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财经 >

世界今日讯!乐惠国际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3-04-27 18:11:37

乐惠国际(603076)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1、总体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420.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71%,其中,出口海外营业收入64,570.49万元,占全年营业收入比重为53.62%。

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2,189.4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2.66%。

装备板块实现净利润6,960.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6%。如果排除2022年度较2021年度增加研发投入1,375.49万元以及为防范汇率风险公司根据海外订单采取远期汇率锁定操作计提汇兑损失1,077.65万元的影响,公司装备板块经营利润将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鲜啤30公里精酿板块产生净亏损4,535.60万元,主要由于新业务处于起步和投入阶段。2022年度整体受防疫等影响消费低迷,公司长沙工厂及沈阳工厂均于10月份才投产,尚处于初始投产阶段,并未产生收入,增加了账面运营成本。

2、装备板块

公司持续30年深耕啤酒装备制造领域,已经成为该细分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全球化是公司第一主业的核心战略,2022年公司在多个海外市场取得了重大进展。

2021年在非洲设立尼日利亚子公司,和原有的埃塞俄比亚公司共同促进非洲市场的稳定发展非洲市场在2022年新增订单达到1.3亿,完成销售目标2.8亿,销售额增长77%。

公司白酒和威士忌等烈酒装备业务上获得快速发展,在2022年共获得白酒业务订单3.5亿元。

2022年公司装备业务总共获得新增销售订单18.28亿元,其中海外订单7亿元。截止2022年12月底,公司在手订单达26.2亿元(含税)。2022年整体新增订单保持稳定增长,总体收入和毛利水平稳中有增。

总体来说公司装备业务增长稳定,并且通过拓展白酒装备等新增领域找到增长点,未来可期。

3、鲜啤30公里精酿板块

2022年是正式运营“鲜啤30公里”品牌的第二年,该业务仍处于投入期和培育期。2022年该业务板块完成销售收入5,367.32万元。

2022年11月,鲜啤30公里长沙工厂和沈阳工厂先后投入生产,新增鲜啤产能1.5万吨,全年在手产能2.8万吨。2022年完成对武汉工厂投建的前期筹备工作,并于2023年3月份正式开工建设,产能2万吨,将进一步增加精酿鲜啤业务的产能布局。

2022年开始起步的小酒馆业务和打酒站业务也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果。全年开设小酒馆数量36家。小酒馆已经成为了附近居民休闲相聚的地标性小店,并且成功打造了酒馆的盈利模型。打酒站模型也完成了打磨,确定了以店中店为主要形态,提高原店主坪效为合作切入点的模式,2022年打酒站开设40家。

2022年“鲜啤30公里”进入多家著名连锁超市渠道和著名连锁餐饮渠道。

线上业务方面,公司开设了微信“鲜啤30公里”小程序商城、京东旗舰店、天猫旗舰店和抖音店铺。

品牌方面,著名咨询公司华与华团队全面参与到公司各个业务的品牌服务,提供专业的支持。

2022年完成以城市为核心的销售体系搭建完成,目前已完成搭建并开展业务的有上海子公司、长沙子公司、宁波子公司和沈阳子公司,武汉和南京团队也完成组建并开始拓展业务。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装备板块所在的液体食品装备市场

2023年我国液态食品包装机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5亿元。2018年,全球包装机械市场规模为493亿美元,我国为100亿美元,约占全球份额的20.3%。Freedonia预计2023年全球市场将达604亿美元,新增的110亿美元市场中55%来自亚太地区,假设我国包装机械规模仍为全球规模的20%,2023年我国市场有望达到12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00亿元。品类方面,新增需求中56%来自食品饮料制造商,因此预计到2023年,食品饮料包装机械占比仍为55%-60%,对应全球食品饮料包装机械市场空间为332-362亿美元,我国食品饮料包装机械为66.4-73.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35-480亿元,其中液态食品包装机械需求总量将从2016年的12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65亿元,CAGR约为3.8%。具体品类中,灌装设备价值量最高,2023年市场需求有望达到240亿元。

根据《饮料加工装备市场报告》数据,2019年全球饮料加工装备市场规模拟182亿美元,未来5年行业将保持5%左右增速,到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243亿美元。其中,亚太市场和非碳酸饮料市场蕴含重大机遇。消费者在软饮料、啤酒、营养饮料等支出的增加将会带动饮料加工装备的需求。根据GobaData数据,2019~2022年非洲和中东、亚太和中国是全球包装饮料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年均复合增长分别是4.2%、3.2%和2.9%,高于全球平均2.1%年均复合增长率。

2、啤酒市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2013年我国啤酒市场总消费量达到5,394万千升之后,开始逐渐下滑。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数据分别为3,765.3万千升、3,411.11万千升和3,564.2万千升。相较于2020年,2021年啤酒产量增长了5.6%,不过仍未完全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但总体趋于稳定。

从数据看,2013年我国的啤酒消费量达到顶峰,而后总体消费量在不断下滑,啤酒大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各啤酒企业从原本的“销量渠道铺设”转换为了“产品高端、提高毛利”的策略。各啤酒企业也推出了自己的高端产线,来满足市场的变化。

精酿啤酒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经过初生期(2008年前)的启蒙培养,到导入期(2008-2012年)的本土化构建,再到成长期的(2013-2017年)的精酿概念普及已经进入快速爆发期。2018年至2021年精酿啤酒行业保持CAGR14%的增速,至2021年精酿啤酒销量已达到120万千升,2022年有望突破150万千升。至2021年精酿啤酒的渗透率已达4.2%。

根据中国工商登记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精酿啤酒企业数量达到8482家,仅2022年上半年新增精酿啤酒企业1645家,同比增加21.8%。从数据上看,我国精酿啤酒行业处于爆发式的增长。

亚非拉地区是过去10年全球啤酒产量主要增量市场,也是啤酒装备的主要增量市场。2019年全球啤酒产量同比增长0.5%,连续三年下滑之后首次实现正增长。其中亚洲市场在中国下滑1.2%的情形下增长1.1%,美国市场在美国下滑1.7%的情形下增长0.7%,可见除中国、美国啤酒产量下滑之外,亚洲、美洲对全球啤酒产量增长是正贡献。2019年欧洲啤酒产量同比下滑0.2%。非洲市场啤酒产量2019年虽然下滑0.6%,但是在过去10年中有6年时间非洲啤酒产量增长都是排名全球前二。

3、白酒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中国白酒累计产量达到了715.6万千升,累计下降0.6%。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白酒产量为74.1万千升,同比下降8.6%。累计方面,2022年1-12月中国白酒累计产量达到671.2万千升,累计下降5.6%。

白酒行业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去产能和调结构的逐步深化,行业总体呈现产出规模稳中有降、产出效益逐步提升的新特征。2015年以来,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呈总体增长趋势;2022年1-12月,中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达到6626.5亿元,累计增长9.6%。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201.7亿元,累计增长29.4%。

白酒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大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对高水平自动化装备的需求快速增长,并且规模很大,头部白酒企业产能投资动辄百亿。

4、饮料和乳品市场

截止至2022年11月中国饮料类月度零售额为252亿元,同比下降6.2%。累计方面,2022年1-11月中国饮料类累计零售额达到2,749亿元,与去年同期累计增长5.3%。

截止至2022年11月中国饮料月度产量为1,096.5万吨,同比下降5.4%。累计方面,2022年1-11月中国饮料累计产量达到了16,850.7万吨,累计增长0.5%。

以上述数据不难看出,饮料行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均价提升成为行业成长,产品的高端化已然成为了助推企业业绩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2月中国乳制品月度产量为266.5万吨,同比下降6.1%。累计方面,2022年1-12月中国乳制品累计产量达到3117.7万吨,累计增长2%。2021年中国干乳制品产量为188.68万吨,2022年中国干乳制品产量平稳增加。2022年前10个月我国乳制品销售收入为4283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了8.3%。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截至2022年12月中国乳品月度进口量为25万吨,同比下降6.4%。累计方面,2022年1-12月中国乳品累计进口量达到327万吨,累计下降17.1%。2022年1-12月中国乳品累计进口金额达到139.36亿美元,累计增长0.8%。上述数据显示,液态奶相较于干乳制品、奶粉仍呈需求加速增长趋势,将给公司液体乳品高端包装设备带来机会。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是液体食品装备的研发、生产和制造,主要有啤酒酿造和包装设备、饮料前处理和包装设备,以及乳品包装设备等(以下简称“装备板块”)。根据国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本公司属于食品、酒、饮料及茶生产专用设备制造行业(行业代码C3531)和包装专用设备制造行业(行业代码C3467)。按照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本公司属“C35专用设备制造业”。报告期内,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已经将精酿啤酒业务作为公司第二主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利用公司30多年积累的行业技术和经验,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建设城市精酿鲜啤酒厂,打造全国性分布式精酿鲜啤供应链,并创立“鲜啤30公里”精酿啤酒品牌(以下简称“精酿板块”)。按照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本业务属于啤酒制造行业(行业代码C1513)。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国际化优势

公司已经拥有覆盖亚非拉等新兴国家市场的海外销售及服务体系,设立了尼日利亚西非子公司、埃塞子公司、印度子公司、墨西哥子公司、巴西孙公司等,并在德国设立孙公司,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加强。随着国内外疫续影响的消除,公司将在海外市场取得更好的成绩。

2.技术优势

公司在啤酒、饮料和乳品等液体食品装备领域积累了多年的品牌和技术优势,在规划、设计、装备制造、安装调试、公用工程等各个相关环节都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及交付案例,是全球少数具备整厂交钥匙能力的企业之一。在工信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产品名单中,公司的啤酒酿造成套装备荣获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

3.品牌优势

公司专注于啤酒、饮料等领域近30年,拥有众多成功项目案例,积累了国内外大量优质客户资源。乐惠LHEHUI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全球知名品牌,拥有优秀的口碑和美誉度。公司大部分的订单来自老客户的重复采购,有力地保障了公司经营的稳定性。

4.鲜啤30公里精酿业务产品优势

目前精酿板块推出了德式小麦大黄罐、美式IPA等多款经典产品,在市场消费端反馈极好。由于在啤酒装备板块多年的技术沉淀、鲜啤每个工厂的高品质装备和自动化的投入,以及为鲜啤30公里的高端品质提供了保障,真正解决了长期困扰啤酒行业的口味一致性难题。

5.鲜啤30公里本地性优势

在公司百城百厂的战略下,每个酒厂就近做城市附近销售,即保证啤酒新鲜好喝,也让品牌在市场拓展及物流等方面效率明显提升。同时建立地方本地品牌形象和消费者本地属性情感。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420,38万元,营业成本92,818.26万元;利润总额555.8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89.74万元。

本报告期末,公司合并报表内总资产336,038.36万元,总负债202,531.08万元,所有者的权益为133,507.28万元。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详见第三节第二部分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继续坚持发展装备制造和精酿啤酒的双主业战略。

装备业务将以啤酒装备为核心,加强白酒装备、以及饮料和乳品等高端液体包装设备国内市场的拓展,提升公司在装备市场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占有率。继续坚持装备国际化发展战略,建立和优化海外子公司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啤酒装备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啤酒装备行业的影响,提升市场份额,借用啤酒装备的上述海外市场优势,拓展公司其他装备的国际化销售。

公司持续推进鲜啤30公里精酿啤酒第二主业的发展,凭借公司30年在啤酒装备领域的技术积累,坚持“百城百厂万店”的长期发展战略,坚持“精酿鲜啤”产品定位,努力将“鲜啤30公里”品牌打造成国人心中鲜啤第一品牌。

(三)经营计划

公司在2023年度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双主业战略,稳固并继续增强在酿酒装备领域的领先地位,拓展更多海外市场,进一步深耕白酒装备等领域,寻找更多新的增长点。

继续投资和布局第二主业精酿鲜啤板块,建设更多的城市酒厂,并且以酒厂城市为核心,建立本地化运营团队,走全渠道销售策略,拓展小酒馆和打酒站等品牌终端,抓住啤酒消费升级的窗口期。

1、装备板块

1.1布局海外市场

在2023年公司将抓住了国外疫情结束带来的经济报复性反弹的大好机会,围绕我们优势领域啤酒装备开展更多业务。随着疫情防控结束,过去两年频繁出现的运费大幅波动和订单交付延误等不确定性将大大降低,有利于我们提升订单利润和进一步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我们海外市场布局合理,南美、非洲和亚洲等子公司拥有海外市场和服务优势。

1.2加快白酒装备领域拓展

经过近3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成为中国白酒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很多专业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对于国内市场的白酒装备领域,趁热打铁,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凭借自身及合作伙伴的多年技术积累,积极开拓市场,获取标杆客户及标杆项目。

1.3拓展更多非啤酒设备业务

利用我们30多年积累的高端卫生型不锈钢容器的制造能力以及项目管理的体系,抓住机会进入更多非啤酒业务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医药、威士忌、新能源相关、原料药等设备产业。

1.4优化设计流程、提升交付质量

优化整体设计流程,加强标准化工作。首先加快推进包括搭建销售报价软件系统,加强乐惠国际项目管理软件设计等信息化工具建立。其次,强化整体设计过程管控,尤其是在流程图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博采众长,尽量减少设计层面的失误,提升后续生产的效率。更进一步提升工厂自动化水平,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协助内部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增加对外部合作商的管控,筛选更多优质合作方并对其质量有更加严格的验收标轴。最终进一步提升交付质量,减少各种质量问题。

1.5持续推进阿米巴管理模式

阿米巴模式已实施3年,其带来的降本增效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公司将继续优化阿米巴模式,提升公司业绩。增加项目管理人才储备,提高项目管理成本意识,更加清晰定位国内小组和海外小组的业务范畴,并对验收和回款及时性提出更多要求。

1.6优化EHS管理体系

2023年公司将进一步优化公司EHS管理体系,强化对环境、职业健康及安全事项的重视,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及紧急预案,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2、鲜啤30公里精酿板块

2.1品牌战略定位

随着国内啤酒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啤酒口味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鲜啤30公里”品牌的定位啤酒越鲜越好喝,酒厂越近越新鲜,运用自身在啤酒行业三十年的经验,加快“鲜啤30公里”品牌的发展。

“鲜啤30公里”产品严格执行国标GB/T-4927的鲜啤标准,不过滤、不杀菌、内含活酵母。精酿鲜啤产品由于其内含活酵母的产品特点,产品需要全程冷链运输,这对公司的供应链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建立本地供应链闭环,优化产品结构,实现精酿鲜啤的生产和销售优化,降低成本并提高利润。同时,通过在酒厂所在地开设一定规模的小酒馆和打酒站,形成本地广告效应并结合O2O等商业模式进一步影响本地商超、便利店、餐饮等渠道的消费者啤酒购买决策,最终将“鲜啤30公里”打造成当地著名的鲜啤品牌。

2023年,公司将设有酒厂的城市运营团队独立为子公司并全面负责本地化经营的策略,通过战略大客户直营、传统经销、线上销售、小酒馆等四种销售渠道,快速触达消费者。

2.2数字化建设确保鲜啤口味一致性

2023年,继续加强对精酿产业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加快精酿工厂MES系统的研发及部署,加上乐惠国际的模块化设备和技术,突破啤酒行业一直存在的口味一致性的痛点。

2.3销售规划

2023年,公司将坚持以城市酒厂为核心的本地化运营的商业逻辑,目前已经搭建的城市子公司有上海、武汉、沈阳、宁波和长沙。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精酿产业的投资风险和市场风险

公司正逐步加大和加快精酿业务的投资和拓展。由于中国的啤酒消费升级和精酿业务仍处在发展起步阶段,该业务拥有高速发展潜质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市场不确定性及投资风险。

2.全球化业务布局引致的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不断开展并购及各海外子公司的设立,海外(分)子公司在法律法规、会计税收制度、商业惯例、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近来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歧视和不平等的政治经济政策等,如果公司的管理水平无法适应,将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管理风险。

3.原材料上涨风险

2021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及跨境运输成本全面上涨。公司已对此作了积极应对,包括充分的原材料储备和项目二次议价,但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仍然会对公司成本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4.经营风险

市场变化的风险:啤酒作为传统饮品,在很多国家为生活必需品,市场消费需求相对稳定,但啤酒饮料行业的景气度变化仍然对公司业绩有较大的影响。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上游啤酒消费市场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啤酒装备需求减少的风险。

客户相对集中风险:全球啤酒行业集中度较高,这种行业格局决定了公司客户的集中度相对较高。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0.07%,存在客户较为集中的风险。

5.财务风险

经营性现金流出较大的风险:公司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为1.85亿,同比下降26.73%,主要是由于业务增长及精酿前期投入导致的资金占用。

税收优惠变动风险:公司及子公司南京乐惠、南京保立隆为高新技术企业,自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三年内企业所得税按15%计缴。虽然公司一直保持持续的研发投入,但如果国家关于税收优惠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或其他原因导致公司不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上述公司将无法享受相应税收优惠,从而使得公司盈利受到不利影响。

6.汇率风险

虽然公司采取了远期汇率锁定等方式避免汇率风险,但如果未来汇率发生大幅波动,仍将使得公司盈利收到不确定影响。目前国际局势复杂,欧美主要经济体同时在通胀压力下加息,未来汇率不确定性较大。

7.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一直重视安全生产,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在防范安全生产事故方面持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但随着工厂增多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安全生产的压力增大,公司仍存在发生较严重安全、环保和消防等事故的风险。

8.项目执行落实风险

城市酒厂项目的建设涉及公司责任部门、外部施工方、物业方、政府监管部门等多方面工作,以及诸如公共卫生事件等外部因素,因此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导致项目的执行落实落后于计划。

关键词: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