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双母语”成“双外语”,国际化学校的中文困局怎么破?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2-04-01 05:58:47

国际学校在线曾采访过澳门教业中学校长贺诚、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副校长李萍、君诚学校执行校长苏媛,这三位校长,有两个共性。

首先,他们都是IB专家,与IB打了多年交道,对IB重视母语教学、如何进行母语教学有学术上的认知和实践。其次,他们都在中国香港和澳门的国际化学校工作多年,李萍和苏媛校长甚至直接从事中文教学,对在国际化学校如何教授中文、中文对国际化学校孩子的重要性有更切实的体悟。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国际化学校的中文教育。三位校长如何看待国际化学校的中文教学?“双母语”真的能实现么?他们所在学校的中文教学实践又有什么亮点和不同?

校长观点

贺诚

澳门教业中学校长

小学是母语培养的关键时期,有好的母语基础,学生才能对国家、民族产生身份的认同感。

李萍

常熟UWC的副校长

越是强调和追随国际化,越是应该正视对于母语学习的充分投入和坚定不移的重视。

苏媛

君诚学校执行校长

国际教育一定不是以牺牲孩子的母语学习和身份认同为代价的教育。

文、编 | 邓沙沙

1

国际学校在线

越是国际化,越要学习母语

三大国际主流课程之一的IB课程在课程设置的大纲中就明确规定了母语的相关权益政策,IB的中文考试也常常采用主观论述题,来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所以,对于学习IB课程的中国学生来说,学好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他们应尽的义务。

在一次活动中,IBO认证的资深考官和教师培训官李萍坦言,IB是公认的最国际多元化、最具备含金量的国际课程,从IB半个多世纪以来坚持不懈地追求和推广母语学习这件事,可以为我们带来非常深刻的启示:越是强调和追随国际化,越是应该正视对于母语学习的充分投入和坚定不移的重视,对此,不该有任何误解或是偏见。

关于IB重视母语学习这一点,一直从事中文教学的苏媛也深有感触,“国际教育一定不是以牺牲孩子的母语学习和身份认同为代价的教育。IB重视国际情怀,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但连接的同时,依然需要有一个文化根基,这个根就是通过母语学习和母国文化来实现的,在国际舞台上,如果只会一些国际的表达,而缺乏文化根基,他必定不会走得特别远,不会走得特别坚定,不会走得特别自信。而在中国的国际教育中,中文学习非常重要”。

实际上,这也正是国家规范国际教育的初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许多人已经意识到国际教育不只是“送人出国”,也越来越感到“全盘西化”是对国际教育理念的误解和偏离。只有将更多的国家自信、民族自信注入国际教育之中,才能站在文化根基上打开视野。

对于国际化学校的学生而言,英语不可否认的是主流授课语言,但因为英文而轻视母语,去到任何国家,在文化认同上必然会载跟头,国际化学校的中文教育只会越来越受到家长重视。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统计,中国继续保持着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的记录,出国留学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但同时,出国留学生队伍在年龄结构上呈现 “ 低龄化 ” 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和家长收入的增长,很多家长和学生希望尽早到国外读中学甚至小学,更好地适应国外教育环境。但低龄留学,学生还太小,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全面的认知,抵御能力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都较弱,在异国他乡往往很难对民族文化和自我身份形成深深的认同感。

中华IB 国际学校协会副会长贺诚曾表示“小学是母语培养的关键时期,有好的母语基础,学生才能对国家、民族产生身份的认同感;有良好的中国文化基础,学生才能对外来文化有一定的认知。”语言是一种工具,但工具背后就是文化。

在香港最大国际教育集团英基国际学校协会任职时,苏媛看到了主流课程、拓展课程、全纳教育、差异化教学设计和对多元化diversity的极致追求,感受到了非常顶层的设计思路和非常落地的教育操作。

但同时,她也看到了在这种强势英文环境中中国孩子身份认同的缺失,中国文化的弱势地位使她颇感无奈和遗憾。前两年的香港问题,也令她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和身份认同缺失带来的沉重而惨痛的后果。

在苏媛看来,中国国际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三:除了发展是大势所趋、规范是题中之义外,第三个趋势就是会越来越注重中国文化在教学中的体现。

她认为,在中国国际教育中,会有更多的国家自信、民族自信体现,除了中文课外,道德与法制、中国传统文化等都将陆续进入国际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只有站在文化根基上,才能去打开视野。尤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文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国际语言。

2

国际学校在线

“双母语”能实现吗?

国际化学校对中文教育的变化离不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未来无限的发展潜力。

以前家长送孩子去国际化学校,是希望孩子能掌握流利的英语,但现在这一情况已经发生改变。

出于10、20年后的职业考虑,越来越多为子计深远的家长越发关注孩子的中文教育,甚至出现了疯狂补中文课的现象,最好能如同今年冬奥会上的谷爱凌一般,达到中英文切换顺畅的“双母语”水平。但谷爱凌毕竟是少数,她常年往返于中美两国,接受教育的经历很难被中国家庭复刻。

“母语”是什么?按照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母语是指一个人自幼习得的语言,通常是其思维与交流的自然工具。母语不仅是一个人精准表达思想和语言的工具,也是一个人的最终的身份或者文化归属。

思维方式背后隐藏着文化认同,如果真的达到“双母语”水平,中文和英语不分伯仲,那么必定意味着对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都有很强的认同感。

所以,认同两种文化本身就是悖论,“双母语”是一种符合家长心理的理想状态,操作起来却存在矛盾性。

一位国际化学校行业从业人员表示,真正的“双母语娃”是指父母说不同语言,两种语言都能掌握到母语程度的人,他们的脑部运行机制与“外语学习者”的不同,因此不会像很多同声传译那样容易疲劳。

而在现实生活中,双母语的意义并没有那么大。幼年中文特别好的孩子,虽然暂时会压制外语的学习,但母语到了一定程度,反过头再学英文,仍然会比中文不强的孩子更省劲儿。这是因为,一个人思维的成熟度是由他思考时的语言决定的。

IBO认证的资深考官和教师培训官、常熟UWC的副校长李萍老师拥有23 年两岸三地国际化学校工作经历,她经过深入考察发现:国际化学校中的 “香蕉人” 正在与日俱增,中英文都是外语的“两头不到位”的中国学生数量有增无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追求“双母语”的结果,往往是两边都夹生,最后“双母语”变成了“双外语”,母语也变成了外语。

李萍曾语重心长地告诉许多家长:真心关注孩子的长辈们,一定要为他们从小就设定好未来的走向,务必清晰无误、坚定不移地确认他/她的第一语言(母语)到底是什么?确保孩子成长过程中,能逐步积累和培育扎实的母语文字基础和传统文化根底。这是和每个孩子个人身心健全发展密切相关之必要。

而且,中文学习有必要尽早开始,特别是借助小学阶段打牢基础,否则一如大家所见,很容易在进入国际学校英文教学的环境后,迅速即被冲击得没有了容身之地,难以扎根生长。

3

国际学校在线

在国际化学校,中文如何“教”与“学”

教业中学是澳门一所“爱国爱澳”的学校。“爱国爱澳”的基因让中文教育在这所学校自然备受重视。

教业中学国际部的中文教学采用中英文双向错锋发展。相较国内,澳门的国际教育开展的更加灵活,课程具有时长框架,政策规定了各学科需要在小学、初中、高中开设的时长上限和下限,在此基础上,校长可以统筹各学科在不同年级开设的节数和时间,并自由选择合适学生的教材。

贺诚校长表示,在小学阶段,会缩短英文课节数,将语文课时间开至上限,越是低年级的学生使用中文授课的时间就更长。如幼稚园阶段,中文的比例为90%-95%,比例将随着年级的增长慢慢递减,但小学期间中文比例必须控制在75%以上;英文的比例在幼稚园为10%,到高中慢慢增至85%。

教业中学认为良好的中文基础更有利于未来双语的开展。

而有着“小联合国”之称的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以下简称常熟UWC)则将“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学习(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Learning)” 立为三大建校支柱之首。

学校将中文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了从初级汉语到母语纯文学全覆盖的七门中文课程,供不同中文基础学生选择,在常熟UWC,不论背景、文化、宗教、民族,所有的中外学生都需要学习中文课。

各种特色的中国活动,元旦、中秋、端午;濒临失传的技艺和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或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舞狮、舞龙、苏州昆曲、虞山古琴、常熟花边、白茆山歌等都被常熟WUC融入学校的知行课外活动中,确保每一位在校的外国同学都能在两年时间中,最大程度接触和学习到中国知识。

而每一位被中国国家理事会选拔(送)进入UWC的中国学生,则需要培养他们去承担起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好中国文化青年推广使者的角色,常熟UWC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

苏媛校长告诉我们,君诚学校的中文课按照汉语水平和等级,采用不同的教材和教学方式,对中外学生进行分层分级教学。中国学生语文课的班级教学采用中国教育部统一的人教版教材,适当增加阅读、鉴赏类的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中文底蕴和文化素养,在国际化的总体氛围中促进学生的母语表达和对母国身份的认同。

各种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君诚通过食物、服装等庆祝节日的仪式让学生浸润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中,促进学生的母语表达和对民族身份的认同感。

问及国际化学校的中文课与公办学校有何不同时,苏媛表示,虽然君诚是按照国家课程来上课,但学习方法和评估方式会不一样。

因为是小班教学,所以君诚的中文课会经常组织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和个性化表达。在评估方式上也会更多元而且灵活,除了传统的纸笔考试外,会更加注重过程性的学习积累,考察学习档案,另外,个性化的表达也是评估方式之一。

就算是纸笔考试,评估也更灵活。苏媛举了一个IB中文考题的例子。“比如,有一道题是请以你过去学过的两部作品为例,探讨文学作品是怎么展示一个不是非黑即白的中间地带。

这个题面向全球范围内的所有IB学生,但每个人的作品选择会不一样,我可以用《活着》,也可以用《包法利夫人》,还可以用苏轼的词,只要言之有理、逻辑自洽、结构清晰、语言表达准确即可,会更加开放、灵活、多元”。

4

国际学校在线

结 语

20年前,家长们在选择国际化学校时最担心英文学习环境,希望孩子“出得去”;而今谈及国际化学校,家长却分外担心学生的中文教育,希望学生能“出得去,回得来”。

20年时间,从英文到中文,从走出去到回得来,大部分家长在国际化学校择校时的关注点已经发生了变化,家长和国际化学校都越来越重视国际化教育中,中文教育的角色和重要性,中文教育也逐渐成为趋势。

清华附中国际学校更名“清森学校”,北京“公参民”学校整改拉开序幕

2022-03-30

英国教育部:学校数字化成熟度与学生成绩关系不大

2022-03-30

不审批新民办中小学,与公办学校脱钩,成都受政策影响的学校高达15所!

2022-03-29

关键词: 国际学校 中国文化 教业中学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