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他是曾国藩后人,从美国留学归来报国,却因穿得像乞丐被校长羞辱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2-04-02 20:41:10

1931年某夜,中大校园,化学系主任曾昭抡匆匆赶来参加教授会,可他的袍子又破又脏,鞋上还有俩洞。

校长朱家骅没看清,以为他是混进校园的乞丐,当众指着他大喝:“你是谁?出去!”曾昭抡一言不发,转身离开。

次日,朱家骅就收到化学系主任的辞职信!

刚接到曾昭抡的辞职信,朱家骅感到莫名其妙,连忙派人询问辞职的原因。不久,派去的人尴尬地告诉他,昨晚被他从会议室赶走的人正是曾昭抡教授!

朱家骅大惊,急忙赶到校园内曾昭抡的家中,希望能劝他留下。孰料,曾家房门大敞开,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正是当年中大给曾昭抡发的聘书。曾昭抡挂冠而去。

曾昭抡,1899年出生,曾祖曾国潢是晚清名相曾国藩的弟弟。

作为曾氏家族的后人,用含着“金钥匙”来形容曾昭抡的身世一点都不过分。但“过分”的是,曾公子居然不愿做个混吃混喝的“二世祖”,反而上进好学!

16岁那年,他考入清华,仅用5年时间就修完了8年的学业!

如果用“鹤立鸡群”来形容一个天才在普通人中的位置,曾昭抡无疑就是那只“鹤”。可如果把“风度翩翩”当作衡量世家子弟仪貌的标准,曾昭抡一定在倒数的名次里。

因为,他是一个对外貌仪表毫不讲究的人。

家境的原因,让曾昭抡无需像普通人那样辗转打拼,只需专注于学业;可也正是因为丰裕的家境,可以让他不用分心学术之外的任何事,包括仪貌。

21岁那年,曾昭抡赴美留学。

在麻省理工学院,曾昭抡再次展现了他的“恐怖”天赋!3年时间修完4年的工程学,再用3年时间转攻化学,接着用2年时间取得麻省理工的化学博士学位。

在美留学的8年里,很多西方学生都还记得一个叫曾昭抡的同学。

曾昭抡之所以如此出名,并非因为他的“恐怖”天赋,在麻省理工,最不缺的就是天才。曾昭抡“仰仗”成名的,是他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的仪貌。

除了上课之外,曾昭抡几乎都呆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好多天,吃喝拉撒、梳洗打扮都被他认为是浪费时间。

对于一心追逐学术的人来说,外物都是羁绊。

曾昭抡同样如此,他认为与其“浪费”时间打理自己,不如空出时间去做学术研究。

所以,渐渐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都听说有一个来自中国的贵族之后,因为醉心于学术,把自己活成了“乞丐”,邋里邋遢,不修边幅。

曾昭抡却毫不在乎别人在背后的指点,而是继续攀登科学的高峰。

煊赫的身世,扎实的学术功底,以及过人的天赋,这让所有看好曾昭抡的外国导师都认为,他将留在西方继续学术研究,且一定会在某一天大放异彩,享誉整个化学界!

可谁也没想到,拿到博士学位的曾昭抡居然轻易就放弃了进入高等实验室的机会,直接买票回国。

看好曾昭抡的导师想不通,劝他继续留在美国。

一向不善言辞的曾昭抡却说:“我是来你们这求学的,学成报国才是我的心愿。”

原来,这个在外界眼里不修边幅、一心向学的中国青年,胸中也有一腔热血!

1926年,曾昭抡学成归国,被中大聘为化学系的教授。回到国内的曾昭抡,依旧保持着他在留学期间养成的习惯:布鞋长衫,头发凌乱,邋里邋遢,不修边幅。哪怕是在他和表妹成亲之后,这一习惯都还“固执”地保持着,倔强地让人敬佩。

曾昭抡的同事对他的印象十分深刻:

“他所穿的大多是蓝布大褂,在外人看来总是皱皱巴巴,不太合身,且有些破破烂烂、土里土气。脸洗得好像不太干净,头发不整,胡子几天不刮。鞋子总是一双蓝色或黑色布鞋,且前后有洞,近似于后来的塑料拖鞋或凉鞋,只能趿拉着走路。鞋中袜子的前头总是被脚趾顶破,露在外面。”

于是,在中大的校园里,很多学生都能看到一位匆匆走过的教授:

他经常穿着带洞的鞋、被化学药剂腐蚀得五颜六色的长袍,偶尔跟路边的电线杆认真地讨论学术问题,甚至下雨天带着伞却淋着雨边思考边走路......

为了不影响学术研究,这位曾教授还跟妻子约定,一辈子都不要孩子。

对学术的研究让曾昭抡痴迷,但在育人方面,他也一点没落下。

只要是他的课,他必然是第一个抵达班级的人;只要是做化学实验,他一定会带着学生一起做;而只要是他去上化学课,教室里也一定座无虚席。

在曾昭抡的学生中,有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的主任曹本熹院士,有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院士,还有中国人造石油学科创始人朱亚杰院士......在后世的中国化学界,不少顶梁柱都曾师从曾昭抡教授。

无论是做学术研究,还是教书育人,曾昭抡都做到了极致。

在旁人眼中,曾昭抡好像除了这两样之外,对其他的一点都不关心。事实上,好像也是如此,就连中大校长朱家骅来了那么久,都没在任何场所见到过他。

当然,一个校长居然不熟悉学校的教授、主任,可见,朱家骅的志向并不在校园内。

对朱家骅来说,教育经历只是其走上仕途的资本。

一直以来,他都追求形象,严格要求师生都穿得整洁干净。所以,那晚他才不问青红皂白,没看清人就出口呵斥。但曾昭抡很讨厌那种高高在上、以貌取人的官僚作风,更受不了被人呵斥的羞辱。所以,他根本不给堂堂大校长道歉、解释的机会,直接挂冠而去。治学则心无旁骛,育人则严谨力行,曾昭抡先生于人于己何曾有半点亏欠?可惜,他却被一个醉心仕途的官僚无理呵斥,为了尊严挂冠而去。

朱家骅并不了解曾昭抡为人,更不知道他除了醉心学术、育人外,还藏着一个科学强国的远大志向!

当年,曾昭抡之所以放弃美国的优渥待遇而回国,就是为了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奉献出来,报效自己的祖国。遗憾的是,民国的政治环境几乎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

直到1937年全国爆发激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曾昭抡竟然主动站了出来,成为西南联合大学筹组会的负责人,牵头迁徙、合并清华、北大和南开大学。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西南联大,他一改往日的沉默,经常和李公朴、闻一多等人一起讨论时事、参加演会,组织抗日宣言等活动,发表“反蒋、抗战”言论,是当时西南联大有名的进步教授之一。

试问,这样一位胸怀大志的人,怎么可能只是个醉心学术的迂腐先生呢?

费孝通曾经这样评价曾昭抡:“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两点,一是爱国,一个是学者。”

遗憾的是,作为中大的校长,朱家骅却不叫自己的老师,更不知道如何与学者相处,不知道什么是学者的风骨!

匹夫不可夺志,何况是有风骨、有远大志向的学者?

关键词: 不修边幅 学术研究 挂冠而去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