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教育 >

爬藤少年,人文经典怎么教?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2-04-30 06:48:38

多数孩子学习人文,仅限于十岁前(听)读历史故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阅读老师布置的文学名著。让孩子们系统学习艰涩的人文经典(含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貌似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毕竟即使成年人也很难做到。

但是,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孩子们完全可以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接受人文熏陶,培养整合跨学科知识的能力,触发深入学习的兴趣,并能将所学应用于未来的学业、生活和职场。

针对爬藤少年的人文经典教学,十多年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线下经验。经过重新梳理优化,推出线上课程,具体授课方式如下:

一、课前不可自习

我们希望孩子们“空脑”来上课,因为课前预习有两大缺点:

占用孩子们原本紧张的时间;

产生负担感,抑制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心态越放松,孩子们越能在课上积极思考,教学效果越佳。

二、输出式学习:提问和讨论

受制于大班,传统的学校教学都是输入式的,老师灌输知识点,学生很少有互动的机会。

我们的授课,贯穿师生间的提问和头脑风暴。任何问题不设置标准答案,鼓励开放式提问和讨论,不得互相批评观点。

让学生主动参与,输出式学习更有效!

三、结合生活讲知识

人文学科和数理化不一样,前后知识点没有鲜明的递进关系。如果结合现实生活场景,十岁孩子可以听得懂绝大多数的人文知识点

例如,通过提问孩子们,吃第一个小蛋糕、第二个、第三个,分别是什么感觉?就很容易讲透经济学概念“边际效益递减”。

例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将人分为三档:金质(统治者)、银质(管理者)、铜质(劳动者)。借用游戏中玩家的等级概念,孩子们就能理解深、记得牢。

四、跨学科融会贯通

知识的专业化,是科技加速度发展的产物。但是,过早和过度的专业化也有潜在的弊端。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人的专业化程度越深,也就越容易忽视那些让人依然成为人的生活常识。一个狭窄的领域,往往意味着一个狭窄的头脑。

爱因斯坦指出: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知识的过早专业化,不但会使文化生活得以依托的精神严重挫伤,甚至丧失殆尽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天才画家达·芬奇,还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家、天文学家、建筑工程师。他通晓数学、物理、天文、地质、生理等学科,擅长雕刻和音乐。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留下的约6000页手稿如果在世时发表,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跨学科“雌雄同体”的案例,还有美国国父本杰明·富兰克林、近代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等等。

知识是个有机体,人生不分文理科,这是施老师在著作《塑造精英二代》中提出的观点。整合跨学科知识,不仅能培养创新精神,也能深化对各学科知识的理解。

五、古今结合、中西对比

回顾咱们自己的读书生涯,精彩的授课,是不是都“东拉西扯”?知识应当是立体的,我们的授课,注重古今结合、中西对比。

古今结合:例如,从秦孝公和商鞅共同推动变法,延伸讨论当代创业如何寻找合伙人,如何精诚合作、处理矛盾,实现组织变革。

中西对比:例如,孔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耶稣,都是同时代的人,他们各自提出什么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六、引导课后阅读

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以及下课前留下问题,必然触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主动性,在课后主动阅读相关书籍、网上搜索,以及在课后微信群积极讨论。

关键词: 爱因斯坦 丧失殆尽 亚里士多德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