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移动欠供应商款由三方面因素造成,第一个当然就是定价,定价毫无疑问还是老贾为核心来定的嘛。第二是在资金挪用上,他手下几大子生态资金是他自己在自由挪用调动的,第三个就是在区域的销售和回款上产生了问题。
定价这个逻辑,像乐1S这个型号最终销售600万台,这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应该是很难得的成绩了。(乐1S)立项成本大概一千二百七八十元这个水平,老贾把供应链的负责人叫在一起,定一个目标说如果我们做到了500万台(销售规模),成本能降到什么水平,我们供应链当时的负责人承诺是1050。
我这里再提一句,乐视移动的总裁是冯幸,但实际上研发负责人是梁军、供应链的负责人是王大勇,这些人都是直接向老贾汇报,但不是在手机业务上向冯幸汇报,所以实际上是老贾在做最核心的决策,而不是冯幸,而他在中后期又没有足够的精力,我说的是老贾,来参与这个业务。
所以老贾说(成本)1050的情况,他就定1099(零售价),实际上最终机器做到600万台成本还是在1200多元每台。
我们专门有个会议分析这个事情,王大勇的解释就是:第一个,汇率的变化,因为很多核心元器件是美元进口,没有像联想、华为那些企业采用对冲的方式来应对风险,产生了损失。另外,跟供应链的付款没有预想的好,所以人家给的降价没有降到,导致成本最终没有降下来。
第二个问题就是,在乐视移动账上有钱的时候,或者我们跟渠道收了销售款以后,可能有7、8个亿的钱在账上趴着,老贾有需要可能会挪走,也许会还回来,也许还不了原来那么多了。在这个详细的账目上,我没有特别清晰的发言权,但这种事情是必然存在的,但具体这个因素产生了影响多少我没法知道。
第三个就是销售的问题,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乐视在推全球化,当时亚太及香港市场负责人是莫翠天,这个人曾经在魅族干过。据我所知,至少超过130万台、销售款大约10个亿的手机发到印度,是没有得到回款的,这个事情是比较确凿的。
(乐视手机进入印度市场)不是乐视移动直接卖给给印度,而是乐视移动发到乐视印度分公司,然后莫翠天那边负责销售。
一开始发货数量达到几十万台,有几个亿(销售款)的时候,乐视移动决定停止给印度市场供货,因为没有回款,莫翠天的解释是,印度的销售回款截了以后,乐视控股并没有给乐视印度相关的办公费用,所以他截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出决策停止给印度发货,但贾跃亭亲自打电话找到了冯幸,说必须发货,说你们太没有大局观了,(我们)只好再接着发,但还是没有回款回来。
在这件事情上,莫翠天本身是香港人,2014年老贾在香港治病、包括老贾的夫人在香港生孩子方面,(莫翠天)给了很多照顾。我不知道莫翠天是不是参与了这种把钱挪到其他地方上这样的事情,这个我没有证据,但我看到款没有回来,这样积累下来,乐视移动必然没有充足的资金给供应商付款。
[整个手机团队名存实亡:基本属于停滞状态]
澎湃新闻:资金上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汇报给贾跃亭的?老贾当时谈过解决方案吗?
前乐视中层员工:在这个问题上老贾十分清楚,每周会议都会有经营损益的汇报,包括亏损他都非常清楚。
澎湃新闻:手机团队现状是怎样的?现在的销售网点减少了多少?
前乐视中层员工:现在整个手机团队算是名存实亡,裁员80%都裁掉了,基本属于停止状态,网点也在不断地收缩。
核心人员方面,年初售后就出现了很大问题,因为没有给充足的费用,现在售后网点已经不接(需要)售后(服务)的机器了。
[功过贾跃亭:本质上和旁氏骗局有区别,回来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