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财经 >

瑞联新材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3-04-16 17:58:19

瑞联新材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相关资料图)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外界因素对消费电子产品的刺激已经消失,加之国际局势动荡、全球通货膨胀、经济形势低迷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终端消费情绪减弱,智能手机、PC、平板电脑、电视等出货量整体下降趋势明显。下游终端消费电子需求大幅降低导致上游面板价格急剧下跌、面板库存积压,面板厂开始进行产能管控、消化库存,从国内主要面板厂披露的2022年经营数据来看,相较于2021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亏损。

由于产业链传导存在时滞性,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超出预期的行业波动下,公司显示材料业务收入环比出现了大幅下降,加之医药板块销售不及预期,虽然公司主动作为、迎接各种挑战,通过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节约挖潜等多种方式降低成本,推进公司各项业务顺利发展,公司2022年营收较2021年略有下降,但净利润略有增长。

(一)主要经营情况回顾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038万元,同比下降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654万元,同比增长3%,扣非后净利润22,454万元,同比增长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363万元,同比增加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33亿元,同比降低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0亿元,同比增长4%。

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9%,较2021年增长4个百分点。2022年公司毛利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如下:

(1)研发创新:公司不断增加研发投入,鼓励员工技术创新,通过工艺优化、节约挖潜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产品结构调整:2022年,OLED业务的收入占比提升了8%,OLED板块新品和千万级以上产品销售增多,板块整体毛利有明显提升。

(3)外汇波动:公司外销收入均采用美元计价和结算,2022年公司外销收入有所增长,同时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间接利好毛利率。

(二)主要业务板块经营情况

1.显示材料板块

2022年,公司显示材料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24,988万元,占公司营收总额的比重为84.43%,同比2021年增加4,776万元,增幅为3.97%,毛利率为36%,较2021年增长了6个百分点。2022年公司显示材料业务呈现出以下特点:

由于产业链整体的传递时滞性,公司显示材料业务在2022年上半年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下半年大幅下滑;

②显示面板行业景气度的下行对液晶业务的影响大于OLED业务,2022年,公司OLED业务的营收仍有明显增加,OLED业务在公司整体的营收占比接近40%;

○3除原有主力产品继续稳步增量供应外,公司OLED板块千万级以上收入的产品数量大幅增长;同时,得益于高效的研发响应速度和优质的客户服务,公司OLED板块新品数量仍保持较高增速。

2.医药CDMO板块

2022年,公司医药CDMO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8,233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2.32%,同比2021年下降9,907万元,降幅为35.21%,毛利率为59%。公司医药业务收入下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医药板块的主力产品由于客户销售策略调整开始优先消化库存,下调了采购预期,影响了新产品的采购需求,其他新产品的放量销售不足以弥补上述主力产品的销售下滑;

②由于商务交流不便,公司医药市场开拓受限,对医药业务运营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加之部分医药管线对应终端药物的研发、临床或上市进度被迫暂停、延后,对公司相关产品的量产计划有滞后的不利影响。

3.电子化学品及其他新材料板块

2022年,公司电子化学品及其他新材料板块实现销售收入4,500万元,占公司营业总额的比重为3.04%,较2021年增加294万元,同比增长6.99%。近年来,公司经过多年积累,凭借持续的研发、生产投入,电子化学品及其他新材料板块新品数量和形成销售的产品数量都在逐年快速增加,为公司未来业绩快速增长奠定基础。公司围绕电子信息产业,以半导体光刻胶单体和显示用高端光刻胶为主要方向,加大对电子化学品及其他新材料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已开发出半导体光刻胶单体、PI单体和TFT平坦层光刻胶等多款产品,虽然目前整体收入占比相对较低,但电子化学品板块的客户数量、新品数量和形成销售的产品数量都在逐年快速增加,发展潜力巨大。

(四)研发创新

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关系着公司新品、工艺优化、中试量产的导入速度,公司持续保持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力度。2022年,公司科研开发费用支出10,44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同比增长25%。公司着力强化人才培养,加大高端人才引进,优化研发人员结构,通过完善职级体系、配套的薪酬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提升员工自主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在报告期内,公司小试研发团队完成科研开发项目合计500余个,科研项目平均达标率超过90%,中试项目成功率超过95%,科研新品上线率进一步提高,研发成果丰硕。公司开发的酶催化定向手性合成技术可以实现定向手性合成;微通道连续流反应技术大幅提高了反应的选择性,有效规避了釜式反应的安全风险;氢同位素取代率的分析技术可实现对产品制备全过程中氢同位素取代率的精准把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新增13件发明专利申请,累计在申请中的专利51项,获得授权专利67项。

(五)重点产能建设

目前,公司形成了以西安总部为行政研发中心,渭南海泰为主要中试基地、蒲城海泰为核心生产基地、瑞联制药为原料药生产基地、日本瑞联为医药业务市场开拓基地、大荔瑞联和大荔海泰为产能储备基地的“一中心多基地”架构体系。报告期内,公司的产能建设以蒲城海泰和瑞联制药为主,资本性支出除用于原有项目的改扩建和零星修缮外,仍以募投项目的投资为核心。公司全年固定资产类资本性支出金额为51,749万元,其中募投项目支出金额为43,750万元。2022年,公司各募投项目逐步进行产能释放,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生产项目部分车间陆续投入使用,资源无害化项目、瑞联制药原料药项目一期车间均开始试运行,蒲城海泰新能源材料自动化生产项目已交付。募投项目的整体建设进度虽因设备供货期延长、物流不畅、施工受限等原因略有滞后,但整体推进顺利,显著提升了公司产能,为促进公司业务规模化增长和新产品的量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对外投资

寻找与公司医药业务相契合的优秀医药企业,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促进公司医药、尤其是原料药业务的发展,是公司医药业务一直在努力的方向。2022年公司投资海融医药,并与海融医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创新药、高端仿制药、原料药工艺研究及生产相关领域开展全面的深入合作。海融医药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改良型新药、高端仿制药物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与海融医药的合作有利于完善公司医药产业布局,为公司医药业务向下延伸至原料药奠定基础。公司日本子公司日本瑞联于2022年正式设立,增资后注册资本为5,000万日元,日本市场作为公司目前主要医药业务所在地和医药市场的重点开拓方向,日本瑞联设立后有利于通过本地化的营销服务和更便利的售后支持对日本医药客户进行开发和维护,巩固和开拓日本医药市场。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专用有机新材料,业务内容涵盖显示材料、医药产品、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其中显示材料产品根据终端产品显示特性的不同分为OLED材料、液晶材料;医药产品包括创新药中间体和原料药(试生产中),电子化学品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光刻胶单体、TFT平坦层光刻胶、膜材料中间体和聚酰亚胺单体等。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为生产和销售专用有机新材料,公司从上游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根据客户提供的各类材料结构式及技术指标要求,公司针对性研发合成路线及纯化工艺,定制生产以销售给下游客户获得收入和利润。

2.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基础化工原料和各类定制初级中间体。公司建立了以《采购管理制度》《供应商管理办法》《产供销存货管控办法》等多项采购管理制度为基础的采购体系,严格按照制度流程合规采购,对主要供应商采取合格供应商认证机制:采购部对潜在新供方进行前期调查,对其生产规模、信用情况及体系建设进行初步评价;初评通过后通知新供方送样进行小试样品评价,经评价合格后,评价部门出具评价报告,采购部组织相关部门考察供应商、出具考察报告;公司根据报告确定合格供应商,后期按照《供应商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公司采用“以产定购与合理备库”相结合的采购模式,根据订单需求、备货需求及原材料市场变动情况制定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经审批后,采购部根据公司质量标准的要求,结合供应商库存、产品品质等情况,在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录中经过询价、比价、议价等流程,采购完成后执行检测、入库、报账、付款等工作。

3.生产模式

公司以客户订单及中长期预计需求量为导向,采用“以销定产”为主、“合理库存”为辅的生产模式,在确认客户订单后,由经营计划部编制生产任务书并根据产品生产工艺安排采购部进行原材料采购,与生产部门根据生产工艺和原材料到货时间共同制定生产计划,生产承接部门根据《生产计划》组织实施生产并在完成产品生产后向质检部门送样检测,送样质检合格后办理入库供营销部提货。在生产方面,公司以自产为主,辅以外协加工以缓解自有产能不足的压力,保障产品的正常市场供应。

4.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主要为按照终端生产企业特定技术指标要求生产的定制产品,采取直销方式销售给下游客户。根据部分日韩地区终端生产企业的商业惯例,公司通过其指定的代理采购商进行销售。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的主要产品根据其终端产品应用领域和业务类型,分别属于显示行业、医药CDMO行业和电子信息行业。

(1)显示行业

作为显示行业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显示材料的技术和品质决定了面板的显色度、对比度和使用寿命,显示面板的市场规模和终端应用情况直接反应了显示材料的技术成熟度并推动显示材料不断进行迭代、优化。2022年,在经济下行、通货膨胀、前期供给端新产能集中释放等多重因素下,终端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消费者迭代换新的欲望减弱,全球显示行业处于下行周期,2022年,全球显示面板的出货面积为2.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4%,市场规模约为1,230亿美元,同比下降21.72%。

2022年,AMOLED面板的出货面积约1,412万平方米,占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面积约为5.7%,市场规模约为426亿美元,占全球显示面板市场规模约为35%,预计到2024年,AMOLED面板的出货面积将增长至1,967万平方米,市场规模达到525亿美元。虽然AMOLED面板2022年的出货情况并未实现预期的高增长,但无论是出货面积还是市场规模占全球显示面板的比重均有提升,尤其是在折叠屏手机、车载、AR/VR、平板电脑、游戏平台等高端、新兴市场领域的渗透率。在中小尺寸领域,在智能手机整体低迷、手机出货量大幅下降的背景下,AMOLED手机面板的出货量较2021年降低7.5%,但占比提升至37%,主要是由于使用OLED显示技术的可折叠手机出货量逆势增长,第三方预测,2022年全球可折叠手机的出货量约为1,420万台,同比增长77.5%,随着各个手机厂商相继进入折叠屏手机领域,并在铰链、折痕控制和价格下探方面不断努力,预计2023年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将超过3,000万台。而中国折叠屏市场2022年出货量近330万台,同比增长118%,折叠屏产品在国内智能机市场的占比从2021年的0.5%上升到1.2%,预计2023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车载领域,随着车企竞相布局智能化车载显示,车载屏幕的需求范围从传统的中控屏、仪表盘拓展至副驾驶、新兴的HUD和电子后视镜,对屏幕显示、形态和触控技术的要求不断提升,OLED屏幕凭借柔性和轻薄的优势从高端汽车品牌向中高端品牌渗透,根据Omdia的预测,2022年OLED车载显示面板的出货面积为28,406平方米,同比2021年增长86%,预计到2027年车载OLED面板出货量将从2022年的57万片攀升至520万片,复合增长率高达56%,市场规模近12亿美元。

在大尺寸领域,消费需求下降叠加液晶面板价格暴跌的双重压力,占据高端电视市场的OLED电视出货不及预期,据Omdia数据,2022年全球OLED电视的出货量仅为740万台,占全球电视总货量的比例为3%,与2021年基本持平,远低于2021年66%的市场增幅。未来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大尺寸OLED“色偏”和寿命期问题进一步改善,技术进步推动价格下降,大尺寸AMOLED面板将进入一个更为稳定的需求增长模式,OLED电视市场规模和渗透率有望持续上升,市场预测,2023年全球电视OLED面板出货量将同比增长约11%,达到852万片,渗透率上升至4.1%,其中1,500美元以上的高端电视市场,OLED电视的出货量占比将接近50%。

在经历了2021年的透支性高速增长后,面对全球通胀下得供需不平衡,相较正处于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的OLED显示,经过充分市场竞争、处于成熟稳定发展阶段的液晶显示行业上下游的下滑显著高于OLED。在大尺寸领域,LCD电视面板市场成熟且供应量较大,受冲击更为严重,据Omdia统计,2022年,全球LCD电视面板出货量约1.97亿台,创10年来最低记录,其中备受市场瞩目的MiniLED电视的出货总量预计仅为300万台,但市场仍看好LCD电视的大尺寸趋势,2022年TFT-LCD电视的出货面积和加权平均尺寸的下降幅度与市场规模相比仅略有下降,高端大尺寸TFT-LCD电视的销售仍具有明显优势,Omdia预测2025年TFT-LCD电视的加权平均尺寸将增长至52.8英寸。在中小尺寸领域,据Omdia统计,2022年智能手机TFT-LCD面板出货量大幅下滑至9.9亿片,同比下降了25%,车载TFT-LCD面板出货量在2022年小幅增长4%至1.95亿片,收入规模已超过智能手机。

尽管2022年显示行业遭遇行情冷淡、价格下降等诸多不利情况,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下游需求回暖以及技术升级、产业创新,面板行业的刚性需求正在回归,显示行业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医药CDMO行业

CDMO业务是为制药企业提供药品生产所需要的工艺流程研发及优化、配方开发及试生产服务,并在上述研发、开发等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从公斤级到吨级的定制生产服务。CDMO行业属于医药制剂产业链的前端环节,从临床前的研究到临床试验、到最终上市商业化生产销售的各个阶段帮助药品研发企业降低研发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研发上市时间。

CDMO行业赛道宽广,全球创新药企业研发投入提升推动CDMO行业持续扩容,且以化学药CDMO为主,市场集中度低、高度碎片化。人口老龄化加剧、医药行业的刚需属性和稳定增长的医药市场需求为医药企业提供了研发动力,根据EvauatePharma的预测,2022年全球医药研发支出从2016年的1,594亿美元增长至约201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预计2026年将增长至2,325亿美元。同时,医药研发企业面临疾病日益复杂、政策监管持续升级,新药研发成本上升、研发成功率下降的局面,进一步促进了以平衡研发成本、研发效率和研发投入回报率为目的医药外包需求的提升,并逐渐从医药中间体的CDMO向API和制剂的CDMO发展,根据Frost&Suivan的相关数据,2016年到2020年,全球化学药CDMO市场规模从259亿美元增加至37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9%,预计2022年达到469亿美元。随着我国CDMO企业的综合技术水平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全球医药外包产业链从欧美向中国转移,加之我国MAH制度确立了药品上市许可和生产许可分离,激发了国内科研机构和小型药企的创新活力,中国CDMO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全球CDMO行业的市占率逐年提升,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医药CDMO行业的市占率预计从2021年9.5%提升至2026年的16%左右。

(3)电子信息行业

公司电子化学品板块的主要产品对应的终端应用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市场细分程度较高,技术发展和行业状况差异明显,核心产品的直接下游主要为半导体光刻胶领域和显示面板用光刻胶领域,行业情况如下:

作为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工智能、5G、工业电子等新兴市场的不断发展,全球半导体、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光刻胶的市场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根据相关市场数据,全球半导体的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4,122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5,735亿美元,全球半导体材料的市场规模在2022年创历史新高,达698亿美元,全球半导体光刻胶的市场规模达到近23亿美元。光刻胶作为半导体行业的关键材料之一,技术壁垒较高且对电子元器件、部件的功能和稳定性影响大,高分辨率的KrF光刻胶、ArF光刻胶和EUV光刻胶的核心技术基本被日本和美国企业所垄断,加之近年来美国对华半导体管制不断升级,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均积极支持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我国半导体光刻胶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

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终端消费电子市场的增长,全球进入屏时代,电子设备的平均尺寸和全球显示面板的出货面积不断提高,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显示面板供应市场和消费市场,对面板用光刻胶等上游材料的需求也持续增长,但我国光刻胶的自主生产主要集中在PCB光刻胶、TN/STN-LCD光刻胶等领域,对TFT-LCD等面板用高端光刻胶产品仍以进口为主,面板用光刻胶市场空间广阔、国产化替代需求迫切。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显示材料行业

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是OLED面板和液晶面板的上游关键组件,公司是国内极少数同时具备规模化研发生产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的企业之一,公司的OLED升华前材料和单体液晶制备技术已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公司生产的OLED材料包括OLED升华前材料和中间体,其中,OLED升华前材料的收入占比达70%,凭借稳定高质量的产品品质、快速研发响应能力、优质的服务等综合竞争优势,客户群已基本实现对国际领先的OLED终端材料企业的全覆盖,公司生产的OLED升华前材料已实现对发光层材料、通用层材料等主要OLED终端材料的全覆盖,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规模化量产全系列氘代发光材料(红绿蓝)的企业,2022年公司氘代发光材料销售额占OLED材料销售额的27%。

公司生产的液晶材料以单体液晶为主,公司与全球知名的混晶厂商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系全球主要混晶厂商Merck、JNC和国内三大混晶厂商江苏和成、诚志永华、八亿时空的战略合作伙伴。

(2)医药CDMO行业

公司凭借在显示材料领域积累的化学合成、纯化、痕量分析等技术经验,将技术应用延伸至医药领域,成功拓展了医药CDMO业务。公司目前生产的医药中间体产品主要为小分子化学药中间体,且以创新药中间体为主。公司属于医药CDMO行业的后进者,相较于国内小分子CDMO的龙头企业,公司的医药中间体业务规模较小,医药研发水平和医药管线数量仍有较大差距,但是从具体医药产品来看,公司的医药产品对应的终端药物多为创新药,主力产品的客户系全球知名药企,且对客户的供应处于独供或一供的地位,与客户合作紧密,黏度较高,公司医药业务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医药业务作为公司的长期重要的发展战略,公司持续从人才引进、研发投入等方面优化该板块的资源配置,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和结构。在产品管线层面,截至2022年底公司共有医药管线140个,相较于2021年底净增加40个,其中终端药物为创新药的项目103个,仿制药项目32个,未知5个。

2、未知系指部分终端药物的商业化进度、名称、治疗领域等相关信息公司无法获悉。

(3)光刻胶材料行业

基于与全球顶尖客户长期合作积累的合成纯化经验、金属离子的分析检测和去除能力、中试量产优势以及在日本市场的良好口碑,公司从2015年开始研发半导体光刻胶单体和膜材料中间体等光刻胶材料,以高端光刻胶材料为重点方向,主要面向日本和欧美市场,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光刻胶单体、TFT平坦层光刻胶、膜材料中间体和聚酰亚胺单体,其中膜材料中间体主要为显示面板用光学膜材料,光刻胶材料包括显示用光刻胶和半导体光刻胶单体,半导体光刻胶单体以ArF光刻胶单体、KrF光刻胶单体和EUV光刻胶单体为主;显示用光刻胶主要为TFT平坦层光刻胶,具体应用于液晶面板的TFT基板的平坦化保护层中。公司虽已研发出多款光刻胶材料,但由于光刻胶市场进入壁垒较高,客户验证周期长,目前光刻胶产品的销售收入整体规模较小,但公司研发的光刻胶材料附加值高,下游行业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未来公司相关产品的测试通过及规模化量产,公司光刻胶材料业务将能够有显著提升并在特定产品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专用有机新材料的研发及生产,公司核心技术均来自于自主研发及生产过程中的不断优化,不存在依赖外部购买或合作开发的情形,公司拥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核心技术的完整所有权,公司通过申请专利及制定严格的保密程序相结合的方式对核心技术予以保护。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67项,其中发明专利57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

本年新申请专利13项,累计已提交申请待审核授权的专利为51项。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完善的研发和技术体系

公司形成了“以OLED研究部、医药研发部、液晶研发部和项目发展部等部门为主导,中试研究部完成产业化中试放大,质量检测部负责分析测试,工艺流程再造研究部完成对现有化学反应的优化挖潜”的多维度研发技术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67项,本年新申请专利13项,累计已提交申请待审核授权的专利为51项。公司已建立了涵盖合成方案设计、化学合成工艺、纯化技术、痕量分析、同位素分析、量产体系六大方面的十五项专有技术体系。

2.优秀的质量检测和过程控制能力

公司产品属于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对终端产品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公司先进多样的检测方法提高了杂质检出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强大的杂质控制和质量检测能力保证了产品的纯度和质量稳定性,公司主要产品的技术指标水平远超国家标准,已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3.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公司十分重视对企业技术进步以及科研能力提升方面的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历年研发投入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以满足公司技术开发、产品持续创新的需求。同时,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之一参与了OLED行业国家标准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用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纯度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37949-2019)的编制。

4.强大的产业化能力

能否实现中试放大且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是实验室成果商业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公司以应用性的技术研发为主,研发技术的产业化能力较强,目前拥有超过100人的经验丰富的中试团队。2022年,公司中试放大项目60余个,中试完结项目的成功率超过95%。

5.与同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无论是在液晶材料领域,还是在OLED材料领域,公司已与包括Merck、JNC、Dupont、Idemitsu、Doosan、SFC、LG化学、八亿时空、江苏和成、诚志永华在内的的海内外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成为这些客户的战略供应商或重要供应商,在其供应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医药CDMO业务中,公司已与全球知名药企Chugai、阿斯利康、日本的大冢制药、卫材制药、Kissei以及国内普洛药业(000739)、合全药业等建立了稳定而密切的合作关系,其中,公司目前核心客户Chugai系全球制药巨头罗氏之控股子公司,双方紧密合作已十余年。

公司的核心客户均是业内顶尖的、最优秀的代表企业,在与这些行业内领先企业的紧密合作过程中,公司各方面的能力得以不断提升、进步。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显示技术迭代风险

在显示领域升级迭代的过程中,若公司产品技术研发创新跟不上市场对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或持续创新不足、无法跟进行业技术升级迭代,可能会受到有竞争力的替代技术和竞争产品的冲击,将导致公司的产品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从而使公司的经营业绩、盈利能力及市场地位面临下滑的风险。

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高端显示材料和医药行业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对研发技术人员依赖较高,尤其是高端研发人员对公司研发实力与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是公司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在行业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客观上存在研发团队人员流失的风险。如果发生研发人员大量流失的情况,将对公司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带来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公司的客户集中度较高,与下游应用领域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产业格局有关。未来如果前五大主要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对公司的采购出现突然性的大幅下降,且对其他主要客户的销售增长无法弥补,则公司可能面临因客户集中度较高导致的业绩波动风险。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基础化工原料和各类定制初级中间体,原材料的价格变化直接影响公司的利润水平。近年来随着国内环保政策的趋严,公司采购的部分原材料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普遍性大幅度上涨,且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不能同步上调,将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环境保护风险

公司属于有机新材料行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三废”排放和综合治理的合规性要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家及地方政府可能在将来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未来如果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发生排污违规、污染物泄漏、污染环境等情况,将面临被政府有关监管部门的处罚、责令整改的风险,从而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4.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属于有机新材料行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易燃易爆物质及有毒原料的使用。公司未来如果设备老化毁损、人为操作不当或发生自然灾害,可能会导致火灾、人身伤害等安全生产事故,将可能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给公司带来损失。

(五)财务风险

公司生产中会采取超额投料的方式以保证目标产量,由此可能导致一定数量的超额产出,存在因库存产品增加导致的减值风险。公司存货主要构成是库存商品,存货绝对金额较大、占总资产比例较高。

公司所处的新材料领域具有产品技术更新较快的特点,在此行业背景下,未来公司可能面临因产品技术更新、市场需求环境变化、客户提货延迟甚至违约等情形,导致存货减值大幅增加的可能。

2.新增固定资产折旧规模较大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市场开拓良好,为了应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自筹资金及IPO募集资金对蒲城工厂进行了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公司新增固定资产折旧规模较大,期末在建工程的逐步转固会进一步增加固定资产的折旧规模,且募投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初期阶段,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公司未来市场及客户开发不利,不能获得与新增折旧规模相匹配的销售规模增长,则公司存在因新增固定资产折旧规模较大导致利润下滑的风险。

3.税收优惠变化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子公司渭南海泰、蒲城海泰被有权主管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企业,企业所得税减按15%计征。如果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和西部地区鼓励类企业的税收优惠法律法规发生重大调整,或者公司未来不能持续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企业资格,将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的产品以外销为主,享受出口产品“免、抵、退”政策。如果国家有关出口退税的法律法规发生重大调整,或者公司未来出口退税率发生变动,将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六)行业风险

1.显示行业市场波动的风险

公司的显示材料产品的终端应用领域主要为显示面板,若下游终端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将对产业链上游材料端的供应产生不利影响,若公司无法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对客户的供应份额,公司将面临显示材料业务下滑的风险。

2.医药CDMO业务的风险

CDMO业务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虽然其产品毛利率较高,但是CDMO业务的前期投入较大、研发周期较长。同时,除公司自身的技术研发与生产能力外,医药中间体能否进入量产阶段形成规模化利润贡献还取决于下游终端药品的研发成败、临床实验结果及能否实现商业化销售,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公司面临因特定医药中间体合成工艺路线研发失败,或终端医药制剂研发失败,导致新开发的医药中间体品种无法规模化放量的风险。

(七)宏观环境风险

1.贸易政策变动的风险

公司的境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较高,境外客户主要集中在日本、欧洲和韩国等地区。未来,若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局势、与中国的贸易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则可能会对公司产品的境外销售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2.汇率变动风险

公司的外销收入主要以美元结算,因外销收入占比较高,公司面临因人民币汇率波动导致的汇兑损失风险。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038万元,较2021年下降2.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653.85万元,较2021年增长2.82%。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公司的主要产品单体液晶显示材料和OLED前端材料均属于显示材料,出售给下游的混合液晶制造商和OLED终端材料制造商后,最终被用于TFT-LCD面板和OLED面板中。故此,公司此两块核心业务的发展与LCD、OLED显示技术的兴衰紧密相关。

1、显示材料行业

2022年,消费电子行业延续了2021年下半年的下行趋势,液晶面板行业处于低谷,国内液晶面板产线整体稼动率和面板价格大幅下降,三星和LG陆续退出液晶面板生产后,加速了液晶面板的“中国时代”,全球液晶显示面板供应格局进一步调整,京东方等国内头部面板厂商的寡头地位逐步清晰。同时,国内面板厂商加码大尺寸面板和车载面板的产线布局,市场预计,2022年,国内液晶面板厂商的产能占全球液晶面板产能的比重已升至70%;同时,面对头部面板厂商高世代线的效率优势、不断提升的技术水平和成本竞争压力,部分小型面板企业因无法承受持续的高资本投入和亏损而关闭,国内面板制造企业头部聚集效应增强。

液晶面板的减产导致对上游液晶材料的需求下降,根据Omdia预测,2022年混晶材料的需求量同比下降了4%。虽然液晶面板产能已高度中国化,混晶国产化率不断提高,但由于全球高性能混晶材料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主要被Merck、JNC和DIC三家国外企业掌握,国外混晶厂商在全球液晶材料的供应体系中仍有较高的话语权。就国内混晶厂商的竞争格局而言,基于与下游面板厂商长期合作建立的信任关系、稳定的品质供应、认证周期长等原因,国内混晶供应虽然竞争激烈,但仍以江苏和成、诚志永华和八亿时空三家为主,并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目前OLED显示面板仍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VR、可穿戴设备等中小尺寸消费电子领域,2022年OLED智能手机屏幕以65%的出货量份额和76.8%的收入份额继续占据OLED面板第一大应用市场。全球OLED显示面板主要由韩国的三星显示、LGDisplay以及中国大陆的京东方、维信诺(002387)、和辉光电、深天马等供应,其中韩系面板厂商三星显示和LGDisplay分别在全球小尺寸OLED面板和大尺寸OLED面板领域继续保持绝对优势地位,2022年开始,三星显示和LGDisplay完全放弃液晶面板供给,加大对OLED及新一代显示技术的研发,尤其是在大尺寸和笔电等ITOLED面板和OLED材料领域的投入,以进一步拉开与中国的技术差距。凭借庞大的消费市场优势和国产OLED面板技术的提升,国内主要面板厂商加快布局OLED产线,AMOLED面板产能的同比增长率持续高于全球同比增长率。在智能手机领域,除了对中低端手机的刚性OLED面板供应量增多外,在高端智能手机面板领域与韩系面板厂商展开竞争,群智咨询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市场中,韩系面板厂商的出货量进一步下降,三星显示的市场份额占比下降至63%,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中国大陆OLED面板厂商的出货量占比升至21.3%。

随着国外专利逐步到期、国内OLED面板企业市场占比提升并开始寻求更高性价比材料供应商以保证供应链安全,国内OLED材料的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但相较于混晶材料生产厂商的集中和混晶材料较高的国产化率,OLED升华后材料的生产厂商众多且还处于高度充分竞争阶段,国外OLED材料厂商的专利和技术壁垒仍较高,全球OLED终端材料主要由韩国Dupont、SFC、Duksan、Doosan、德国Merck、日本Idemitsu和美国UDC等国外制造商垄断供应,目前国内OLED终端材料厂商主要包括北京夏禾、吉林奥来徳和西安莱特光电,但供应体量和市场占比相对较小。

2、医药CDMO行业

虽然全球CDMO市场分散,但医药CDMO行业起源于欧美,技术、服务更成熟,全球研发投入和营收规模较大的制药公司主要集中于欧美和日本,因此在地域上,CDMO企业主要集中于欧美和日本地区,欧美和日本CDMO行业占据全球CDMO市场份额的60%以上。近年来,基于完善的产业体系、人才和成本等竞争优势,在医药研发分工进一步精细化、国际大型药企的带动和中国鼓励新药研发的背景下,医药CDMO产业逐步从欧美成熟市场向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转移,以印度和中国头部厂商为主的CDMO企业位于全球第二梯队,市场数据预测,2025年,我国CDMO市场规模将达到1,235亿元,2026年将占全球市场的16%左右。目前国内营收规模较大的CDMO企业主要为药明生物、合全药业、凯莱英(002821)、博腾股份(300363)和九洲药业(603456),但未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3、光刻胶材料行业

近年来,作为PCB、显示面板和半导体行业制造环节中的关键材料和高技术壁垒材料,随着我国显示面板国产化率提升、半导体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政府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内许多企业和人才投入到光刻胶材料的研发中,国产光刻胶的产能不断增加,市场预测2022年,我国光刻胶行业生产总量将达到19万吨,同比增长27%,产业市场规模达到98.6亿元,同比增速6%。虽然我国光刻胶产业发展势头加快,但是从光刻胶的种类来看,国产光刻胶在技术水平、市场份额方面落后于世界先进厂商,国产的光刻胶以PCB光刻胶和显示面板中的部分中低端光刻胶为主,半导体和显示面板中的高端光刻胶我国部分企业虽然有一定技术储备和产品验证,但是量产仍然受限,进口依赖度较高,且技术要求越高的光刻胶头部聚集效应越显著,EUV光刻胶、ArF和KrF光刻胶基本完全被陶氏、JSR、信越化学、TOK等美国和日本企业控制。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半导体、超级计算机等先进科技领域实施出口管制后,将加剧国内高端光刻胶的供需短缺,进一步激发国内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实现材料自主的信念,加速国产光刻胶材料导入供应链并实现替代的进程。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23年,中央经济会议指出经济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根据国家经济政策的要求,结合公司不同业务板块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2023年公司将继续深耕OLED材料和医药板块两大重心业务,保持公司在全球液晶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增大对光刻胶等电子化学品的研发投入、加速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及储备产品的商业化进程,稳中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实现公司各项业务收入稳步提升,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1、显示业务

(1)OLED业务

2022年下半年,在显示行业下行和液晶显示面板价格大幅下跌、低价竞争的压力下,OLED显示行业并未延续2021年的高增速,增速有所放缓,但OLED面板的出货量和OLED材料的需求量仍保持增长,尤其是OLED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尤为显著,在折叠屏手机、笔电平板、车载等领域进一步替代传统LCD面板。在智能手机领域,随着OLED技术的成熟,小尺寸面板的价格进一步下探,从高端机型开始加速向中低端手机机型渗透。市场预测,苹果将在iPad和MacBook中采用OLED显示面板,作为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制造商的领军者,苹果的这一举动也将带动OLEDIT面板渗透率的加速提升。

从市场数据可以看出,2023年市场对OLED产品仍保持期待,公司将多措并举保持OLED业务的高增长趋势。随着OLED渗透率的提高,公司多批次小批量订单的情况进一步改善,但新产品和小批量订单的数量仍显著高于其他板块,公司将及时梳理供应相对稳定的、有一定规模的产品进行工艺优化,提高OLED产品毛利率。另一方面,在市场动态和技术方向方面继续同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加大对OLED板块的研发投入,提高OLED新品研发效率的同时保证研发方向的前瞻性,抢占市场先机。

(2)液晶业务

显示行业在经历多年的高景气周期后,由于宏观经济冲击导致终端消费需求骤降,以液晶显示为主的显示面板行业开始下行,面板价格持续下跌,2022年下半年,部分面板厂的稼动率已不足50%,面板价格跌破成本价,虽然对上游产业链供应端液晶材料的传导存在滞后性,但从2022年中起,液晶材料企业开始面临订单延期或取消、订单量减少、发货推迟的情况,产能紧张局面已不复存在,直到2023年初全球液晶面板价格才基本触底,止跌企稳。2023年,从各类行业数据、下游客户的反馈和预期订单来看,一季度行情持续冷淡,从二季度开始液晶面板的行业需求将会有所回升,但复苏缓慢,面板厂仍将谨慎备货。预计从下半年开始,终端消费需求进一步恢复,叠加面板厂低库存态势,涨价诉求强烈,液晶面板有机会迎来量价齐升局面,上游材料需求有可能恢复至2021年水平。

因此,2023年,公司液晶业务仍面临较大挑战,维稳和存量市场竞争是液晶板块的业务核心,一方面公司需继续坚持工艺优化,在保证产品品质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维持液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密切跟踪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液晶产品的生产策略,加速负性液晶等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进度,进一步提高公司液晶业务的全球市场份额。

2、医药业务

由于主要客户销售策略的调整和部分医药产品的采购计划推迟导致公司2022年医药业务未达预期,但公司长期看好医药CDMO行业的发展前景,坚定将医药CDMO作为业务长期发展的重心,从医药中间体延伸至API、制剂的CDMO全产业链是公司医药业务的发展目标。2022年下半年,瑞联制药原料药项目一期车间已建成,已导入数个原料药产品进行试生产,瑞联制药已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截至目前,部分原料药产品的工艺验证已完成,正在进行稳定性考察,部分产品正在进行工艺验证,部分产品处于中试放大阶段。2023年,计划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2-4个项目进行注册申报,新项目的中试放大和工艺验证也将同步推进,预计2024年将有部分产品通过GMP符合性检查。

在公司通过GMP符合性检查、原料药规模化量产前,公司医药业务的核心依然是医药中间体,促进现有主力产品的销售增长,恢复医药业务的销售规模是2023年医药CDMO板块的战略目标。一方面加深客户的拜访交流,做好医药产品的销售服务,持续关注终端药物的进展,实现现有客户老产品增量、新产品拓展和新客户的开发,增加医药管线尤其是优质管线的数量;其次,继续加大医药板块的研发投入和医药高端研发人才的招聘,进一步提高医药产品的研发效率、收率和成本竞争力,保障公司医药产品从中间体向原料药、从小分子向中分子、大分子领域的顺利延伸;再者,以日本市场为医药业务开发重点,充分发挥日本子公司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客户的深度和广度。

3、电子化学品及其它新材料业务

电子化学品及其它新材料作为增加公司业务弹性、贡献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业务板块,项目研发以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壁垒的电子材料为主要方向,截至2022年,该板块已储备多款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以半导体和显示面板为主,实现储备产品的初步规模化销售、保持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是电子化学品及其它新材料业务2023年的战略目标;相较于显示、医药板块多年的研发生产经验和客户信誉积累,电子化学品及其他新材料业务的客户开拓难度更大、新产品的验证周期更长,在质量检测分析方面的侧重点和关键技术指标也有所不同,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新材料研发人员和质检人员对该板块新产品技术指标的学习和对外交流,引进新材料方向的研发人员扩充研发队伍。此外,通过项目研发团队与市场开拓团队的密切配合多渠道获取客户,促进技术开发与储备产品商业化同步推进,培育更多与公司现有技术相契合的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新产品,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结构。

(三)经营计划

虽然2023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但在经济复苏、下游市场回暖的背景下,公司将围绕既定的战略目标,继续坚持“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的经营方针,坚持目标导向,以“市场开拓、提效降本”为重点,提高公司的运营管理效率、科研开发能力、生产制造效率,努力实现2023年的经营目标。2023年主要经营计划如下:

1、坚持技术引领,强化创新驱动

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高端研发人员的引进,持续优化高端人才考核留用体系,倡导高端人才着力解决各业务板块的共性技术难题和技术创新。重视实验前期策划、强化实验过程管理和实验总结管理,持续加强对小试工艺研发过程中的异常数据及影响产业化放大的异常操作的管理,严控研发工艺输出的质量;整合科研系统内部资源,让科研系统内部技术信息高度共享,提升科研系统内部的运行效率;依据客户不同阶段性需求实施项目级别和研发模式分类,提高报价和应对效率。

2、严控存货规模,优化存货结构

2022年上半年公司业务持续增长,为应对客户订单预期,加大了库存准备规模,随着下半年订单锐减,加上客户延期提货,导致公司存货规模急剧上升。存货管理的核心是管理“风险库存”,2023年,公司将继续深挖并分析各类库存形成原因、尤其是可控的“管理类问题”带来的存货风险,将这些问题分解至各个系统,改进、优化、完善,直至跟踪落地,提升存货周转效率并降低整体存货水平。同时加强同客户的沟通,保证客户预期和订单的准确性。

3、改进生产计划、促进质量提升

继续实施“物料衡算”和“精细化排产”,大胆尝试作业模式,深挖产能效率提升的空间;持续推进大宗产品专线化和投料节奏,深挖大产品的产能潜力,保障大客户的订单供应持续稳定、及时、高效。提高产供销沟通频次、改善产供销的沟通模式,提高沟通效率和生产效率;经营计划部与信息化管理部联动,基于ERP系统建立成本核算、成本预测和成本反馈系统,为经营管理准确、快速提供决策依据。

4、完善管理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坚持精细化管理,以“高效、快速满足客户需求”为终极目标,全面梳理优化业务流程,推行定岗定编,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提高人均生产力和运营效率。继续夯实基础管理,确保制度的完善性和有效运行。

5、提升人员效能、优化人员结构

2023年人力资源部的首要工作是控制成本、提升效能,在赶超既往人效水平的同时要侧重提升人力资源风险应对能力。坚决推动和执行流程梳理和定岗定编工作,夯实公司人员管理基础;

布局战略人才储备,侧重医药领域高端技术人才和开拓性市场及营销人员;持续优化KPI指标体系,借助信息化建设,加强绩效管理考核,强化经营性指标的设计和考核评价;进一步开拓招聘渠道、优化薪酬结构、实施精准激励,完善人才培养等来进一步强化人员选育留的效果。

以上仅为公司2023年经营计划的前瞻性陈述,会受到市场变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实际结果可能与该等陈述存在差异。该等陈述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应注意不恰当信赖或使用此类信息可能造成投资风险。

关键词: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