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 > 要闻 >

催讨货款多年 董事曾违规交易被监管 嘉元科技研发投入占比低至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9-04-18 16:36:00

截至4月17日,上交所官网已披露81家拟登陆科创板的企业,已问询数量增至46家。受理的企业中包括从新三板转战科创板的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嘉元科技”)。记者注意到,2018年6月,嘉元科技股东兼董事赖仕昌违规交易被监管。

公开资料显示,嘉元科技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锂电池高性能电解铜箔研究、生产和销售,2015年10月在新三板挂牌。财经评论家杜坤维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三板很多优质公司失去融资功能,原始股东也失去减持套现功能,转战科创板顺理成章。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嘉元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19亿元、5.67亿元、11.5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3亿元、0.85亿元和1.7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其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在2018年实现突破,但其数据显示,2018年其研发投入占比为近三年最低,仅有3.32%。

一位接近上交所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拟登陆科创板的企业来说,财务指标只是IPO的门槛,充分评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是否具备持续创新能力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研发投入仅有3.32%

科创能力是拟登陆科创板企业定位的关键要素之一。记者注意到,2016年至2018年,嘉元科技研发投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78%、4.21%和3.32%。

对此,嘉元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并未就研发投入逐年降低的原因给出正面解释,但表示公司将继续采取多年来形成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机制,以保持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

除了研发资金的投入,人才也是科创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关键的部分。据了解,截至2018年末,嘉元科技研发团队由 66 名研发人员构成,其中专职研发人员 61 名,兼职研发人员 5 名,占员工总数 8.51%。

公开资料显示,嘉元科技主要从事各类高性能电解铜箔的研究、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行业重要基础材料。最终应用在新能源汽车、3C 数码产品、储能系统、通讯设备、汽车电子等终端应用领域。同时,公司生产少量 PCB 用标准铜箔产品。

记者了解到,嘉元科技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计划用于5000吨/年新能源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铜箔技术改造项目、现有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企业技术中心升级技术改造项目、高洁净度铜线加工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合计9.7亿元的募集资金中将有3.72亿元用于5000吨/年新能源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铜箔技术改造项目,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或许困扰着嘉元科技多年。记者注意到,除了2014年的一起价值为2800万的动产抵押信息,嘉元科技在今年1月21日再次登记了一起动产抵押信息,抵押权人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梅州梅县支行,金额为7751.9569万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为2019年1月18日至2022年2月17日。

除此之外,2018年1月26日,嘉元科技将价值21000万元的股权出质,质权人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分行。

应收账款持续困扰公司

记者注意到,2014年至2016年期间,嘉元科技与多家公司发生买卖合同纠纷,多为催讨货款。事实上,在招股说明书中,嘉元科技也披露了营收账款坏账风险。

伴随着逐年增长的营业收入,嘉元科技的应收账款额也是逐年增加的,数据显示,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 1804.45 万元、5909.27 万元和 13047.18 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17.24%、28.82%和 34.12%。

巨额的营收账款是嘉元科技目前面临的风险之一。记者了解到,嘉元科技应收账款的客户分布较为集中,应收账款前五名合计占比在报告期各期末分别为 72.00%、83.66%、89.40%。应收账款能否顺利回收与主要客户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密切相关,若未来主要客户经营情况发生变动,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对此,嘉元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嘉元科技确实曾与多家企业发生买卖合同纠纷,但这不意味着嘉元科技过去在应收账款方面存在诸多风险,仅是维护公司权益而作出的正当措施。近年来公司通过优化客户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绩效考评、到期货款预警与催收等措施补充和完善了公司风险控制程序。

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嘉元科技还面临一定存货跌价及固定资产减值风险。数据显示,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净额分别为 4413.81 万元、8763.91 万元、10279.42 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 38998.22 万元、47633.23 万元、58594.30 万元。若未来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或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公司存货将面临跌价损失。同时,若行业变动,市场价格大幅下跌,资产利用效率降低,固定资产未来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存在固定资产减值风险。

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嘉元科技同样面临所得税优惠政策变化风险。记者注意到,嘉元科技在2017 年 11 月 9 日取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广东省地方税务局批准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继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三年。公司 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继续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若未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或其他原因导致公司不再符合相关的认定或鼓励条件,则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对此,嘉元科技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将于2020年向主管科技部门提交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申请材料,并对持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充满信心。

关键词: 嘉元科技 违规交易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