些不正规竞赛既增加家庭负担,也损害招生公平。

此次新修订的《管理办法》,有利于让竞赛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面对发展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哪些竞赛可以保留,竞赛组织要执行怎样的规范等问题都有了方向和遵循。

比如,明确了坚持自愿原则,不得强迫、诱导任何学校、学生或家长参加竞赛活动,特别是强调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这既有利于保障教育公平,也有利于让竞赛回归教育的本质。

竞赛目的不是让学生“优胜劣汰”,而是发掘青少年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学习兴趣。规范竞赛活动,事关教育公平,事关学生权益。

真正爱孩子,是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如此,他们才能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找到坚持的力量,才能在微小的进步里感受到持续的成就感。基于此,如果非要给孩子报名兴趣班,应考虑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如果一味求多,可能会适得其反!

关键词: 竞赛活动 管理办法 培训机构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