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韶华悠悠|刘英民:只鳞片爪忆大学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2-04-13 09:59:26

河大中文系1977级

毕业40周年纪念征文

四十个春夏秋冬,

似乎只是转瞬之间。

时间潮水渐次退去,

留下最闪光最难忘的,

还是上大学的记忆。

作者近照

高考那年,我在赵县梨村联合中学教书。

所谓联合,是把临近两三个村子的孩子,集中到相对条件好点的村里,在公社内抽调教师,组建一两个班。初高中俱是两年,教材统一,教学进度有要求。当时,正值教育事业重大转折的前夜,虽然已经听到传过的“老九不能走”的话,我感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还未普遍形成。农村孩子上学,家庭条件允许,孩子好学,就初中高中续下去,条件不允许半路就可能辍学。高中毕业到头,还是回家去务农挣工分。当教师无压力。

那段日子很平淡。住校的老师空闲多,故事就多。一盘煮黄豆我们三个男同事能喝两瓶薯干酒。学校没食堂,大家拼凑米面油自己开伙,一时油瓶见底竟可用酱油炒菜。有两个女老师,用鞋油涂在翻毛皮鞋上,生生弄成乌亮的黑皮鞋。简单清贫的生活,有时也会开出花来。

工作压力小,时间可控,高考复习自然就具备了条件。

得到恢复高考消息后,两三个老师一边教课一边准备,到某个阶段还能调整课程设置。开始,还简单交流一下,先谦虚说数学学的不好物理差劲历史还凑合,再说报大学还是报中专,中专有元氏师范,邻县,离家很近。大学有河北师范大学,在石家庄;河北大学在保定,等等。大家各自复习,越来越感觉要补习的东西太多,痛惜以前浪费了太多时光。剩下半个月时,校长审时度势,雪中送炭,干脆放了假。

赴考时,骑一辆二手飞鸽,在布满了车辙的土道上颠簸,链条长时间没注油,骑行一段会掉下来。天还早,没有太阳,没有风,仿佛没碰到行人。田野里裸露着枯黄,天地之间很空旷,阴天,只看到几个村庄,在弥漫着的清冷中影影绰绰。当时心情很奇特,直到今天仍记忆犹新。没有临考前的一丝紧张,也没有今番一去,要搏得个斗转星移、改天换地的豪情,更没有有枣没枣打三竿子试试的心态。不是自己知识储备厚实,也不是复习的多么到位,胜券在握。真实念头是,一个农家子弟,本应面朝黄土背朝天侍弄田地,却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当教书先生,也可满足了。报考大学,心中充斥着一种得陇与望蜀间又希望又空落的忐忑,一如当时的旷野。

能够幸运考上大学, 没有瞻前顾后的念头,成败的顾虑,能放的下,回想起来,也许算个原因。

1990年在办公室

常听人说,学中文多容易,翻翻杂志,看看小说,消遣就算功课。

其实,自已起初的认识也十分肤浅,觉得中文课是语法修辞和写作,高级版本语文课吧。没料到学习过程中眼花缭乱。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新闻、古文字……一长串名字,每个名字犹如一座大山,看山在眼前,爬山千辛万苦。话说回来,一个名字就是一个专业,各种专业集结一起,就好像又没专业。

既然是课程设置,肯定就有设置的道理。先生讲完十几个课时,整理笔记看原著查资料必须很快跟上去,这堂课刚刚消化或者还没消化,下堂课又有新先生新内容。大学是打基础、学习方法技能阶段,无论是搞学术搞创作还是对其它方向,但随着课程一路跟下来,只觉得步履踉跄,狼狈不堪。

学习中逐渐知道,生活阅历、人生经验对于读书是何等重要。我看见的山是山水是水,有丰富阅历、洞悉世道人心的同学,看到的山已不是山水已不是水,或者已到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的境界。升华一阶,过程何其难。

历史系、经济系同在一栋教学楼学习,一个食堂就餐。来来往往见到有点羡慕,当时就想,还是历史系好,学历史,就是讲讲过去的故事吧。

刘发海兄的形象又鲜明起来。

他很少上街。外出时侯,从来不急,很从容,因此少有丢三拉四。范炳刚跟他是沧州老乡,喜欢找他溜弯,走前都会把书啊衣褥啊收拾一会儿才出宿舍门。走路四平八稳,他个子高,腿长,不把步子迈得那么大。

到阅览室催他走快点,他会说,“着嘛急呢”。

他整洁、利索,喜欢平头短发,每次让理发时嘱咐,再多去一些。他的头发又黑又粗又硬,根根直立。理完洗头,捏撮洗衣粉,搓得满头白沫,“唰唰”直响。

我爱找他对课堂笔记,他的记录认真,虽也涂抹,但清楚好认。字是中宫收紧,四肢舒放那种,有点黄庭坚的味儿,字不大,娟秀。

毕业后,他毅然回到沧州,安排在黄骅南大港农场中学任教。家里爱人带俩孩子,在农村,那时已经实行责任田了,选择这个工作还能顾家,顾孩子。好高骛远不现实。

工作开始,通信中向我介绍近况,知道他生活还算平稳。只是他有次请我找黄绮先生写个学校名牌,我因曾求过先生两次墨宝,不好意思屡次张口,踌躇再三,只好交白卷覆命。但终究没替他办成,自此心里常存愧疚。

谁知,前几年他竟去世了,一直没听说他身体怎么不好。生命无常,走时,怕还不到七十岁。据说,在人生旅途终点,每个人都会有生命的闪回,迅速回顾过往一生,甜酸苦辣,爱喜悲愁,但主要一定是善意和温情。其中,大学四年,想必也是铭记的一程。

1986年在石家庄

学习期间身体不争气,生了次病,乏力,肚胀,食欲不振,医生诊断是贫血。吃药吃到一看见印有“河北大学卫生队”字样的白色小纸袋就发怵。一种名叫琉酸亚铁的药片,像铁丸,暗红色,沉甸甸的,一到卫生队就给这种药。不知怎么,每次和水吞下会有吞金的感觉。

宿舍几位同学,既要上课又要照顾,温暖得极其让人感动。轮流打开水、扫地清洁卫生免了,不愿去挤、去排队便替我买回饭菜,几次三番陪同到地区医院……联社多次舍弃时间陪同看病。有次,医生建议做个腰骨髓穿刺,查什么造血机能,让回去考虑一下。我俩犯怵,我看他他看我,不敢决定。还是守义和月忠兄见多识广,直言慎重。

在哪里读到过,人的身体是微型宇宙。宇宙神秘莫测,既然如此,干脆没再理睬。谁料,不长时间身体却不知不觉变好了。

人生,总难预知一个又一个下一刻,即使是喜出望外的那种,比如自已莫名其妙地贫血了又莫名其妙地痊愈了,比如四年读书遇到422宿舍如此温暖的同学们,他们是:[刘发海]、王守义、张月忠、[王密东]、韩联社、林建章。

平日看书,犹如随意散步,到一处名胜,饱览山光水色,或发思古之幽情。上学读书,是面对贤哲的讨教,走遍山野的寻矿,是秋收冬藏。

为了一本经典名著,说不定几次到图书馆,好容易借到手。翻至最后封底处,看粘贴的借阅记录一行排一行,红色或蓝色戳上的年月日,头尾銜接,没有空闲下来的时间。有的书,借阅四年也未必借得到,譬如日瓦戈医生、金瓶梅。

晚饭后在教室读书,自由,不受时间限制,谁最后谁关灯。看看时间不早,又暗自加码,再待一会儿。在床上读书很舒服,坐也是卧也是,要记点什么,盘腿坐起,床头与床等宽的行李箱子是书桌。

边散步边默咏唐诗宋词,带上书或事先抄在一张纸上,半路卡住,确认正误,拿出校对。出校门一路向东,一直到小营坊。夏天晚饭后,小营坊的田间小路上,同学三三两两,不绝如缕。

不知谁首创,有样学样。用两棵长钉架一块木板,钉在床铺上方做成简易书架。教材、正读的书插上去。有时,到建新街书店,花块儿八角买本薄册子小书,挤进架上,排成长长一列,床上时光,随时读随手取。墙上小书架,仿佛是同学标配,宛如那年月,在的确良军便服的口袋上别一支钢笔。

读书也有沮丧时侯,尤其到阅览室看书刋杂志,林林总总中挑出一期刋,或情景或心理或语言描写,正读到心领神会、充满期待处,忽然发现整整齐齐少了一页半页,明显是用笔尖沿直尺划过,刚扯下来。

读过的书,有的记忆深刻,有的支离破碎,有的仿佛已经丢失得影踪全无,只剩一个空空的名字。

2022年4月9日

2010年在美国

附:诗六首

大学回忆

第一课

十年梦路阻且长,

际会古城一课堂。

三月窗前风乍起,

白杨楼外已成行。

占座

舍友催何急,

请听鼎沸声。

烦携文具去,

虚位且凭卿。

阅览室路上

春来杨柳半鹅黄,

开卷始觉滋味长。

快步相约天欲暮,

西楼犹自挽斜阳。

心事

我本农家子,

未曾诉人听。

或言稼穑苦,

羞见夜书灯。

午读

枝间日影到东墙,

依旧身心在课堂。

不是腹中无食欲,

诗书韵味馔羞香。

照相

振衣门外站,

牌匾比肩平。

留照只一瞬,

四年与永生。

2022年4月9日

作者简介:

刘英民,1955年10月生,河北赵县人。毕业后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今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工作,曾任市场处处长、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处(直销监管处)处长、办公室主任、邯郸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等,2015年退休。

关键词: 河北大学 莫名其妙 古代文学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