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看点 >

速递!韩国的屁股,摸不得

来源:老斯基财经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3-03-24 19:52:43

人口断崖,一不小心照进了现实里。

每年到了3月份,隔壁韩国的小学招生,就成了不少人看乐子的话题。


(相关资料图)

前两天有报道,首尔有所40年历史的小学,因为学生实在太少被迫停课,把仅剩的62个学生分了出去。

韩国今年有147所小学没招到一年级的新生,另有140所小学新生只招到1个人,连个像样的入学仪式都办不了。

三年之前,被废弃的韩国中小学校就超过1400所,不少学校出现了老师比学生还多的景象,“人人有功练”的目标超额完成。

连首尔、仁川这种大都市的学校,也普遍遭遇了“一孩难求”的问题。

有些韩国小学自寻“活路”,没有孩子入学,就打起了老人的主意,想让他们回炉再教育。

韩国的人口在2020年出现“死亡十字”,两年之后,整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来到了0.78这个世界之最、历史新低。

警报响了十几年,包围圈越缩越小,敌军的刺刀转眼就顶到鼻尖,发现问题并不意味着就能解决问题。

学校的消亡直接威胁到了教师这个职业,过去年轻人扎堆去抢的韩国“铁饭碗”,一时间竟成了高危。

预备教师的聘书越发越少,当局还要去砍教师编制一刀,简直是在给“弘益人间”的祖训抹黑。

用咱们媒体的话来说,韩国这是“人的再生产”环节出了大问题:

人口断崖,一不小心照进了现实里。

谈起数据都是抽象的,但抽象的数据一旦开始侵蚀现实,瞬间就是危机四伏的结局。

前段时间,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日本媒体,借着生育话题扇阴风点鬼火,说阻碍韩国人生孩子的元凶之一是:

韩国家庭8.9年收入才能买房。

斯基怀疑,这家日媒的总部可能不在日本,因为标题里这个“才”字,深得汉语言精髓。

“才能买房”这是可怜韩国人,要是写“就能买房”,那破防的另有其人。

韩国近十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是增长了51%,但首尔的房价却翻了几番。首都市区里一套房子平均价格,折合人民币要657万元。

这个价格虽然只和上海外环勉强打平手,但足以让一个韩国人不吃不喝近29年。

至少在房价收入比上,韩国实现了赶英超美。

韩国被戏称为“首尔共和国”,约一半人口和大多数资源集中在首都圈里,这种“一极化”虹吸了全国大量年轻人。

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韩国良家子,其实是被城市化半驱赶着,去刷“首尔房价”这种地狱级关卡。

经过几十年锤炼,首尔的公寓早就是衡量韩国中产的黄金标准,几乎四分之三的韩国家庭主要财富都在房产上。

按理说,这么重要的支柱产业,在韩国讨个“压舱石”的封号,是毫不过分的。

但青瓦台当局既没有“一人购房全家帮”的高明手段,也缺乏“涨价去库存”的大智慧(601519)。

反而屡屡借调控之名,蛮横干预市场规律,对有房者课以重税。

一通操作下来,闹出了越调控越稀缺,房价和租金越控越高的尴尬背离,害总统上电视去鞠躬谢罪。

当决定经济阶层的因素,是不动产而非薪酬,即便韩国的年轻人获得了稳定的职业,仍然沦为“房地产贫困阶层”。

当所有人都不回避“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这个结局时,选“房产”还是选“产房”,韩国已经没有“既要又要”的余地了。

在韩国近代史上,80年代也曾推行过计划生育。

只能说韩国搞房地产晚了些,要是提前开始,生育哪里还用得着计划?

韩国综合出生率跌破期望值的那一年,正好是80、90后年轻人大学毕业的时候,按理说人口生育的担子,要他们担起来。

这代年轻人的父母一辈,是通过自身奋斗,实现阶层跨越的一代人,被称作“汉江奇迹世代”。

没人比他们更担忧子女阶层身份的降低,也没人比这代人更迷信教育。

这两次经济危机中,韩国家庭克服焦虑最好的药方,就是去加码教育投资。

遍布大街小巷的课外辅导班成为韩国一景,辅导班讲师被捧成明星,想上一些知名补习班,居然要通过考试。

甚至出现为了上最好的补习班,要先报一个补习班来补习的套娃场面。

私教的费用被逐年推高,补习班屡剿不灭,这笔开支不仅让多数家庭不堪重负,也成了阻挡年轻人生育的首要元凶。

要么给高房价打工,要么给培训班打工,韩国多数年轻人的黄金年龄,只能为其中一件事奋斗。

这种畸形的教育繁荣,又反过来成为阶层固化剂。

在韩国,子女上什么学校取决于父母的经济能力。炼狱一般的高考,也需要全家的牺牲和献祭。

富裕家庭能将经济优势,转化为子女的学业优势,教育不均等让公平成为一场错觉,“出身决定论”在韩国又旧事重提。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罗马人已经修好了城墙。

韩国学界把这称为“人质经济现象”:

但谁是人质、谁是绑匪、谁被绑架、谁成了软肋?

这显然已经超越了经济学议题。

前段时间,有个叫益普索的法国民调机构,出了个《2023年度全球幸福感》调查报告。

在这份报告里,咱们这里91%的调查对象,要么感到“非常幸福”,要么感到“相当幸福”,排名第一。

而水深火热的韩国人,居民幸福感排在倒数第二,仅高于匈牙利。

年轻人不满的话题很多,就业是关键问题。根据最新统计,韩国有近50万年轻人,不找工作单纯“休息”。

这些不升学、不就业、不培训,终日无所事事的年轻人,被称作“尼特族”(NEET)。

这里面肯定有“教育军备竞赛”的问题,大学比例攀升造成的“学历通胀”,加剧了学历和职业不匹配。

在2007年的畅销书《88万韩元世代》里,韩国20岁左右的年轻人,只有5%被录用为公司正式职员,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在当时2万美元(约2600万韩元)的国民人均年收入之下,从不缺88万韩元(6千元人民币)月薪的毕业生们。

当年投入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来升学考试、竞赛做题,求职的时候才发现点错了技能树。

工作的薪资和待遇,和之前疯狂内卷的教育投入完全不成比例。

面对这种情况,韩国的智库们却干瞪眼,组织不起一场漂亮的舆论反击。

既没有专家呼吁“时代呼唤低需氧人才”,也没有学者出来劝年轻人“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不愿迁就的年轻人,要么继续去延长受教育时间卷下去,要么彻底躺平,这也是“尼特族”的由来。

早在10年前,韩国就出现了“三抛族”的说法,这些年轻人放弃恋爱、结婚以及生育。

再后来“三抛族”演变成了“五抛族”“七抛族”,乃至“N抛族”。

年轻人手上可抛却的东西不多,当一个年轻人丢掉一切坛坛罐罐的时候:

他要么毫无所谓,要么就无人能敌。

有人把韩国人口现状,生动演绎成在工业化进程中,人的再生产,必然需要外部新增投资。

如果国家不愿意出这笔投资,普通人就会自觉地“砍掉”生育这个开支。

当一个社会既需要年轻人多脱长衫、多买房、多消费,还要多生孩子,之后还要多交养老金。

最后必然要收获没有年轻人的结局。

这两天,斯基看到教育部的数据,说去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减少5000多所,近15年来首次负增长。

你看,一转眼火势也烧到了咱们这里。

在我们的话语体系里,经常把解决问题比喻为过河。

如果一个人走在咱们前面,把能趟的雷都趟一遍,咱们当然是心怀庆幸,并提高警惕。

但如果一个人当着咱们的面,一个猛子扎进了河里。

他究竟是练习跳水还是练习自杀,咱们都不要好奇。

千万不要仗着水性好,也跟着游过去。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波旁斯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斯基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