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小学的时候,每到竞选班干部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自告奋勇,想要当班干部,因为当上了班干部之后不仅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满足自身的虚荣心,还能够管着其他同学,十分的神气。
但是毕竟班干部的名额有限,所以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会采取匿名投票的形式,让同学们自己选出班干部,这个时候人缘好的同学往往就会高票当选,而没被选上的同学心理肯定会很失落。
班主任雨露均沾,让全班50多同学都当班委,连雨伞毛巾都有管理员
面对这个问题,一位小学的班主任想到了一个“机智的”办法,让全班50个同学都当上了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呐?
原来这位班主任,设置了50个班干部的职位,除了正常的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等,还有什么图书管理员、桌面物品监督员、花草管理员、甚至连毛巾、雨伞还有上厕所都有管理员。
网友们在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有些网友为老师的机智点赞,很支持老师的做法,但是也有很多网友觉得没有必要,甚至有些太过了。
网友们对此事件态度不一
赞成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在小学生眼里,当上看班干部就等于当上了“官”,就相当于在班级里有了“特权”,很是神气。
所以小学生都想当班干部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毕竟班干部正常只有那几个,无论选谁都会打击到落选同学的积极性。
班主任设立了50个班干部职位,不仅满足了每个同学的“当官梦”,也做到了“一碗水端平”,大家都是班干部了,地位都是平等的,也不会出现班干部瞧不起普通同学的现象。
而且每个同学都有自己负责的部分,让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互相监督,即能增加同学们的责任感,又培养了同学们的管理能力,老师对班级的管理也能轻松一些。
反对方:小小年纪就开始培养“官本位”思想了?
这些网友并不赞成班主任的做法,人人都是班干部,人人都“当官”,这是在集体在培养学生的“官本位”思想?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
并且虽然都是班干部,但是“含金量”能一样吗?就像班长和厕所排队管理员,学生们又不傻,等级谁高谁低还是分的出来的。
本来只是班干部和普通同学的区别,现在大家都是“官”之后,反倒是让他们分出“三六九等”了。
另外,这样难免还会让学生产生,“大家都是“官”,你凭什么管我”这样的想法,本以为班里能井井有序,结果却是谁也不服谁,反倒不利于班级团结了。
分析:凡事都有两面性,有赞成的一方就肯定会有否定的一方,对于这件事情你也不能说谁对谁错。
毕竟两方说的都有道理,那么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的看待当班干部这件事呐?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当班干部
首先对于要不要当班干部这件事情,家长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强迫孩子,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只要孩子当上班干部,就能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
这样就能提高孩子的成绩,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了,但其实如果孩子自己并不想当班干部,这样强迫他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反倒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甚至还会对学校的生活产生排斥。
其次,如果孩子自己有想要当班干部的想法和能力,家长就可以支持鼓励他主动的去争取,因为是孩子自愿的,所以当上班干部后,孩子会对学习更加的看重。
想要通过学习成绩来彰显自我的价值,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让他戒骄戒躁。
最后,如果孩子在当班干部期间遇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不好的情绪,比如需要负责的事物太多,影响到了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上的问题等。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与孩子及时的沟通交流,可以帮他提一些,关于处理这些问题上的意见,并且鼓励孩子和老师保持良性的沟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要积极的寻求老师的帮助。
文末小结
对于孩子要不要当班干部这件事情上,更多的是要看孩子自己的想法,家长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
并且加以鼓励与支持,当上了班干部要告诉孩子不要骄傲,要担当得起自己该负的责任,要是没选上也要告诉他不要气馁,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可以成功。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文章末尾为各位家长分享一本好书,都别错过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话来说:
想要让孩子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来,这就需要父母在辅导孩子数学题的过程中,陪孩子多读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玩一些数学游戏。
然而,攀登数学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也认为数学很枯燥,但一看到刘薰宇的数学书,感到很惊讶。你还能像这样学数学?”
杨振宁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能够认可的数学老师刘薰宇是不会错的。
刘薰宇又是谁?
刘薰宇与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相比,并不出名,因为他的精力主要在数学教学和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
刘薰宇一生写过很多数学方面的书,最有名的便是这三本:
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第二本是《数学趣味》,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这一册就有点难度了,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级的娃,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同时把这书拿给孩子看,平时孩子也补习数学,有时候觉得上补习班有点枯燥。可孩子看这本书,却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还能把他在补习班学到的东西运用过来。
一看就看了个把小时还不觉得累!家长:实在是难得的好书!
对于刘薰宇先生编著的这套经典数学科普图书,家长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家长表示“这套丛书总体上有一种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感觉,语言特别有说服力”
可以说,熟读这套书,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就不用担心了。
这套经典数学丛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们蕴藏起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们爱上学数学,许多家长表示《数学三书》是难得的好书,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