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1 国内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财经 >

华达科技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_环球即时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3-04-27 17:54:37

华达科技(603358)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相关资料图)

2022年,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尤其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原材料价格波动及物流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困难,董事会带领经理班子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挖掘市场潜力,增强管理水平及创新能力提升,大力推进提质增效、改善运营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1.优化客户结构,加快新能源车客户资源开发

在燃油车冲压焊接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充分发挥在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和产能规模等方面具有的竞争优势,不断巩固现有客户配套优势,积极开拓新的客户资源,抢抓车型项目定点。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燃油车市场份额受到冲击下降的情况下,与整车厂客户继续保持稳固的产品配套关系,争取拿下多个新车型项目定点,确保了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不减。以此同时,公司还紧紧跟随燃油车整车厂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步伐,同步为客户配套开发新能源汽车车身零部件产品。

在新能源车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抢抓市场发展机遇,加大新能源产业投资布局,扩大产能建设,增强优质客户开发力度,积极争取优质项目定点。目前已与宁德时代(300750)、上汽时代、蜂巢科技、亿纬锂能(300014)等国内主要新能源电池生产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公司生产的车身件、电池箱托盘、电机轴、电机壳等各种产品直接或间接为上汽、特斯拉、比亚迪(002594)、长城、吉利、理想、小鹏、华人运通、合众等整车厂生产的各种车型提供配套。2022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实现115,571.74万元,同比增长47.6%,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占公司整个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23.57%,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

2.加强新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大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及行业地位

公司根据汽车轻量化发展方向,按照客户需求,不断研究新工艺、新材料在产品中的应用,持续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新产品。公司现已完成高强铝合金、新型镁合金等新材料的系统研发,进入了汽车关键零部件创新攻关领域,并向储能电池集成技术、动力电池集成技术、整车轻量化技术开发等系统集成领域拓展。在产业链上游,已完成了铝型材挤压产业化项目建设,并着手规划下一步低压铸造和一体化高压铸造的产能建设布局。

随着产品设计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凭借公司在产品协同研发、精细制造和产能规模等方面具有的优势,与下游各大整车厂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公司设计团队进驻客户现场,与客户同步开发新产品,提供设计标准,为客户提供最佳设计方案。目前,公司与国内新能源电池头部企业合作,协同研制的电池箱托盘产品已成功应用在吉利某款采用国内新能源电池头部企业最新电池技术的新车型上,是目前该车型电池箱托盘的独家供应商。

3.增强运营管理,多举措降本增效

一是不断健全内部管控制度,规范管控流程,增强制度执行力;二是加强财务管理,以提高资金保障和效益保障为重点,深化预算管理,严格成本费用管控;三是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加强对控股子公司资产负债率、经营现金流、经营效益等方面的预警管理;四是加强质量管控,保证产品质量定期审核;五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六是建立“一岗多责,一专多能,联绩计酬,多劳多得”的薪酬考核机制,大力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七是优化关键部门、关键岗位人员结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费用开支;八是加强应收款项管理,落实专人催收,降低资金占用,确保了资金安全;九是盘活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十是根据主要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和不同原材料价格特性,灵活调整锁价方式,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形成战略合作伙伴,综合降低物料采购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2年,受全球经济波动、芯片短缺、地缘冲突等外部因素影响,全球汽车市场产销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通胀背景下,部分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及运输成本上涨,给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较大挑战。但全球汽车市场仍然表现出较强的韧劲,据汽车专业调查机构IHS预测,2022年全球轻型汽车产量预计将达到8,180万辆,较2021年增长6.0%,而2022年全球轻型汽车销量将达到7,920万辆左右,较2021年下降1.3%。随着外部不利影响因素逐步缓释,以及在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趋势推动下,汽车行业的需求和生产有望回暖。据IHS预测,2023年全球轻型汽车产量预计将增长4.0%至8,500万辆,销量将同比增长5.6%至8,360万辆。

中国市场方面,尽管同样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特别是2022年上半年国内汽车生产受到较大冲击,但在国内汽车消费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国内汽车行业持续恢复增长,全年产销量稳中有增,并在结构上继续呈现新能源车型高速增长、国内自主品牌快速发展等特点。据中汽协统计,2022年中国市场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增幅远高于行业均值。新能源汽车继续高速发展,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在2022年实现销售1,176.6万辆,同比增长22.8%,市场份额达到49.9%,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并呈现出口持续扩大、国内走向海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根据中汽协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总销量预计将达到2,76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汽车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23年总销量预计为900万辆。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乘用车车身零部件、相关模具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托盘、电机轴、电机壳、储能箱箱体的开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汽车零部件领域具有较强生产制造能力、同步开发能力和整体配套方案设计能力的专业厂家。直接或间接为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一汽大众、广汽丰田、广汽乘用车、上汽通用、特斯拉、上汽大众、东风日产、上汽时代、宁德时代、蜂巢、亿纬锂能、小鹏等整车及动力电池企业提供产品配套。

(二)经营模式

根据本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公司主要采用行业内普遍采用的“接单生产”配套经营模式,即在通过客户认证的前提下,由公司营销开发部获取客户的招标信息,并组织技术开发部、质量部、财务部等部门共同协作完成标书,在产品成功中标后与客户签订供货合同,再按订单进行批量采购、生产、供货。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客户基础和销售服务优势

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行业进入壁垒,供应商只有经过整车厂评审认证后,在不断的合作中,才能得到整车厂信任和依赖。因此优质和丰富的客户群体,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公司与国内主要整车厂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国内知名汽车整车厂商的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主要客户有: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本田、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丰田发动机、广汽乘用车、上汽集团(600104)、北汽集团等。

(二)核心技术及制造装备优势

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研发,公司在自动化冲压模具的设计、螺母板成形模具与工艺优化、冲压过程CAD仿真技术及优化、高强度冲压件应用开发及冷冲压模具成型工艺、多工位级进模具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积累了一批在乘用车冲压及焊接总成件行业的核心工艺技术。

(三)同步设计开发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开发经验丰富的研发设计团队,在发动机整车隔热件、乘用车支架、乘用车纵横梁、乘用车立柱等多个系列产品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从概念设计、三维建模、数字化样件匹配及快速成型,到工装、模具、检具设计及制造等诸多流程,公司可实现与客户的同步设计开发,合作客户包括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本田等国内外汽车行业巨头。

(四)模具开发优势

公司现为国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经过多年不断地积累和研究,公司吸收和掌握了乘用车冲压零部件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并且在传统冲压件零部件加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开发,拥有了高精度、高强度的自动化冲压模具设计、级进模设计、高强钢与超高强钢的热冲压模具与工艺研究、螺母板成形模具与工艺优化等一大批自主研发的模具核心技术。

(五)产品标准化优势

公司配套产品的标准化涵盖产品构造标准化、材料标准化和辅助工具标准化三个层面,其通过执行标准化管理,实现了产品设计、制造、使用维护过程的可重复性、高效率性和低成本性。

(六)成本控制优势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ERP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有效控制生产流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进一步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将成本控制纳入研发目标,在产品设计和结构布置、原材料采购、制造工艺、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和质量成本。

(七)质量控制优势和先进的产品试验检测能力

公司拥有多年的汽车零部件专业开发和生产经验,成熟可靠的成品检验手段和检测方法。能够按照德系、美系、日系、韩系、自主品牌等不同整车厂的标准,对产品试验检测,并能承担冲压及焊接零部件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全过程的精密测量和产品性能试验。

(八)生产管理优势

公司通过U9ERP、MES系统的上线运行达到精准管控目的。从供应商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现场管理、库存管理到产品交付、客户使用信息反馈等全方位进行全过程的精确控制。公司长期推行生产现场6S管理,积极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功能,降低单位人工成本,提高生产人员的工作效率,对现有生产设备实施自动化改造和升级,较好地控制了生产成本。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63亿元,同比增长9.46%。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仍将是扩大内需、实现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国内汽车产业将保持增长态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一是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保障了汽车市场持续增长;二是国家产业政策继续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三是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巨大,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将进一步推动汽车销量稳定增长。

进入2023年,国内汽车产业发展动能加快转换,行业形势会发生一些重要变化,一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会继续蚕食燃油车市场份额;二是新能源汽车国内自主品牌市场渗透率仍将远超主流合资品牌;三是整车厂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加速内卷,将导致市场竞争格局发生较大变化。

(二)公司发展战略

聚焦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构建新能源轿车零部件产业链新发展格局,以建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企业”为目标,全面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科学管理能力、协同发展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打造有技术含量、有品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平台。

(三)经营计划

2023年工作计划:公司作为汽车整车厂上游零部件配套企业,应认真判研行业形势变化,努力提高自身应变能力,顺应下游变化顺势而为,加快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的优化调整,采取积极措施主动应对挑战。2023年,董事会将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努力创新,完善

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加快产业结构、客户结构优化调整,着力运营管理、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创造价值。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树立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稳中有进总基调,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以及研发成果的转换,为公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进新产能快速释放,通过加大项目投资、加强技术创新、优化市场布局、深挖内部潜能等措施,促进公司经营质量稳步提升。

2.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功能,助推核心主业发展。一是推进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融合发展、协同互补,根据发展需要和市场状况优化融资安排,灵活运用银行贷款、发行证券等方式优化资本和资产结构;二是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支持重点支柱企业发展。江苏恒义作为公司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的重要平台,对公司今后持续快速发展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此,公司将加大对重点支柱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发展质量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升公司在江苏恒义的权益比例,全面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3.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全面推进对控股子公司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对控股子公司经理层成员签订岗位聘用合同,明确聘期、权利与义务、履职规范、续聘与退出、责任追究等事项;二是优化控股子公司经理层副职领导业绩考核体系,科学合理制定年度及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明确具体考核内容和指标、计分规则,严格按照经营业绩责任书相关要求进行刚性考核、刚性兑现;三是优化企业经营管理层薪酬考核办法,制定实施《华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者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办法》;四是运用上市公司平台,不断充实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人才,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长期规划得到落实,以提高核心管理团队战斗力,切实抓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目标。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适时启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可行性论证。

4.积极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科学高效决策重大事项,做好公司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进一步建立健全的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体系,诚信经营,规范运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前瞻性,切实保障全体股东与公司利益最大化。

5.持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董事会将继续严格按照《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要求,不断完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监管要求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时编制并披露公司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培训活动,不定期安排相关人员学习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司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

6.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依法维护投资者权益,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与投资者的日常沟通及来访接待工作,不断提升投资者关系服务水平,促进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努力维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将投资者保护落到实处,力争获得股东对公司经营发展的长期支持。

7.抓好党工共建,为公司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提升党建文化、党政融合、党工共建。坚持服务生产经营,把坚持创新驱动、提高企业效益、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公司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作用。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虽然公司不断推进产品升级、管理升级、服务升级,但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如果公司不能巩固并增强已有的优势,将存在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2.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受复杂的外部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大宗交易商品价格持续波动上涨,对公司成本控制带来较大的压力,对公司业绩可能造成影响;

3.人才资源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大,产业结构优化,对人才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公司需在人才的引进、激励、培训等方面进一步突破创新,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研发队伍创新能力和营销队伍开拓能力。

关键词:

频道精选

首页 | 城市快报 | 国内新闻 | 教育播报 | 在线访谈 | 本网原创 | 娱乐看点

Copyright @2008-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11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 @qq.com