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民生1+1 >

勿麻痹大意!景区有序开放 科学防疫不能少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0-02-24 16:51:39

据报道,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中国内地部分室外景区开始有序开放。与此同时,全国对医护人员免费的景区已突破1000家。此外,3月初将有更多景区集中开放。

随着近期疫情防控积极信号越来越多,部分景区开始有序开放,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响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的需要。这与各地陆续开启的复工复产一样,都属于经济社会逐步恢复正常秩序的一部分。毕竟,一味的“封闭管理”,也未必符合科学防疫的要求。

不过,疫情防控还未到可以放松大意之时。眼下的景区逐步恢复开放,和其它行业的复工复产一样,也都得坚持和配合好疫情防控这一大前提。

相较于其他行业,旅游业流动人口较多、来源更复杂,且更容易造成人员聚集。这些特点,决定了其稍有不慎就可能放大疫情感染风险。同时,还需要避免景区的开放引发双重的麻痹大意:一方面,恢复开放的景区本身不能忽视疫情防控,允许开放并不等于可以自降防控标准;另一方面,景区开放具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需要避免由此给市民和游客传递放松疫情防控警惕意识的信号。

所以,从目前推出的开放举措来看,各景区一般都采取了分区开放、限员接待的做法。如南京首批恢复开放的景区、公园,开放范围多为开放式景区或景区开放式区域的室外区域;杭州西湖景区则实行游客量控制,日接待量原则上不超过承载量的50%,并分时段安排团队游客间隔性入园,提倡团队游客不超过30人,且所有游客要求佩戴口罩参观游览;四川省旅游景区管理协会则发布指南称,景区须通过网络实名制购票,并设立临时隔离点,确保游客间距能达到2米左右等。

不管是优先恢复开放区域,实行限量接待,还是要求游客佩戴口罩,都是配合当下疫情防控的需要,也体现了景区开放的有序原则。而为了避免一些景区的侥幸心理和不当操作,各地旅游部门和协会也应当依照科学防疫的要求,为景区开放制定科学、接地气的指导标准,比如规定开放时间、人流量限制等等。对游客来说,此时外出游览,除了要做好个人防护,也需要主动配合景区的疫情防控管理,避免因为个人原因放大风险。

疫情防控是项综合工程,需要每个环节的协作、配合。当前,随着疫情进入相对平稳期,一些行业逐步复工复产、景区开始有序开放,有其必然性。但与此同时,疫情防控的环节和主体乃至不确定性因素实际上是进一步增加了,这更需要各个责任主体做好精准防控,将相关风险降到最低。而如何平衡好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和疫情防控的关系,也更考验各地方和部门的治理能力。

总之,不管是复工复产,还是景区开放,既要避免为保障防控效果而采取过激的乱作为,也要克制麻痹大意和倦怠情绪,避免防控效果打折。只有“开放”和防控两不误,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全社会为此次疫情所付出的代价。

关键词: 景区 有序开放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