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春节不能走亲访友,到元宵节无法赏看花灯,眼瞅着,又要延续到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清明节将至,如何在确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缅怀祭扫,成为不少民众关心的问题。
“4月4日就是清明节了,我注意到浙江、江苏等地都发布通告暂停清明祭扫活动,咱们河南会有啥通知?”近两三天,接连有读者打电话询问。记者了解到,目前,依据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省民政厅已经起草了相关文件,正在按程序报批,导向就是在继续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倡导绿色文明安全祭扫方式,让清明更“清明”。
市民故事:网络祭扫已9年 今年她多一个理由倡导
“清明节快要到了,我跟往年一样,继续通过网上祭扫的方式缅怀父母。”71岁的郑州市民霍淑珍说,2011年4月初,她在网上陵园完成注册,从2011年清明节开始,就通过网络祭扫缅怀父母,至今,已连续9年采用这种方式。
霍淑珍曾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周围人习惯称呼她“霍老师”,退休后,依旧热爱学习的她与时俱进,上网、玩微信熟练程度不亚于年轻人,加上理念开明,得知有网络祭扫的方式后,她欣然接受,沿用至今。
“注册免费,上香、献花、鞠躬,现实中能做的网上都可以呈现,还可以时常写写悼文,跟父母说说心里话,拉拉家常。”霍淑珍说,她曾在网上发布“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清明时节寄相思”“爸爸妈妈,给我压岁钱!”等多篇悼文,记录无尽的思念,日后读来,也是一种慰藉。除了清明节,这些年,每年大年初三、农历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她都会通过网络祭扫的方式缅怀逝去的亲人,方便又环保,也能充分表达心意,她觉得“挺好”。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种缅怀方式,她曾把自己清明节网上祭奠父母的截图发到微博上,两小时点击量超过6000次,很多网友点赞。
如今,作为社区教育志愿者的霍淑珍,正准备张罗跟社区经典诵读班的老人分享网络祭扫的体会。“如果有人愿意网上祭扫,我可以教他们如何操作。再说了,疫情的影响大家都知道,今年我倡导网络祭扫时又多了一个理由。”
疫情影响:多地已发布通告 暂停清明期间祭扫活动
受疫情影响,清明节能否外出祭扫成为不少人关心的话题。记者注意到,此前,我国多地已下发通知,暂停清明祭扫服务,倡导通过家庭追思、网络祭扫、书写寄语等方式遥祭先人、慎终追远。
以广东为例,截至3月15日,深圳、汕头、中山、肇庆等地发通知明确,全市暂停祭扫服务,倡导通过家庭追思、网络祭扫、书写寄语等方式缅怀逝者。此外,韶关市殡仪馆暂停2020年清明祭祀活动。
为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祭扫工作,浙江、江苏等地也发布通知暂停清明祭扫活动。浙江省的通知中明确,今年清明期间将暂停组织群众集中祭扫、集体共祭、节地生态安葬仪式等集体性活动,倡导群众疫情结束后开展现场祭扫;为满足群众的祭扫需求,浙江各殡仪馆、经营性公墓、城镇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单位将通过建立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提供免费网上祭扫服务,使群众可通过网络祭扫祭奠先人。同时,殡葬服务单位工作人员可免费敬献鲜花等代为祭扫,乡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可由村班子成员代为祭扫。
3月14日,民政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20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统筹清明节疫情防控与群众祭扫服务管理,事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继续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群众祭扫服务管理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清明节祭扫工作方案,报请当地疫情防控指挥机构批准后向社会公布,让广大居民群众了解、理解并给予配合支持;倡导绿色文明安全祭扫方式,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殡葬服务在线平台,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积极开发推广网上祭扫、预约祭扫、远程告别等在线服务项目,开通殡葬服务机构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服务渠道,提供更加便民的殡葬服务。鼓励通过网络祭扫、网上时空信箱、小规模家庭追思等方式,降低实地祭扫人数及祭扫活动聚集感染风险。
3月16日下午,记者获悉,省民政厅已经依据民政部办公厅的通知要求,起草了我省做好2020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相关文件,正在按程序报批,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公布。据悉,非常时期,我省也积极倡导绿色文明安全祭扫方式,鼓励通过网络祭扫等方式缅怀逝者。
早在1月26日,郑州市民政局下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殡葬服务工作相关事宜的通知》中明确,从2020年1月27日零时起,暂时停止全市所有公墓、陵园、骨灰堂的群众祭扫接待和殡仪馆、殡仪服务机构的守灵及遗体告别服务,开展代祭服务,强化疫情防控。目前,郑州市也已起草了清明祭扫的相关通知。正在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互动征集:疫情下的清明节 如何文明祭扫寄相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气清景明,也是民间寄放情感的重要节日。疫情影响下,今年的清明节势必与以往不同,如何既做好疫情防控,又通过适当的方式缅怀逝者、寄托哀思,成为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 清明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