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李真:杨振宁力荐的天才,24岁成麻省理工博士,后来选择让人称赞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2-03-25 16:56:22

因天赋高自身又十分努力,李真被在多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的杨振宁看中,19岁被推荐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24岁获得博士学位。

就在不少人以为他将要留在海外发展时,没想到李真会在学成后毅然回国,为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那么这样一位在领域像天之骄子一样的人物,又为国做出了哪些贡献?听子牙童趣人物纪接着往下讲解。

一路优秀,考进清华

说起近些年我国快速发展的集成电路和微电子行业,李真的大名简直如雷贯耳。那他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李真出生于江苏一个普通家庭,从小成绩优异,老师讲的知识一点即通,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

而在学习的众多学科里,这个男孩唯独对物理十分感兴趣,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而在这个学科之外,李真还对微电子十分感兴趣,经常于课外找研究资料自主探究与学习。

因为成绩优异,物理竞赛多次获得第一名,李真也在当地小有名气,从身边同学到学校老师、领导都知道有这么一个物理天才的存在。

在那时,李真经常代表学校和地区参加很多物理竞赛。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更大的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他第一次登上了全亚洲物理竞赛的比赛场。

可本以为是“陪跑”的队员,在最后竟然将金牌揽在了怀中。不同于之前的省、市级奖项,这份国际大奖的降临,让李真彻底成名。

江苏省对这位少年天才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和报道,再加上其在物理方面的天分和本身就具备的优异成绩,很多高校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想要破格录取。

经过再三思考后,李真选择了国内物理领域最好的大学之一——清华大学就读。

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李真毫无疑问地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物理专业。

老师所描绘的新世界,图书馆中的新知识,以及这项学科本身的深奥,让李真心思狂跳,兴奋不已。就像是口渴的人看见了清泉,他趴在知识的岸边,汲取不止。

刻苦和努力成了李真的代名词,天资过人却不骄不躁,为自己喜欢的专业默默付出汗水和精力,这样的学生自然深受老师们的喜爱。杨振宁教授就是对青眼有加的老师之一。

在杨教授看来,李真有着在物理学习和研究方面独特的天赋,并且特别能吃苦,做事细致认真,一丝不苟。

而在这些值得被肯定的因素之外,李振本身对于物理领域知识强烈的好奇心,是十分适合进行科学研究的。

认定这个孩子有着很大的潜力,杨教授亲自推荐其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年仅19岁,李真独自启程,开启了自己学业的辉煌时刻。

出国留学,成为博士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时,大多会遇到一个“语言关”,李真也不例外。为了能够更快速地开展自己的学业,他不分昼夜地自学英语,用很短的时间大幅度提升口语和听力水平,适应力极强的他得到了中国留学生团体的敬佩与认可。

除了语言关,异国他乡的生活也与国内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美国这个发达国家,存在着太多的诱惑。

难能可贵的是,李真始终谨记自己来到美国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学成后要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所以他始终保持着一贯的谦虚和谨慎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每天往返于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和宿舍,丝毫没有收到任何不良习气的影响。

麻省理工学院在物理学研究领域极为出名,李真到了这里真正见识到了与国内不同的学术环境和先进的科学实验设备。

有了他人羡慕的触碰更高水平的机会,李真有怎么会将其浪费呢?

好似除了解决人体机能所必须花费的时间外,李真大部分时间时间都用在了课题研究和实验中,并数年如一日地坚持。

在麻省理工这样汇集了全世界顶尖人才的地方,李真毫不逊色于别人。成绩名列前茅,多次拿到奖学金,获得不少教授的认可与夸赞。

这个踏实认真又极具天赋的中国小伙,只用了短短6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自己本、硕、博所有课程的学业。

24岁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一朝走出校门,李真成了众多美国高校和科技公司招揽的对象。

高额的薪资待遇,加上提供的极具诱惑力的科研支持,对于大多数爱好科研的人来说,这就是难以拒绝的存在。

在众多朋友眼里,这也是对李真个人发展而言,最好的选择。可心有祖国的人有自己的选择。

李真没有留在美国,他深知中国的微电子行业发展有些缓慢,特别是集成电路方面经常受制于外国的技术,并没有实现自主设计和研发。

而自己所学就是这方面的知识,再加上握有技术,如果不为祖国献上一份心力,那将是毕生的遗憾。

而且相比美国,中国有着更大的市场和新的机遇,回国也是一件大有可为的事。于是24岁的李真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献力祖国,默默前行

当时我国缺少世界先进的技术,再加上集成电路设计难度较大,对生产要求比较高,因此当时我国的产品一般都为中等品质,并不能实现极高的精度。

回国后,李真选择在自己的家乡江苏创业,和校友一起创办苏州贝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主要在集成电路的产品及应用系统方面进行研发、设计和生产。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集成电路”四个字代表什么。如果将其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产业放在一起,集成电路绝对是基石一般的存在,有着“现代工业粮食”的称号。

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就在集成电路上。

“中国芯”的自主创新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到如今,集成电路产业也是全球高科技国力竞争的战略必争的制高点。

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李真最先做的,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以商业化的模式,将集成电路这个产业链完整搭建,从而形成一个工业体系,吸引更多人加入,更多资金投入。

最终在中国大地上,集成电路产业彻底扎下根,发出芽,渐渐成为参天大树。

从刚刚创业的小公司到现在成为规模数一数二的国内著名微电子科技公司,李真带领自己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来,让公司的相关技术位居国际先进水平,相较于10年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杨振宁教授说李真是他所见过的最优秀的两三个年轻物理学家之一。当初极高的评价现在得到证实。

虽然年近40岁,已取得很大的成功,但他依然像19岁时那样,怀揣极大的热情,在行业内默默前行着。

以工艺线为平台、以资金为纽带,构建一个类IDM的完整生产线。这是李真现在想要做,也正在做的事,江山代有人才出,集成电路竞风流。

相信这样一位将国家放在心上,认真助力祖国发展的人会达成所愿,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会走向更为宽广的未来,

教育部发声,加强物理化和历史爱国主义考试占比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要想增强科技,数理化才是重中之重,抓好根本的教育教学,才能培养出科技人才。现在很多比较好的大学专业,多数需要物理和化学的知识。

随着“双减”出台,很多家长从中看出端倪,未来时代绝不是应试教育的天下,而是素质教育的舞台。狂补英文,不如树立学霸思维。为此教育部表示将增强物理在中高考中的考试占比,将越来越重视物理人才的培养问题。

而央视《第一时间》栏目,也响应国家的号召,为5-12岁的中国家长,推荐了风靡美国的《这就是物理》一书,来培养孩子的理科思维。

1、因为这套书具有趣味性,能将抽象难懂的概念,化作生动的漫画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物理的兴趣。

比如,在《力和运动》中,就通过“力”与“运动”这一对好朋友,一起去踢足球、滑冰、坐飞机等玩耍过程,让孩子明白了摩擦力、速度、加速度等。

比如,在《引力》中,又通过“引力”这个主角,登上摩天大楼、登上月球、进入黑洞等场景,让孩子了解引力的作用原理,十分生动有趣。

2、虽然这本书采用诙谐的漫画形式,但它涵盖了10大物理主题,85%的初中物理知识点。

包括光、热、力与运动、声音、电、热、物质与能量等,为孩子搭建了全面而系统的知识网络。

让孩子从生活场景漫画中,感受到了神奇的物理世界,等到上初中物理课时,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自然亲切,从而产生了探索物理的欲望。

除了《这就是物理》外,这个系列的科学启蒙书,还有《这就是化学》《这就是地理》,都是经过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周立伟的审读推荐的。

想要趁早培养孩子理科思维,让孩子放下手机和平板,还能让孩子在玩耍中学到知识,为日后打下牢固的基础,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 集成电路 麻省理工学院 物理竞赛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