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兰州学子,高考、中考如何复习备考?看看这个……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2-03-25 06:39:31

兰州市教科所发布

高考备考工作指导意见

3月24日,兰州市教科所就我市高考备考工作发布《兰州市高考备考工作指导意见》。据悉,《意见》明确七项主张措施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据,以教材为蓝本,注重教育教学常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高考备考教育教学质量。

切实减轻毕业班教师额外负担

《意见》提出,各校要切实减轻毕业班教师额外负担,保证其谋教学、抓复习备考的时间和空间,确保备考的质量与效果。学校应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寻求专业力量的引进,带领教师理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课程标准》等的基本要求,分析高考试题对此的回应。认真理解本学科课程性质,及相应的典型学习方式,以此为旨设计教学。理解学科各项专题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教学关键问题,提高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理解学科各项能力评价目标与要点,提高评价设计和实施能力。以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扭转靠题海积累解题经验、总结各种题型的解答技巧和规律不良备考局面。

教师要认真研究

近三年的高考试题

《意见》明确,教师要认真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梳理试题所涉知识与能力点与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水平的对应关系,整理高考常见考查形式、题型及考查重点,掌握命题规律,形成备考方案,践行与命题人同步思维的意识,及时把握最新动向,综合研判命题趋势,确保备考的科学性与精准性。教师在复习备考中要归“本”求真,充分利用教材中知识的基础性和通用性,设计具有典型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懂得运用学科视角思考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构建单元教学模式

提升复习备考效率

教学中着力于知识的基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便能达到知识结构化的目的。主题式大单元的高中教学结构,不失为一种有效备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应用,需要老师重视知识的构建过程,减少死记硬背的备考方式,注重构建多条件关联的复杂情景,引导学生领悟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面对问题,形成内在的产生式系统。注重以实践为知识内容定向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逐步克服知识与实践脱节的倾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精准实施备考策略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应紧扣“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理念,对标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注重巩固必备知识,聚焦培养关键能力,有序有效地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思维方式、突破新情境问题、提升各种题型的应对能力。高三备考中,教师应合理运用学科的思维方式,有效整合学科必备知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完善基础知识体系。教师用“思维可视化”呈现知识及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可引导学生将零碎的 (或片段的) 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以实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研究高考命题的思路和设计方式,发掘命题视角,引导学生回归课程标准和教材;引导学生从做“高考真题”中积累实战经验,提升关键能力。教师要聚焦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即要解构高考试题中能力立意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出模型方法并迁移应用于同一类型试题。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对文字量逐渐增多的高考试题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认知,避免因为怕阅读而生的烦躁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审题障碍。提高读题、思考、表达能力,用知识、方法高效解决学科问题。

优化复习教学组织模式

《意见》提出,各校要结合疫情防控需要优化复习教学组织模式,努力做到复习进度不变,效益不降。线上复习应着眼于专题教学任务驱动,做到强基固本体质增效,避免简单机械刷题加重学生负担。教师要加强对学科核心知识的梳理与总结,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居家期间,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工作压力,畅通师生联系渠道,引导考生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重视评价研究

引导教学方式转变

高考内容改革的着力点在于学生能力和素养,高考考查方式的灵活多变,在于打破试卷的固化和试题的僵化,不断降低机械刷题的收益。因此,如何观察和反馈学生的能力表现,显得尤为重要。高三的教学,应在评价方式上多研究、多实践。用评价的功能是引领教与学设计,检测目标的达成度,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中应更多倡导表现性评价、思维结构评价,倡导基于评价目标的逆向教学设计,将评价镶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评价成为教学中的“导航系统”。

强化思想动员

增强学生进取意识

《意见》明确,各校要努力营造积极的备考氛围,加强家校联动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重视考生心理疏导工作,缓解考生心理压力,切实维护好考生的身心健康。毕业年级的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与强烈的责任感,要有火热的备考激情与扎实的工作作风,要面向全体学生,多渠道宣传高考备考工作,教育并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围绕目标制定和落实个性化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学会将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树立自信心,强化进取意识。

兰州市教科所发布

新中考备考工作指导意见

3月24日,兰州市教科所公布了《兰州市新中考备考工作指导意见》。据悉,《意见》提出了五项基本措施,其中明确了学校要杜绝围绕偏题、怪题、过难题、竞赛题、繁琐题和高中知识下放题等开展的教学活动。

据了解,《意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为准绳,以各学科教材为蓝本,以落实“双减”为基准,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疫情期间线下线上教学融合教学新常态的落实,强化复习备考管理,全面提高新中考备考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新中考备考提质增效的总体目标。

保证线下线上

融合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搭建教研平台,开通线上教研路径与端口,结合往年毕业学段年级的线上线下教学经验,研究细化九年级毕业级复习备考管理方案,科学规划教学安排,保证线下线上融合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高度重视一诊考试

并用好一诊考试数据

发挥学校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力量,跟进围绕学科大观念的主题教研,梳理备考专题,提炼备考学习任务,优化备考过程。统筹好各科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做到有序、有为、有效。高度重视一诊考试并用好一诊考试数据,根据数据反馈,基于校情针对考情精选适合学情的专题实施课堂教学,布置与课堂专题教学相匹配的测评作业,以任务为驱动,扎实有效地推进线下线上融合备考教学工作。

避免简单机械刷题

加重学生负担

帮助教师解决好材料关、训练关、分析关等备课问题。围绕学习专题、学习任务优化作业设计,作业内容回归课标、回归课本。注重精选备考练习题以控制作业总量,做到强基固本,提质增效,避免简单机械刷题、加重学生负担。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书面作业。优良作业评阅质量,重视指导学生规范答题表达,积淀考试经验、优化应试策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给予分层指导。

提高学生

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中考备考必须对标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及《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体系,以《课标》为中心,形成“教-学-评”三位一体的闭环。教师要研究我市“新中考”变化,坚守初中教学的范围和难度,杜绝围绕偏题、怪题、过难题、竞赛题、繁琐题和高中知识下放题等开展的教学活动。梳理总结学科重点考查的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努力创设情境开展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关键能力。

营造积极备考氛围

强化教师爱与责任意识,九年级教师高度的事业心与强烈的责任感、扎实的工作作风与高超的授课艺术、巧妙的点拨指导与贴心的心理疏导是疫情期间备考质量保证的基础。学校也要努力营造“学生主动,教师互动,家校联动”的积极备考氛围,时召开线上中考备考动员会和阶段推进会,加强家校联系,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合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亚斐

编辑丨张亚君

关键词: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 教学工作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