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10月27日,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上海市青浦区正式开标。本次集采共纳入55个品种,涉及治疗领域主要包括抗感染、抗肿瘤、抗过敏哮喘、糖尿病用药、心血管用药、神经系统药物等。
(资料图片)
根据现场公示的时间安排,上午7:00开始进行申报材料预检和企业签到;上午7:30-10:30集中受理申报材料;10:30起公开申报信息,拟中选结果预计于今日晚些时候公布。10月28日将确认供应地区。
图:第十一批国采申报信息公开大会公告栏
开标前,现场已呈现忙碌景象。尚未到7:00,不少企业代表已在门口排队等待;也有企业代表围在一起寒暄、讨论此次国采相关话题;附近多位工作人员在维持交通秩序。7:30一到,企业代表依次递交资料、录入信息。
8:00左右,尚有不少企业代表在门口观望。“我们曾参与第九批国采,今年带着5款产品参加。”现场有企业代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本次现场人数看着比第十批国采少,但参与竞逐的产品数量更多,再加上今年国采规则更趋严格,竞争比较激烈,“我们希望所有产品都能成功中标,这相当于拿到更大的市场‘入场券’。”
图:企业排队入场递交材料
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已经开展了10批药品集采,覆盖了435种药品;地方也相继开展了省级和省际联盟集采,形成了协同补充的工作格局。实践证明,集采是治理价格虚高的有效途径,推动了行业秩序逐步规范,降低了群众用药负担,促进群众用药质量和可及性的整体提升。
根据央视新闻,本次国采规则全面优化,坚持“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标”的原则,从医疗机构报量、企业投标门槛、竞价入围等方面作出一系列优化。
在稳临床方面,优化报量方式,医疗机构既可以按通用名报量,也可以具体到厂牌,4.6万家医疗机构中,有77%的量报到了厂牌。
在保质量方面,更加关注企业质量控制水平,提高企业投标的质量门槛,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验提出要求,并要求投标药品2年内不存在抽检不合格、所在生产线2年内不存在违反GMP的情况。
在反内卷方面,优化价差控制“锚点”,引入“入围复活”“未入围复活”2类复活机制,引导市场良性竞争。
在防围标方面,本次集采对存在关联关系的企业采取约束措施,将存在股权关联、委托生产、批件转让等情形的企业视同为一家,防范存在关联的企业间合谋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