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错过我的推送?
请收藏甚至丧心病狂地“添加到桌面”
时而严肃时而笑岔气的干货Bing
带你鸡娃并客观认知这个世界
DrBing | 教育
那天和一个读者聊天,她说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做父母水平不行,把娃耽误了。
又怕娃有什么天赋点没发现,没有好好培养规划,把娃埋没了。
怎么说呢,这种情况确实不少,先看几个故事。
@张帆
高中的一个同学,对他记忆极其深刻。
这个同学,成绩很差,稳定全班倒数。
但他除去学习以外其他东西的能力和极其强悍的身体素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记不住英语,但英文歌唱得非常好;
完全没学过音乐,跟着音乐生上了几堂课就可以用简谱视唱,听老师解释完腹式呼吸法当场就会;
从来没摸过吉他,一个午休就学会弹丁香花;
笛子一吹就响,试了一遍每个孔出什么声音就能吹奏流行歌。
高一下半学期他又被体育老师看中去做了体育生。
他从没受过任何训练,但是他的身体素质让人瞠目结舌,代表班级出战拿下全校100、200、400米跑步冠军,跳高他用站立干拔的姿势拿了奖。
他经常从同学背后高高跳起按着同学的头跨过去,像跳木马一样,只不过这个木马一米七高。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他忽然在走廊里的墙壁上走了三四步,然后横向伸展身体张开双手,用强大的滞空在空中停了一下才跳下来。
我震惊了,他那个动作真的很“美”!
后来一跑酷专业人士给我说这叫走墙,他练了很多年也就能走3步,但也没办法做最后的动作,更没办法在没有助跑的情况下完成。
所以,这个同学绝对是有高天赋的!
可惜,在高二的某天晚上他跳窗出去不幸被老师抓住。
因为学习不好,第二天直接开除。
他走的很冷清,被褥也没收拾第二天就不见人了。
后来,他爸来学校帮他收拾的东西,从此我再没见过他。。。
@匿名
我小学有个同学,当我们绘画课最多画个圆当太阳的时候他已经可以画人脸和体态了!
画什么像什么!在我内心他是绝对的天才!
他家里条件不算好,都是自己感兴趣,没有任何人指导。
经常就是上课他觉得无聊听不懂,就把整个教室能看到的都画下来,非常真实生动,连透视都是对的,简直是我的偶像。
但他考试经常不及格,成绩很差。
后来我顺利考上不错大学的工科设计专业,我觉得我现在的手绘还没他小学时有灵性。
而他现在在卖水果。
每次回家,我都会问问他还有没有画画。
他莫名其妙的看着我,好像听不懂画画是什么意思。
@candleholder
我表哥,家在一个五线城市的小县城的农村。
他从小就有极强的空间想象力,总是可以用地里随便挖出的黏土做出各种可爱的或者雄伟精密的模型,内有家具的房子,载有飞机的航母,不一而足。
由于家庭的愚昧,他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经常被训斥不务正业或者玩物丧志。
因为文化课不好,不出所料他落榜了,去了省内一所专科学习机械,在自己最不擅长的领域他已经竭尽所能。
但他用自己工作赚的钱想去北影进修摄影时,被家里人冷嘲热讽,他妈妈甚至破口大骂,即使他并没有跟家里要一分钱。
在县城农村,长期的贫穷致使人的心智扭曲言听计从,随波逐流才是迎合当地舆论的最佳生活方式。
而且我哥是孝顺的孩子,他无法摆脱这种牵绊。
那年他已经28岁,他说他放弃了累了,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
能怎么样呢?他只是这种傻逼环境下的牺牲品。
有天赋却被埋没,这种事听着挺悲伤。
但不幸的是每天都在发生。
话说我Bing回想自己的人生,虽然称得上天分的倒是没有,但各方面都差不多,重要的是,最后每个技能点都帮我实现了很大的价值。
算是应了名言叫 you find a use for every useless talent you ever had.
这和爸妈在培养我每种爱好都给与支持和投入有很大关系。
上面那些被埋没的case,首先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爸妈三不管,要么对孩子的天赋完全没有发现,发现了也没有应对意识。
觉得是“useless talent”, 不读书什么都是放屁。
所以想挖掘娃的天赋点,首先就是父母要有意识的培养,更不要轻视无用的天赋。
《世界奇妙物语》里面有一集,一个一无是处的年轻人,吃了一颗可以发现天赋的糖果,才知道自己的有“犯罪”的天赋,于是成了有名的侦探。
有的天赋点看起来没卵用,其实主要看父母如何认识和引导。
娃喜欢观察花花草草,家长觉得是没用的,应该去读书。
为啥不顺水推舟教娃写观察记录,变成培养科学思维习惯呢?
娃喜欢读课外书,家长觉得是没用的,应该读课文。
为啥不顺水推舟,让娃仿写书里的优秀片段,变成培养写作能力呢?
娃喜欢文学艺术,家长觉得没用,应该学数理化。
为啥不顺水推舟,让娃早早去发表作品,投稿,让娃早早知道这条路走不走的通,怎样才能走通,走不通时有什么备选方案,怎样曲线救国,做到心里有底呢。
所有娃感兴趣的事情,都不是“没用”的。
在家长眼中没用,只是因为家长局限的生命经验和眼光,看不到它们将来变现的途径而已。
父母是娃人生的首席规划师,千万不要目光短浅,用你几十年前的经验去限制娃的发展!
其实,现在的父母已经好多了,也都会有意识的培养娃的兴趣爱好,更舍得去投资。
但是怎么发掘如何识别娃的天赋呢?
我们发现当代家长面对的主要困境是:
1、不知娃的兴趣和天赋到底在哪。也许娃就是个普通人呢?
2、已经感觉到娃在有某方面天赋,却不能坚持,最终随时间流逝成为凡夫俗子。
3、担心娃的兴趣爱好无法变现,感觉以后要饿死。
我们分开说。
首先,没有人一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擅长啥,我们要做的就是观察和尝试。
我们要明确的是,天才是一出生就有的东西,只有少数人是天才。但天赋,是每个人都有的。
哈佛大学教授 Gardner 曾经提出过一个智能模型,他认为每个人所拥有的智能光谱都是不同的。
人类的智能被分为很多种,娃一定有一种或几种是比较擅长的。
1、语言天赋
如果娃善于记忆诗歌和富有情趣的电视台词;
你改用了讲述故事时常用的一个词时,他会纠正你;
很会表达、讲故事等。
说明娃有语言天赋,可以培养娃当个文字工作者,或者演讲、辩论都可以尝试。
2、逻辑数学
经常问像“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之类的话;
经常问雷鸣、闪电、下雨等宇宙间的问题;
按规格、颜色收藏玩具等。
这种娃子属于传统学霸型,以后可以从事科学、理工类行业,计算机也是个好选择。
3、音乐天赋
能很好地按调子唱歌;
爱听不同的乐器演奏,并能根据音色讲出乐器名称;
喜欢评论各种声音。
这种可以培养娃从事音乐相关的行业,比如作曲,音乐人。
4、空间,视觉
色彩敏感,分辨出细微颜色不同;
对线条粗细搭配,疏密,色彩配搭很讲究,有层次;
比别的同龄孩子早画出透视景色。
这类以后可以培养做建筑师、画家,从事视觉艺术等。
5、肢体运动
动作协调优雅;
学习系鞋带、穿袜、骑自行车很快,且不费力;
喜欢模仿各种动作等。
这种就比较适合从事演员、舞蹈艺术、运动员等。
6、自我观察/表达
喜欢扮演角色、编故事,且演得、编得蛮像样;
善于表达做某件事的感受,如“这样做我很高兴”;
能准确地说出他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这种可以培养娃尝试文学艺术,或者语言类、心理类等相关行业。
7、社交情商
能注意到别人情绪的各种变化;
有共感力,能被感染;
对社交有热忱。
与人相处,也是智能的一种,我Bing姐就属于这种,念书不行,但靠自己的“人精”天赋,吃人脉走上人生巅峰。活生生的走偏门天赋成功例子!
8、自然观察
能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
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这种绝对是搞科学的好苗子!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
精细作业
喜欢任何动手的事情,包括拆东西,组装东西等。
——工程狮了解一下!
创造力
不一定是画画和创意,总之会喜欢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方式做事情;
觉得用老办法做事情很无聊,只有创新才爽,即使不成功;
具备一定的破坏力。
性格带有冒险性、好奇心,行动力还非常强的娃将来就是包工头工程师、发明家,甚至企业家的料啊!
看完这些我们发现,只有前两种智能(语言和逻辑)在家长心里貌似比较吃香——因为相对可以转化成成绩。
(成绩好也未必这方面智能就高,有可能仅仅是会做题。)
但家长普遍轻视的,肢体动觉、空间感知、音乐感知、人际交往,对于人生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而家长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先找到娃擅长的点,再好好培养。
米国教育心理学家 Renzulli 曾研究并分析了一大批有天赋的人。
他发现有高天赋人群一般同时拥有三方面的特质,只有三种同时作用,才能产生不错的结果:
1、高于平均水平的智能。
2. 高创造力。包括好奇心、爱冒险、敢于反对、独特视角和想法。
3. 高工作热忱。包括订立目标、投入任务、热情、非常强的内在动力、专注、高能量、坚持、不放弃、负责。
这也就解释了我们刚才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为啥娃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坚持不下去?
因为光有智能点还不够,还需要创造力和工作热忱。
(这么一想,世界上的天才们确实都是三者具备的!比如乔帮主、马斯克爸爸、谷爱凌等等。)
而家长要做的,就是激发娃子的创造力。
例如,娃好奇心爆棚,甚至爱破坏瞎捣鼓的时候,我们要多引导娃去观察、鼓励他去探索;
娃专注一件事的时候,不要打扰;
在娃遇到困难时,鼓励娃不气馁,提供帮助;
同时,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好奇心、创造力、做事专注、对工作有热忱的人。
那么来到第三个问题,你觉得娃的兴趣爱好太小众,将来养不活自己怎么办呢?
这里又要说到我当年的故事(小时候差点栽在才艺培养这个坑上,幸好爹一巴掌把我打醒了)。
当时我很喜欢画画和音乐,但想当艺术家的梦想还是被亲爹一盆冷水浇灭。
后来想想,他那代人穷怕了,再加上觉得我并不是真正的高天资,想法当然是保守。
我这么懂事的孩子,后来也很配合。
但还是经常会和Bing爸讨论艺术史,看展览,弹古筝玩。。。
因为Bing爸懂教育本质,懂我,清楚要达到什么目标,所以他知道力气用在哪里,什么时候点到即止。
后来硕士时,很有目的地报读了数字媒体专业(工程类跨领域新兴学科),数字绘画、数字作曲编曲都是主修、选修课,几乎包揽了童年时我所有的兴趣爱好(艺术相关的大课我果然是全A呢~)。
同时这也是一个就业和收入上很有保障,有前景的行业,的确和爸爸开始的设想不谋而合。
想来还是挺感激Bing爸把我一巴掌打醒的呀,他这是田忌赛马的策略:
以我的艺术天赋,当不了竞争残酷的纯艺术领域的佼佼者;
但在其它艺术关联的交叉专业,以我的素养,技能和本能爱好,领先同业们一条马路不太难!
所以爸妈应该做的,就是关注这个天赋的“变现渠道”,把它研究透。
(当然你很清高讨厌变现那就不要管我说的,你干嘛都对。)
首先看这个天赋对应在社会上有什么产业行业职业。跟孩子一起把行业职业都分析得清清楚楚。
最后如果这个天赋实在奇葩,完全没有商业需要,再再再不济也可以当视频博主直播嘛。
Bing总结:
最后想说,大家不要太焦虑,传统道路越内卷,往往就是走邪门歪道性价比越高的时刻。
都说一润二码三躺平,宇宙尽头是考公。
其实应该改为:
一润二码三考公,邪门歪道中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