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不要中考,北京试点高中登记入学,中考不再分流?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2-03-25 12:13:27

北京在教育方面又出了一个重磅政策。

北京的东城区、西城区在5所中学做试点,学生满足一定条件,有3年学籍,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达到B及以上,地理和生物的学业考试超过一定分数,就可以报名。如果报名人数少于学校招的人,那就全部录取。如果报名人数多,那就由学校来决定录取谁,比如面试或者参看学校对学生的评语。这里就不需要中考成绩了。如果不录取,可继续根据中考分数来参加其他学校的录取。这5所高中在东城区和西城区属于教育质量靠后的中学。

在2021年,国家雷厉风行地执行了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这个双减政策是各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很多部门联动,每半个月向上汇报一次。许多大型培训机构纷纷转型,不做K9,甚至K12的校外培训了。

不过,这件事好像并没有把学生和家长从焦虑和培训中解放出来。政府的官方网站下的评论,充满了家长各种愤怒的指责。学生该上的培训好像并不少,只是原先可能是数理化,现在变成了音体美;原来是大型机构的课程,现在变成了地下机构的课程;原来是大班课,现在变成了一对一。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长在培训上花的钱更多了。

原因是中考和高考。现在家长对中考特别焦虑,原因是中考会分流一部分学生去职高。政策上是5:5,去年教育部重申这个数据的时候,让北京家长们又是揪心了一把,事实上很少有省份达到5:5。不过,北京家长在孩子教育上投入很多,即便是30%的比例入职高,他们心里也不舒服。虽说有些职高的岗位不错,收入也不错,但中国传统文化是读书,而且从总体来说,职高毕业生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不如大学生高。

北大国发院的姚洋教授曾经公开呼吁,中考不要分流。他说了几个原因。高考几乎人人都可以上,高的省份达到了90%的上大学比例。确实,录取线最低的只要150分,120分,几乎是闭着眼睛上大学。而中考反而分流的人更多,平均有接近40%的人被分流。这个不符合学生的发育情况,也不符合我国现在的产业情况。男孩发育比女生晚一点,初中是男生青春期的时候,思想都没有定型,但中考就决定他们的命运,稍微早了一些。其次,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工人的文化程度要求更高,应该允许学生多读一点书。

我也赞同姚洋教授的做法。到高中分流,而不是在中考分流。

不过,中考不分流也会有其他问题。最大的问题,高中的学习跟初中有很大的差别,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认真程度和智商的要求比较高,很多人在高中会跟不上。如果中考不分流,会不会出现这种现象:高中老师没法教课?现在某些大学是有这种情况的,老师讲的学生听不懂。

我自己认为,第一,虽然没有中考,但有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如果都在B级以上,学生的学习并不差,学习态度也不差,所以不好教,估计不太会出现。第二,我不知道北京会不会搞配套的,比如高中分流,一部分学生去读职业学校。到了高二的时候,有些学生感觉学习跟不上,但可以选修一些职业技术方面的课程,为去职校做准备。现在的职校也是大学本科,不单单是专科。我觉得那时学生看清楚了,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中国的学生和家长进入了一个焦虑状态,需要层层解压,从幼升小,到小升初,再到中考,虽然还有高考、考研和就业的问题,但总的来说,让学生在青春期之前解放了出来,这个也是无奈中的最优解了。

为什么说无奈?因为这个焦虑不是教育造成的,而是全社会焦虑在教育上的集中体现,因此,教育显得很难,也解决不了这个焦虑问题。但是,如果能稍微延缓一些,让孩子能找到自我,能发展一些个人的兴趣爱好,这对他今后的成长是有利的,也许社会的整个焦虑会好一点。

拭目以待这个政策的效果和走向。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职业学校 感觉学习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