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多些感性、多些个性……把孩子放在最中央|观点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2-04-14 10:50:21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思考:什么样的义务教育才是理想状态的教育?一次幼儿园之行,让我仿佛走进了多年来一直追寻又求之不得的教育“理想之地”。

这里有充满活力与童真的孩子,也有尊重儿童个性的教师;有温馨的校园环境,也有随处散发教育气息的环创作品……充分尊重、拥有温度、饱含乐趣,真正把孩子放在最中央。

那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师、家长,我们能向幼儿园教育学些什么?

一是多些感性,让教育更有灵魂。幼儿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充盈在师生眼里的温度与人性。教师的举手投足、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充满着感性的色彩,少了分数和“物”的属性,使教育真正回归到人。

反思自身,我们虽然也常常把“儿童中心”放在嘴上,但在教育内卷中,也难以“守正”,开始了背地里的随波逐流,慢慢把分数、升学率当作追求目标。因此,考试次数越来越多、试卷分析越来越深、刷题练习越来越多,教育慢慢变得“理性”得可怕。

二是多些活动,让成长更有乐趣。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对象和功能属性,决定了教育必须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真正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学前教育的魅力,就在于把活动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反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活动,成了部分人眼中的“花架子”。家庭教育更是“删繁就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普通家庭甚至将家庭教育与学习辅导画上了等号。

学校应更多组织围绕“核心素养”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家国情怀、科学素养、责任担当等在活动中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言行。作为教师,应在课堂上多组织围绕学习目标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作为家长,教育应多些“形式”,让孩子在乐于参与、富有仪式感的活动中,传承良善家庭文化。

三是多些个性,让成功更多元。教育系统内曾流行一句“戏言”:进了幼儿园,人人都是乖孩子;进了小学,就分出了三六九等。

为什么温柔可亲的教师、彬彬有礼的父母,到了小升初、初升高,就如临大敌?根本原因还是来自教育内卷和焦虑,不同学段对“好孩子”的评价标准有着根本的不同。

义务教育阶段的合格率、优生率、转化率,高中阶段的本科率等,各类数据评价,仿佛是束缚在教师、学生身上的一条条绑绳。对教育规律似懂非懂的家长们,更是把教育行业公布的各类数据,当成孩子成败的标准。

如此一来,教育被不断简单化、粗暴化,哪里还有和风细雨。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们应尊重其个性和多样的成长样态,不应把成绩、升学作为唯一的教育目标和成功方向。这样的义务教育才会充满温度,不断形成正向效应。

四是多些温度,让成长看得见。走进幼儿园,你会发现,这里有着孩子和教师理想的教育状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里没有优劣良莠,这里没有分数比较,这里没有淘汰选拔。

义务教育阶段,我们也可以尝试让教育变得如此美好。不以一次考试、一张试卷决定孩子成败,让每个孩子都有基于自身的成长与成功。评价,更多是对学校和教师后期教育起导向作用,应多层次、多维度地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有利于学生正向反应、激发学生成长动力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让每个人都能从自身的角度,实现基于初始状态的成长。这样的教育,才真正能“长善救失”。

近期教育热门视频

请关注“川教之声”视频号

点击阅览,来“川教之声”视频号

来源| 《四川教育》2022年第2—3期

撰文丨何明春(彭州市隆丰小学校长)

编辑 | 彭之梅

责编 | 黄月

审核 | 白纲

关键词: 义务教育阶段 每个孩子 义务教育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