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沈阳悍匪孙德林落网记:90年代的杀人狂魔,十年杀害21人,重伤24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2-03-26 13:47:42

导语

我们常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是我们真的清楚获取知识的目的吗?了解教育的目的吗?我们学知识、做学问,最直接的目的是改变命运,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其实教育真正的目的是要把我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对社会有作用有贡献的人,而不是给社会带来不好影响的人。

现在的人从母胎中的婴儿就开始接受教育,但是在八九十年代,接受教育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并且一个人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严谨的。对于一个成功的人的塑造,不仅仅只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加重要,对于一个人的教育,任何一种教育形式和任何一个教育阶段都不容小觑。

缺乏教育的后果

一个缺乏教育的人,必定会有身心发展不健全的地方,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善良单纯的,只有在必要的时间缺乏了必要的教育,才会给一个人带来伤害,但是不管我们受到什么样不公平的对待,都不应该做出对社会有伤害的事。

90年代,在沈阳就出现一个因为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作出重大犯罪案件,这人叫孙德林,是沈阳人,1989年到1999年,十年,杀死了21人,造成重伤24人,累计抢劫300万元。

孙德林是一步一步走向犯罪的

孙德林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家里孩子多,那个时代家里孩子多、吃不饱饭、没钱上学是很常见的,所以孙德林从小就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因为那个时代,人们还没有普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没有良好家教的孙德林以欺负人为乐趣,并且不断变坏家长也没有及时制止和教育。在孙德林18岁的时候,因为经常打架斗殴,被关进了劳教所。经过劳教所的教育,让孙德林曾有过短暂的拯救自己的想法和行动。

孙德林开始走上违法犯罪的路

孙德林曾试图拯救自己,他从劳教所出去以后,努力工作,甚至有了一个成为的军人的理想,后来有一次孙德林被组织提名入党,那时的他觉得自己马上就实现梦想了,自己以后的人生就通往光明了,可是他的档案有劣迹,孙德林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梦想近在咫尺又飘散于茫茫人海。

不愿面对现实的孙德林认为自己的人生再无转折点,自己的一生都是不光彩的,以后再也不会有梦想,他开始对自己的人生和这个社会充满绝望,开始自暴自弃。后来孙德林消极怠工被停职,他就开始迷上了赌博,并认识了汪家礼,一个让他越变越坏的人。

孙德林作案42起

汪家礼是一名因盗窃坐过牢的货车司机,哥哥汪家仁也因抢劫坐过牢,出狱后开了一家养殖场。三人认识后就开始了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1989年,三人买枪准备作案,1995年,三人抢劫田晓光和田明宏后杀二人灭口,1996年,三人持枪在金沙村抢劫,打死出租车司机。

其中1996年3月8日案件最重大,三人蒙面持枪抢劫银行,枪杀银行中多名员工,抢走十几万元现金,1998年5月,孙德林被警方逮捕,次年11月,汪氏兄弟被捕,这一犯罪团伙全部落网,1999年,孙德林等人被判死刑。十年间,他们一共杀了21个人,造成24人重伤。

总结

一个人一生中的教育可以有多重要,真的可以体现在每一个阶段,如果孙德林小时候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不会让他从小就走弯路,接触坏人,养成恶习。如果孙德林不是接触了当时社会的恶习,就不会越变越坏,做出这么多罪行。

借鉴斯托夫人的教育方法

有一本书叫做《斯托夫人的教育全书》,斯托夫人的“伟大始于家庭”的观点,认为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并且优秀的孩子,使越来越多的家庭从中获益。我们可以在书中了解一下斯托夫人的育儿过程。

斯托夫人的教育智慧不断影响着千万家庭。她给父母们培养孩子的方法和思想提供了参考,是一本值得家长深深研究的读物。

关键词: 社会教育 一个人的 那个时代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