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2012年,河北41岁硕士回家种地,父亲绝望服药自杀,后来怎样了?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2-03-26 15:49:23

2012年5月25日夜晚,初夏的天气还有些微凉,在河北保定阜平县城南庄乡柳树沟村,一对老年夫妇正躺在床上睡觉。

农村人习惯早睡,老年人睡眠质量又不是很好,到了夜晚10点左右,63岁的老妇人起床上厕所,发现67岁的丈夫苗风山依旧在沉睡,没有任何动静。

出于好奇和担心,她推了丈夫一下,却没有任何回应。紧接着,她又喊着丈夫的名字,用力推了几把,苗风山还是纹丝不动。

害怕之下,他连忙去隔壁叫醒了正在睡觉的大儿子苗卫芳,母子二人赶紧连夜将苗风山送到了阜平县中医院,经中医院的医生初步检查后,苗风山又被连夜送往了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进行抢救。

在血液检测时,医生发现,苗风山血液中安眠药的成分为3.9mg/L,而在医学上达到2.0mg/L即为中毒。

万幸的是,由于发现及时,尽快送往医院抢救,苗风山保住了一条性命。

在事后谈到自己服安眠药自杀的原因时,苗风山说,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疾病缠身、无钱医治。

而更多的是因为41岁的大儿子苗卫芳“不争气”,在硕士毕业后,没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回家种地,这让他在村里丢尽了脸面。

为何苗卫芳直到41岁才硕士毕业?他在毕业后又为什么没找到工作,选择回家种地呢?苗风山又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压力,才会选择一死了之呢?

事情还得从苗卫芳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开始讲起!

1971年,苗卫芳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柳树沟村的一个贫寒农民家庭,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一家人的收入全靠着几亩薄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也许是这样的家庭背景影响了苗卫芳的成长,少年时期的他有些自卑,性格孤僻木讷,不爱与人交流。不过在学习上,苗卫芳的成绩一直非常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让苗卫芳的父亲苗风山感到十分欣慰。

初中时期,苗卫芳的学习成绩慢慢掉队,中考失利后,他进入了一所普通高中学习。本想着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因为家里实在太过贫困了,没有余钱供他继续学习,所以高二上学期还没读完,苗卫芳就被迫辍学回家务农。

不甘于自己的知识和理想就此被黄土地埋没,在家待了几个月后,苗卫芳去了当地槐树中学做代课老师。那时候的薪资水平很低,代课老师的代课费就更低了,每月只有240元,除了自己日常开销所需之外,苗卫芳几乎存不住什么钱。

每次给学生们上课,苗卫芳都会认真备课、仔细演讲,看到讲台底下那些充满好奇的大眼睛,苗卫芳感到十分的满足。

在槐树中学待了一年多后,因为薪资实在太低了,学校又不给条件转正,始终是没有“铁饭碗”的临时工,苗卫芳辞职,开始四处找工作。

这一次通过应聘,苗卫芳先后到灵寿县护驾疃中学、行唐龙州中学等地任教,每月工资在1500元左右。

开始的他对这份工作还比较满意,但经过几次寒暑假后,苗卫芳明白了:

在私立学校,学生们放寒暑假,教师没有上课,工资会停发,公立学校的代课老师也是如此。只有公立学校的正规在编老师,才能捧着“铁饭碗”,寒暑假照常拿工资。

由此,苗卫芳十分羡慕在编教师这种职业,对于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他来说,发奋图强提升学历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了。

1998年,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27岁的苗卫芳参加了成人高考,以不错的成绩考入了呼和浩特管理干部学院。

大学里的生活是他梦寐以求的,每天除了上课以外,苗卫芳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图书馆,为自己充电。

两年后,苗卫芳如期完成了所有学业考试,但因为家庭贫穷、学费欠费,他最终没有拿到大学的文凭。

这一次的打击对苗卫芳非常大,想着自己这些年来所做的努力就因为学费欠费而付诸东流,苗卫芳是怎么也不甘心。

日子还得继续,提升学历也成为了苗卫芳心里坚决要跨过去的一道坎。

在经历了从痛苦沉沦到徘徊矛盾,再到重新振作的心路历程后,苗卫芳于2001年开始边教书,边准备自学考试。

一人考试,全家准备!因为苗卫芳边教书边准备考试,所以赚的钱不多,更没有时间去顾及家里的农务和日常生活,这些事情自然就落在了苗卫芳父母和妻子的身上。

苗卫芳的妻子名叫张小兰,两人是在行唐龙州中学任教时认识的。

张小兰出生于普通的工人家庭,大专毕业后也没有找到合适稳定的工作,在龙州中学当代课老师时,相似的人生经历和对现状的不满,让她和苗卫芳一见如故。

渐渐地,张小兰被苗卫芳的朴实和才华所吸引,二人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张小兰一面继续做着“临时工”老师,一面操持着家务,结婚让她的心性逐渐趋向了稳定。

对于丈夫执着于提升学历,张小兰也是全力支持。

在她看来,读书能改变命运,丈夫提升学历后,找份好工作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会因此得到改变。

为此,在苗卫芳准备考试的近八年时间里,张小兰除了自身工作赚钱外,还操持着家务,并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两位老人和丈夫。

因为担心生育孩子会增加负担和影响考试,夫妻二人便一直没有要小孩。

暑往寒来,年岁往复,三年后,苗卫芳顺利拿下了自考专科学历。凭借着一股韧劲,苗卫芳又一鼓作气,花了五年时间,取得了自考本科学历。

自学考试的过程是很艰辛和寂寞的,一个人独自学习没有氛围,苗卫芳便在空闲时间去任教学校的图书馆里看书。

然而,有些时候他需要安静,为了能够静下心来理解,苗卫芳通常是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一个人熬灯点亮。

英语是苗卫芳最薄弱的科目,自考专科时,英语科目不是必选科,所以苗卫芳一次就通关。但自考本科,英语科目是必选,在第一次考试时,苗卫芳只考了40多分,没有及格。

为了弥补这个短板,苗卫芳那段时间每天五点多就起床,和自己任教学校的学生一样,清晨拿着卡片写下单词,拼命背书。经过一段时间的魔鬼训练,苗卫芳在第二次本科自考时,所有科目顺利通过。

拿到自考本科学历后,苗卫芳自己和家人都十分高兴,认为这些年来所做的努力没有白费。

正当家人们期待着他拿本科学历去找一个稳定高收入的工作时,苗卫芳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报考研究生,当硕士!

这次苗卫芳的家人都一个个站出来反对。

首先,苗卫芳为提升学历已经花去了八年时间,那时候的他已经37岁了,连一份稳定的工作都没有,家里面为他付出了很多,但是一家人的生活却总是入不敷出。

苗卫芳的家在一座半山腰上,一共四间土坯房,里面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台冰箱摆在角落里十分扎眼。

这台冰箱是苗风山找人借钱来购买的,因为苗卫芳的母亲有糖尿病,每天需要打三针胰岛素,这些药物都是要用冰箱来冷藏的。

苗风山自己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因为积年累月的操劳,在前两年腰椎脱落做了手术,留下了后遗症。现在他两腿走路十分乏力,连去山上捡些干柴回来烧火做饭都不行,所以老两口基本没有什么劳动能力。

因为疾病和手术,苗家欠下了亲朋好友很多钱,苗风山夫妇都希望苗卫芳学历提升后,能找一份好工作养家糊口,改变家里的困境。

另外,就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像自考专科、本科,先不说自考有多难,苗卫芳未必就能成功,单单是自考成功后读研究生的学费和平时的生活费,苗家也是负担不起的。

这也是他们反对苗卫芳继续读书的另一个原因。

在家人的反对之下,2008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苗卫芳报考了河北大学的全日制研究生考试,谁知竟被该学校的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录取。

一个小的穷山沟里出了一位研究生,这在当时是很稀奇的事情,苗卫芳是他村里面第一个考上研究生的人,村民们都啧啧称奇。

既然儿子已经考上了,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殊荣,苗卫芳的家人也就没有再反对,他们坚信儿子读研出来后会有更大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于是老两口砸锅卖铁、省吃俭用、坚持劳作、到处筹钱,供苗卫芳读研。

研究生的生活是既丰富又充实的,除了平时的专业课和学习外,苗卫芳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写了一部学术专著和一本长篇小说。

这本长篇小说名叫《二月兰》,全书共有30余万字,故事取材于乡村代课老师,描写了该群体在理想与现实差距下的困境与挣扎。很显然,苗卫芳写的就是自己以往的心路历程!

二月兰是太行山区一种很普遍的蓝色小花,生命力顽强,在每年阴历二月份就盛开,花期持续数月才会凋谢。苗卫芳用此花来比喻自己,是对自己的激励,也是对自己倔强的宣示。

苗卫芳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梦,我的梦就是创作文学。”

正当苗卫芳沉浸在自己的文学创作梦中努力前行时,他的现实生活梦正一步步走向破碎。

2009年年末,正在学校里忙碌着自己文学创作的苗卫芳接到了妻子张小兰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张小兰向他提出了离婚。

一瞬间,苗卫芳懵了!

但是他很快就明白了,自己花费了近十年时间追逐于提升学历,现在考上研究生了,又沉浸在文学创作之中,对妻子张小兰的关爱和陪伴自然是少之又少。

张晓兰为他们的这个家付出了很多,现如今,既得不到物质上的保证,又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离婚似乎成为了一种必然。

想到这些,苗卫芳含泪答应了。

失去妻子的痛苦,让苗卫芳更加坚定,要好好读研和坚持文学创作!

2011年,苗卫芳研究生顺利毕业,捧着镀金的硕士文凭,信心满满地四处找工作时,他才发现求职之路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在苗卫芳的心里,理想的职业是有着“铁饭碗”的公务员,公务员收入稳定,也有一定的空余时间,这能够让他在养家糊口的同时,又实现写作梦。

然而,公务员的招聘有严格的年龄要求,那就是年龄必须在35周岁以下,而苗卫芳研究生毕业时已经40岁了,通往公务员岗位的大门就这样砰的一声被关上。

除了公务员外,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也是“铁饭碗”,所以在找工作时,苗卫芳专挑这样的岗位。

每次听说有事业单位招聘,苗卫芳都准备好简历和资料,信心十足地前去面试,但结果都是铩羽而归。

在到保定七中应聘教师时,苗卫芳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了多重考试,但在最后的试讲阶段时,他被淘汰了。

具体原因是苗卫芳的仪态形象并不是很好,口才表达能力也欠佳,虽然肚子里有很多知识,但是无法很好地表达出来,就像“茶壶煮饺子”一样。

最后,通过自己的学历和熟人介绍,苗卫芳才在保定东方双语学校的宣传科找了一份工作,具体内容是负责校报的编辑和领导讲话稿的写作。

可是仅仅只上了十几天班后,苗卫芳就辞职离开了。对于辞职的原因,他给出的理由是,这里工作量太大,没有适合写作的环境,有时还会受到领导的批评。

在得知苗卫芳研究生毕业后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就业单位,曾经任教过的灵寿县护驾疃中学主动联系他回该校教书。

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在谈薪资时,学校给出每个月2500元,但是苗卫芳坚决要求要2800元,否则不干。因为纠结这300元的差价,学校没有答应他的薪酬要求,苗卫芳最终也没能得到这份工作。

屡次求职碰壁后,苗卫芳有些心灰意冷,他决定先回村种地,然后等待时机,可这将他直接推向了村里舆论的中心。

每当苗卫芳扛着农具在田间地头干活时,经常会有不少村民在他背后指指点点。

“这孩子这么多年的学白上了,找不到工作回来种地,学的专业也与种地不对口。”

“你看,他就是苗卫芳,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却回来种地,你以后千万不能和他学。”

“读完书回来种地,媳妇儿也丢了,他这样做真不值得!”

村民们不仅对他出言讽刺,甚至还有人把他当做“反面教材”来教育孩子,每每听到村民们的闲言碎语,苗卫芳就感觉到心里很难受。

在苗卫芳的父母心里,压力那就更大了。

老两口儿已经年岁大了,而且疾病缠身,因为读书和治病,家里欠了很多外债,本来指望着儿子毕业后能有一个好的工作,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可现如今他又回到村里种地,老婆也弄丢了,他们几乎看不到未来生活的希望,甚至“后悔供儿子念书”。

在苗卫芳回家种地的日子,父亲苗风山都不敢出门,他经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的门槛上愁眉不展,当有人从家门口路过时,苗风山会立马起身转头回屋。

很显然,苗风山认为自己的老脸被儿子苗卫芳丢光了,他没有脸面抬起头来做人!

随着风言风语持续传入耳中,苗风山内心的压力越积越多,最终有了自杀的想法。

2012年5月中旬,趁着去城南庄乡走亲戚的机会,苗风山在药店购买了一瓶100片装安眠药放在身上。

5月25日傍晚,吃过晚饭后,趁着妻子不注意,苗风山吃了一大把安眠药,躺在床上等待着死神的到来。

后来半夜的时候,妻子及时发现了苗风山的异常,与儿子苗卫芳将他送往医院,苗风山最终捡回了一条命,在医院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

2012年10月17日,苗卫芳的事情在网络上曝光,立刻引发了全国媒体的关注。

鉴于他的人生经历,很多单位和热心人士都主动联系他,帮助他找工作。但由于苗卫芳坚持想找一个体制内的稳定工作,所以还是一直准备着公立学校的教师招聘考试。

当年12月29日,通过一系列的笔试和面试试讲,苗卫芳顺利被阜平县唯一的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阜平中学录取为教师。

当听到这个消息后,苗风山一直愁云不散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微笑。

如今的苗卫芳依然在这所学校执教,经过多年的工作,他的家庭生活有所好转,现如今能够做到赡养父母、自给自足了。

除了平时认真备课,做好教学工作外,苗卫芳还利用空余时间,在历史教学和研究上下功夫,另外,他还会挤出小部分时间坚持他的文学创作。

我们祝愿苗卫芳能够早日实现他的文学梦想!

常言道:“读书改变命运”,其实这句话并不准确,更准确来说应该是:

读书为改变命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苗卫芳研究生毕业后却回家种地,这说明读书真的无用吗?显然不是的!

读书的意义在于学习知识、学会做人、提升能力,书读的多并不意味着就能挣钱多、地位高。

现如今,有很多父母、学生将求学和致富紧密挂钩在一起,认为考上硕士、博士就必然会有一个好的前途,这种“知识拜物教”的想法是一种虚幻和错误的观念。

2009年研究生杨元元失望自杀,2012年苗卫芳的父亲也因为压力而服药自尽,这些悲剧的发生,都是因为拘泥于错误的思想。

万望其他人以此为慎,珍惜生命,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人生!

亲爱的读者们,关于这个故事,你怎么看呢?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你的支持是我写文的动力,如果喜欢此种类型的故事,请关注我,下一篇更加精彩!

【文/若木 图/网络】

(关注

@若木小记

,为您分享更多精彩)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改变命运 一段时间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