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的顶级学府,无论是在综合实力,还是师资力量上都十分突出,前不久,清华大学刚因更换校长登上了热搜。
清华大学一举一动一直是国内高校风向标,一所高校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教师,他们是推进一所高校前进的源动力。
近日清华大学再度因一位导师登上了热搜,那就是程朋副教授,但这次比较遗憾的是,因为程朋教授的逝世,让清华大学再度受到关注。
清华“副教授”程朋逝世,年仅48岁,生前光鲜履历让人惋惜
程朋是清华大学一位副教授,在科研能力和水平,以及带出的学生十分优秀,本以为这样一位优秀的教授,会带领清华大学再度走向新征程。
为清华学科创新作出更多贡献,这位副教授却因病逝世,永远离开了清华大学,离开了自己最爱的学子们,甚至没有来得及和大家告别。
很多人说清华学子不一般,清华的老师更是绝非等闲之辈,的确,程朋副教授的逝世,他的光鲜履历再度被人们所提及。
程朋本身就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一位学生,博士也选择在清华大学就读,毕业就选择留在母校任教。
程朋先是清华的学子,后又成了清华老师,可以说与清华大学有着很深很深的缘分,清华大学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程朋,而程朋又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回馈母校。
程朋在教学上有着很强的实力,工作尽职尽责,对每个学生都很用心,还曾获得2002年清华大学“林枫”辅导员奖。在科研成果上也很突出,研究领域有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等,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
凭借着自己作出的贡献,为自己和清华大学都有争光,甚至还曾获得过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何等高的荣誉。还曾为我国飞机研究作出有力支持,他的离去也是整个社会的损失。
听到程朋副教授离去的消息,不少学生都落了泪,就是这样优秀的一位教师,原本还有大好的前程,却无奈陨落。
程朋的离开也在提醒那些,奋斗在科研第一线的教授和学生,身边健康永远是第一位,不要因为事业和学业忙碌,忽略身体健康问题,要注意休息。
科研人员不要忽视身体健康问题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韩克利研究员,也在最近因病去世,享年59岁。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上海海事大学东方学者李裕火,突感不适猝死,享年53岁。
和程朋副教授一样,这些都是正值中年的学者,接连去世,对于整个学术界也形成了不小影响,让人十分痛心。
近几年不少科研人员都出现了身体问题,超负荷的工作和缺乏锻炼,是很多科研人员身体状态差的的主要原因。
根据之前调查显示,不少科研人员平均每天工作时长都超过了8个小时,还有不少科研人员工作时长达到16个小时,这是远超人体所能承受范围,长期下去,不少科研人员会出现睡眠不足,体质变差的情况。
笔者认为,各大高校以及相关科研部门,应对于科研人员给予更多重视,提高健康医疗保证,让这些奋斗在科研第一线的人员,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并且要定期为这些人员安排体检,工作之余也要注意休息。
同时调整薪资待遇情况,经费管理体制与薪酬体制,也是压垮了很多科研人员的原因,不少科研人员光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就已用尽全力,社会对于科研人员的要求也十分苛刻。
要求每个科研人员都成为全能型人才,但要知道科研人员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科研管理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现有经费管理体制和薪酬体制,其实可以作出适当调整,充分给予科研学者一个宽松、缓解压力的环境,也更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发展。
其实不只是科研人员,现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多人员,因长期劳累而出现身体问题,甚至会有猝死的情况,十分让人惋惜。
很多人始终抱着侥幸心理,又或者觉得自己年轻,身体还比较健康,有时候身体损害是一点点发生,等到意识到问题严重时,往往为时已晚。健康问题始终是第一位,这些学者的去世也在给社会敲响警钟,关注健康问题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