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施焕中教授:当今医生能在 40 岁评上正高已属十分少见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2-03-24 07:52:47

与数年前相比,当医生是变得更_____了?每次抛出这个问题,丁香园的医生用户们回答基本都是一致的:更难了。

本次,丁香园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主任 施焕中教授与各位探讨这一话题。

约莫 20 年之前,医生在 35±1 岁顺风顺水地评上主任医生/教授职称虽然不满大街都是,但总比当今世界容易点儿。

现在基本上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这样的大城市或 985/211 大学的附属医院。

这些地方或单位早就制定好了比较成熟和规范的人才培养流程,在大家都水涨船高地进步的环境中,某一两个要想变得鹤立鸡群地优秀非常困难。医疗界以外的圈子或许还能偶见破格再破格的尖子,本圈不再有此可能。

以医生之中智商最高、运气最好的一群人为例,这些 18 岁入读大学 26 岁获得博士学位的八年制毕业生,由于一直在读书,临床基本功还需要磨炼。

他们在 3 年的规培结束之后回科室上班,非常顺利的话有可能于第二年 30 岁之时评上主治。必须加倍努力才有可能凑足论文本钱于 5 年之后(35 岁)晋升副高,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走到这一步。他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临床,几乎没有时间搞科研。

命好者继续第二期命好的话,理论上可以在 40 岁时晋升正高,但估计大约只有 1% 特别用功的人才能有此大福。一般而言,35~40 岁的副高很难有机会招收研究生,没有研究生谁人帮你干活写文章?

为什么说要靠运气?

这里所说的好运者主要是指那些博士毕业之后留在原来的科室、或者跟随导师一块儿跳槽去别的山头撂地的年轻人。

他们有机会借用前老板的经费和使唤师弟师妹们团团打转干活,年终时不时分红一碟菜捞个共同通讯或者共同第一作者。待到自己开门收徒,他们这才真正有可能敲锣小心唱戏。

如此,还得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前老板年事已高或不太贪心才好分账。此时,才俊们通常已经 40 出头或者更年迈,说不定没啥想法了。

相对而言,我们年轻的时代可能比较有利于年轻医生的奋斗,那个时代可以不用力奋斗,因为压力普遍不大,愿意出点力气的话更容易有收成。

我 2001 年拿到正高时已经不很年轻(37 岁),考虑到我 20 岁才读大学,算是非常顺当的了。实际上,我 1989 年大学毕业之后只花了 12 年就搞完了中级-副高-正高的程序,其中还包括在国外学习的 3 年。

为什么会这么顺利?这当然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特定际遇。

挡在我们前路最大的障碍是 77 和 78 级两届毕业生,他们学习努力,工作勤奋,其中有的人年纪特别小,比如我的老同事朱继金教授(78 级)居然是 1963 年出生的人。

排在他们后面的几届包括 79~83 级的毕业生,由于年纪和前面的老大哥老大姐相差无几,在同一个科室里很难有出头之日,必须长时间被他们压制。这里说的是广西的情况,外省的事情我不了解。

上述皆为一般的大概率事件,不排除特殊的情况。譬如说,有些 77 和 78 级的老三届学生年纪已然很大,这便留下神秘莫测的机会给后面数届的学弟学妹们关门打斗。

这个时候,大学教学医院里那些早几年攻读研究生学位和能写一两篇中华牌论文的第一代科研医生开始登台话事。

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门大开,留学经历早就不是优势。更由于 77 级之前的 10 年出现众所周知的人才断层,很多科室尤其是新科室甚至没有高年资医生胜任主任一职,这些科室包括 ICU、各种腔镜微创治疗中心、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一些外科专科等等。

于是乎,中国医院界出现了几年的黄金时段,使得不少 40 岁以下的医生有机会老早就能当上科室主任。本人当属此系列的幸运者。

除非很少的特殊情况,如新开医院或新开科室,或原有科室出现严重的人才外流、某个特别罕见的奇才横空出世,今后将很难再现 45 岁以下医生当上科室主任的情况。

医疗这个职业本来具有晚熟的特点,某一个时刻必须拔苗助长通常都出于无奈,外科尤其如此。

今天为什么想到写本篇文章?因为下午参加医院教学职称的评审,看到今年申报副教授最年轻的医生已是 36 岁的高龄青年。

我觉得这情况没有什么不好,理由以上都说过了。这也说明,当今国内年轻医生的培养越来越规范,某一个人要想取得一点点成绩,必须要吃很多很多的苦。

写于 2020 年 4 月 21 日

关键词: 科室主任 年轻医生 那个时代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