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48年前,“反潮流小英雄”黄帅一封信毁掉父亲前程,现在过得咋样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2-04-02 05:54:37

来自《网易新闻》(有态度)

作者:汗青正浩

近日,一位高校的老师因为发表错误言论被学生录下视频并传到了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学校立即开除了她,《人民日报》更是怒批其枉为人师。

孔子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老师,是传授道理,解答学生困惑的人。结合中华几千年来尊师重道的传统,老师的言论似乎一直被奉为圭臬。

但其实不然,自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思想的活跃,很多学生开始反思老师的言行是否正确。当然,反对传统势必要付出代价,47年前,“反潮流小英雄”黄帅就因为一封信毁掉了父亲前程,现在她过得怎么样了呢?

一篇日记

提起黄帅这个名字,可能有人很陌生,有人却很熟悉。

老一辈的人都知道,在1973年,因为“小学生日记”一事,黄帅被大为追捧,当时她的风头真是一时无两。

1973年那年,黄帅刚刚12岁,上5年级。

爱写日记的她写了一篇关于对老师教育看法的日记,日记中引用了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说过的话: “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

这种教育方式让黄帅大为反感,他不能理解老师教育学生为何要用如此粗暴的方式。

出生于书香家庭的黄帅,从小到大,家中父亲教育她从来没有用如此粗鲁的方式。

所以,黄帅希望老师可以对同学多点耐心,说话要委婉些。

但当时的女老师非常年轻,有着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面对学生在日记中指出的问题并不能完全接受,甚至有些抵触。从而,她对黄帅这个学生产生了反感,并且还表现了出来。

孩子对老师的情绪变化的察觉是非常敏感的,女老师对她日渐的冷淡和课堂上数次明显的忽视都让她感到非常的委屈。

于是,她向父亲诉说了最近在学校中的状况,黄帅的父亲表示他非常理解自己的女儿。

于是,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的父亲鼓励她通过写信的方式抒发一下内心的苦闷,同时也可以让那位女老师认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黄帅欣然接受了父亲的建议,但是现在问题是信到底该写给谁呢?

班里的同学已经因为的事情疏远了她,直接写给老师说不定会进一步激怒她。

日记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黄帅决定写信给《北京日报》,正如父亲建议的那样,此举既可以让自己一吐为快,也可以让老师看到自己的心声。

而那封信的名字就叫做《我到底犯了啥错误》。

回环曲折

如果当时有网络,黄帅直接在私人空间发一个吐槽帖或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和她有同样遭遇的孩子就会安慰她,听过小伙伴们的经历,她可以快点释怀。

但那个时代,如果想要让大家了解自己的想法,却只能通过纸媒这一传统的方式。

黄帅自己也没有想到,她的文章竟然被《北京日报》选中,并且还被《人民日报》再次转载。

这还不要紧,因为普通人看到这样的文章顶多会把这个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了之。

可是当时处于特殊时期前夜,黄帅的文章被有心人看到,并且被加以利用,一份简单的坦白信上升成为了一种“反潮流的革命精神”。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事情的发展远远不止如此,在不久以后,整个教育战线把这件事演变为“破师道尊严”的活动。

年仅12岁的黄帅就这样莫名其妙的一下子被推上神坛。

全国上下所有学生都要求向黄帅同学学习,局面一片混乱。

直到1976年,整个中国的思想环境因为上层建筑的改变而改变,《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怒批黄帅的文章是政客操纵政治的卑劣手段。

随着《人民日报》态度的转变,黄帅被卷入了舆论的中心,他的父亲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捕入狱。

黄父原本前途无限的人生之路从此中断,以后搞搞科研还是可以的,可是如果想要升迁,恐怕是难以实现了。

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让黄帅的母亲几次崩溃,甚至想要轻生。

而黄帅,处于漩涡中心,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谩骂毫无反抗之力,也只能默默承受。

她该怎么办?她的未来会像父亲一样吗?还是说她只是被裹挟在时代洪流中的一粒沙,只能被时代所吞没?

远渡重洋

好在,黄帅聪明好学像一根救命稻草,将她从生活的泥潭中拉起。

在那个年代,黄帅咬紧牙关,顶着生活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以优异的成绩于1979年考入北京工业大学。

到了大学,黄帅也始终没有忘记因为她入狱的父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导师的帮助下。

黄帅的父亲在1981年终于得以和家人相见,一家人从此安稳度日。

黄帅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之后,于1988年留学日本,199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1998年回国。

随后在不惑之年进入母校北京工业大学工作,工作期间,黄帅还是喜欢撰写散文,随笔,生活充实而安逸。

2017年12月10日,黄帅因癌症在北京朝阳医院去世,年仅57岁。

黄帅的前半生被裹挟着前进,但是后半生她却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安宁,其实仔细想来,人生不就是这样大起大落,难以掌控吗?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但是真理一定掌握在学生手中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但是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杆秤,这杆秤有大有小,有轻有重。

大到国家,重如泰山,是非问题不容争辩;小到个人,轻如鸿毛,却也值得社会反思。

时代在变化,我们当然不应该崇拜绝对权威,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青年人在任何时代都要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 人民日报 北京日报 北京工业大学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