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百科知识】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2-03-28 17:40:16

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

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能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记忆有3个不同的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以背单词为例,megalomaniac这个词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仅仅留下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左右,我们知道了这个词是一堆字母组合而成的。如果我们想记住这个词,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按照中国的读音编码“买个锣卖你艾克”,有些人可能会按照英文词缀词根编码。

但这样仅仅是进行了初步的深加工,短时记忆也只能保持一两分钟而已,只有不断进行复述重现,这个词才有可能形成长时记忆。刺激物的重复出现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必要条件。否则记忆的死敌“遗忘”就将它带走了。

朗读是一种“深加工”

一般而言,朗读处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过程。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

因此,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的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形成。另外,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不过,要真的实现终生不忘还需要不断复述,及时巩固知识,而不要等到已经崩溃后再去修补。

改善记忆有妙招

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1.大脑觉醒状态

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

2.对记忆材料的加工深度

朗读本身就是一种深度的加工。对记忆材料的含义的思考,尤其是与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建立联系的程度越紧密,加工的深度就越深,记忆的效果就越好。

3.组织有效的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习半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因此,保证良好的记忆需要及时的复习。另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也就是每天花费10分钟复习3次的效果比一天花费30分钟复习一次的效果要好。

关键词: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觉醒状态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