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7月10日讯 盘点2017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我们欣喜的看到,在2天时间里,共有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等27个国家的487名学子报名参会,其中347人携带涵盖11个领域的244个项目参加22场海创工程路演;海外专家及孵化器代表、国内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2000家,国内外金融机构100家参会;国内24个省、直辖市,59个城市的137家机构及200多个高新区、创业园的2000余名代表参会;100余家投资机构、30余名著名专家和创业导师助力人才引进和项目对接;上海复旦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科院应用化学研究所等24所外地高校院所及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化物所等8所本地高校院所共60多名代表参会。北京、重庆、厦门等11个城市在海创周期间举办政策发布会。
海创周主体活动结束时,超过80%的路演项目完成中试,可以迅速产品化,进行市场营销推广;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项目超过90%,竞争力较强;近80个项目吸引了100多个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到现场对接,特别是硅谷和波士顿项目得到投资人普遍认可;超过中试的项目近70%,可以迅速产品化和市场化,缩短研发周期,适合在区内落地。
本届海创周共组织全国各地区61家企事业单位到现场招聘人才。2200余人参加洽谈,共有177人与企事业单位达成用人意向。其中IT技术、金融、人力及管理等职位受人才关注度最高。 56个海外学子与114家企业或投资机构实现项目对接,其中达成合作意向32项。
2017“大连设计节”开展的“市长杯”大连工业设计大赛,重点结合《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面向全球设计企业、制造企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和自由设计师征集。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作品近3000件,比去年增加10%,评选出产品组、创意组、小满IP+设计组三大类的一等奖3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45名;特别组织奖5名。创新中国论坛围绕绿色设计、智能制造、IP设计、艺术科技、设计教育合作等热点议题,组织4场专业论坛和三校联合校园招聘会,邀请世界各地60多位设计界人士参会,并吸引包括洛可可、海信、小米、北京华新意创、易造等设计企业来连招才引智。大连创新设计展主要展示“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及国内外优秀作品,并在大连工业大学举办“2017中国艺术与科技创新展”,在大连民族大学举办“大连民族大学设计展”等分展活动。
海创周邀请了一批著名的演讲嘉宾参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程耿东、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李三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VR之父steven、美国加州洛杉矶分校(UCLA)终身研究员教授拉特姆森、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海德主任、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终身教授刘鸿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秘书长苗绿,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厉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著名经济学家徐洪才、梅花天使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优客工厂创始人毛大庆等。
第十八届中国海创周“海纳人才,创业中国”主题得到充分体现,“立足本地,服务全国”主旨得到充分彰显,在推动大连乃至东北振兴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一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的盛会;是一次汇集八方人才、凝聚金融资本、吸引项目对接、开阔创新发展视野的盛会;是一次具有强大影响力、充分展现独特品牌魅力、激发创新发展活力的盛会。
本届海创周特色鲜明、亮点颇多:第一,振兴发展的好形势为海创周取得丰硕成果提供了根本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政方针、实施“东北新一轮全面振兴发展”战略决策,大连加快“两先区”建设的发展势头以及“建设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为国内外企业和人才到大连乃至东北创业兴业增添了信心决心,为海归项目与资本对接促进项目落地注入巨大活力。
第二,“务实高效、管用受益”的办会理念使海创周接地气、旺人气、鼓土气。本届海创周聚焦“海纳英才,创业中国”主题,无论组织的高峰论坛,还是举办的专业论坛和项目路演,无论召开的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恳谈会、座谈会,还是开展的项目对接、政策发布和人才招聘等活动,都更加注重市场需求、企业和个人需求,指向性针对性很强,对转变发展观念、促进招商引资、推动振兴发展都有直接帮助,普遍反映参加海创周听的很解渴、看的很受益、洽谈对接实际效果好。
第三,第一次亮相的活动内容颇受点赞。比如,海创周期间,国家科技部首次组织成立了全国创业导师联盟。再比如,本届海创周首次举办了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论坛,特邀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全国近40所高校50余人、10余家金融机构及近30家企业参加论坛,论坛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高度认可,多家高校待转化的科技成果引起金融机构和企业青睐,并对推动大连高新区知识产权示范区申报起到有力地促进。还比如,我国首个“工业仿真云平台”亮相海创周。该平台由英特仿真和华为公司牵头合作建立,计划部署国内最优秀自主研发仿真软件及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成果,服务全国数万家中小企业,并发布全国仿真软件国家标准。同时,面向全国200余所理工科高校、数百家大型企事业单位。海创周期间,到该平台观摩、体验、“取经”的人员络绎不绝。
第四,政策的鼓励支持为海创周成功举办迸发出巨大活力。围绕吸引国内外更多有识之士到高新区创业兴业,今年初,高新区对海创工程政策进行全面升级,资金扶持额度由原来的最高200万元提升至最高1000万元。海创工程入围项目将连续三年获得100平方米内免费办公场地以及人才公寓一间,给予20万元启动资金;项目立项后三年内给予100—1000万元的研发资助,根据企业对区域贡献情况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科技研发奖励。今年4月,高新区又出台《大连高新区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工程的暂行办法》(简称“科创工程”)。在政策鼓励与支持的推动下,呈现来自海内外的学子、投资人和企业参会热情高景象。与此同时,海创周组委会与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各高校进行合作,专家学者以极大热情、发挥各自拥有的海外引智渠道作用,并从具有海归背景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挖掘优质项目进行申报,不但使项目来源更加丰富,也通过他们的“把关”,使项目质量得到保证。
第五,方式的创新助推人才招聘向好的方向发展。本届海创周参会企业类型更加多样化,除了软件和信息技术类企业外,招聘岗位涉及智能制造、洁净能源、文化创意等众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针对人才招聘的新特点,海创周组委会在人才招聘方式上进行了创新:一是结合实际需求相应转变引才渠道。转变以往侧重从海外招聘人才方式,通过教育部国家留学服务中心回国处,大连市人才服务中心等渠道,广泛吸纳已从国外归国的留学人才;二是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召,注重人才供给效应的有效发挥,开设由50所东北高校联盟专区组成国内人才超市;三是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举办了职场真人秀、人才基因区等精彩热烈的现场互动活动,活动受关注度更高,助推了人才招聘向好的方向发展。
第六,宣传报道形式的改进为海创周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本届海创周在运用主流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基础上,根据网络新兴媒体传播时效性强、受众面广、浏览人数多的特点,市内主流媒体联合打造的大连新闻传媒中央厨房首次通过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对活动时时进行宣传推送,出现活动刚一结束,网民们就能第一时间观看开展活动的微博、现场的图片和视频并引起广泛关注情景。两天时间,仅大连天健网微博发布中文49条、英文35条;发布图片112张、视频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