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正走在全国建制的路上。(报道请见《经观头条|长护险来了!》)
(资料图)
2025年9月25日,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下称《目录》),就长护险基金支付范围划定了“服务清单”,即涵盖生活照护类、医疗护理类的36个项目。
这份国家级目录的发布,也标志着长护险服务体系建设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而在《目录》下发之前,关于长护险制度的具体规划已经出台。据一位接近医保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总体制度安排上,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确立统筹城乡的制度安排,逐步健全责任共担的资金筹集机制、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基本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使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基本建立。
两类36项服务呵护失能人群
长护险与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险制度相似,也是通过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被称作社保“第六险”。
一般来说,按规定参保缴费且失能状态长期持续(一般为 6 个月以上),经申请通过评估认定的失能人员,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但在试点过程中,地区间支付范围不统一、服务项目内涵不一致、服务管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凸显,亟须提高长护险支付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促进长护险服务均等化。
一旦符合长护险待遇享受条件,失能人员将会得到哪些照护服务?
《目录》明确的服务项目共有36项,按照生活照护类项目、医疗护理类项目分类管理。
生活照护类项目包括为长护险待遇享受对象提供的日常生活照料及帮助维持其基本生活能力的服务,有20项(含饮食照护、排泄照护、清洁照护、穿脱衣物、功能维护、对症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安全护理8个项目类别)。
医疗护理类项目包括为长护险待遇享受对象提供的与基本生活照料密切相关的基础医疗护理服务,有16项(含一般检查护理、基础护理、专项护理、康复4个项目类别)。纳入《目录》的服务费用,按照规定由长护险基金支付。
据了解,《目录》实行准入法管理,使用国家统一的长期护理服务项目代码,未列入目录的服务项目基金不予支付。这也意味着,目前试点城市中与《目录》有出入的服务将面临调整。
试点地区3年完成过渡
在社会保险制度中,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已经织就了一张生命健康保障网,长护险制度落地后,其基金支付范围与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将如何区分责任呢?
国家医保局表示,长护险待遇享受对象接受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提供《目录》中涉及医疗护理项目的费用,应由长护险基金支付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参保人因就医需要转诊、转院入住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相关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医保基金支付。领取工伤保险生活护理费的参保人员,不重复享受长护险护理服务待遇。
统筹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筹资能力,《目录》要求各地区合理确定长护险基金支付范围,确保国家目录实施后,各地长期护理保险基金运行平稳安全,并逐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在长护险制度推进过程中,已建立本地区长护服务项目目录的试点城市,要做好原有目录与国家《目录》的对照映射,按国家政策要求利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统一规范。新开展实施的地区则要与国家版目录保持一致,确保目录实施后参保人员照护权益稳妥衔接。
生活照料类服务项目
(作者 姜鑫)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